開幕式現場
2025年2月28日,第53屆香港藝術節于香港文化中心揭幕。本屆香港藝術節邀請超過1300位來自本港、內地和國際的優秀藝術家獻藝,在未來的一個月裏,帶來逾45個節目、超過125場演出,包含音樂、歌劇、舞蹈、戲劇、跨媒體演出、VR互動表演等多種藝術門類。
香港藝術節主席盧景文致辭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香港藝術節主席盧景文、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宣傳文體部副部長李曙光、香港賽馬會主席利子厚、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陳咏雯,以及香港藝術節行政總監余潔儀出席開幕儀式。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致辭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致辭表示,香港藝術節是國際藝壇的重要文化盛事,傳承香港百川匯流的國際都會精神,為頂尖的海內外藝術家提供創新創作和盡展所長的平臺。藝術節今年邁入第53年,每年吸引眾多香港市民與來自內地和海外的旅客,觀賞連串表演節目,更帶動香港文化、創意産業、旅遊業、盛事經濟協同發展。
他説,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下,香港全力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特區政府已公佈《文藝創意産業發展藍圖》,通過産業導向推動藝術發展。《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將“文化+旅遊”作為重點發展方向之一。通過香港藝術節等品牌項目呈現多元化藝術表演和活動,讓旅客不但能欣賞精湛的藝術作品,更能深入了解香港的文化底蘊和創意活力,實現“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博洛尼亞市立歌劇院樂團擔綱開幕演出
在義大利元老級指揮家杜拿多・倫澤第領導下,承襲了優秀歌劇傳統與音樂文化的博洛尼亞市立歌劇院樂團演奏羅西尼的多首歌劇名曲及孟德爾頌的《義大利》交響曲為本屆藝術節揭幕。
一如以往,本屆藝術節依然延續“薈萃中西,多元共融”的特色,呈獻一眾頂尖國際和本地藝術家的精采演出。包括鋼琴家及指揮家安德拉斯•席夫爵士、男中音基斯頓•葛哈爾、鋼琴家艾莉索•薇莎拉茲及陳必先、敲擊樂家李飚、粵劇大老倌阮兆輝以及上海越劇院。多位世界一流芭蕾舞團的星級舞者,亦將攜手向傳奇舞者雷裏耶夫致敬。“從1973年香港藝術節成立至今,53年來,我們每年都會邀請世界上最好的藝術家來藝術節演出,這個宗旨是不變的。”香港藝術節行政總監余潔儀説。
本屆香港藝術節安排了一系列大師級作品,不少取材自經典文學,更有原汁原味呈現原著的製作。例如深受觀眾喜愛的歌劇《卡門》,由藝團復刻1875年首演的版本;而有“最古老芭蕾舞劇”之稱的《仙凡之戀》,則娓娓道出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
《雷雨》劇照
《雷雨》劇照
坂本龍一 + 高谷史郎《TIME》
《希波呂托斯》劇照
《希波呂托斯》劇照
融入現代元素重新解讀和演繹的經典著作同樣不少:李六乙導演攜手金像美指張叔平,胡軍、盧芳、苗馳及一眾實力派演員,依據《雷雨》1936年的單行本,重排這部中國現代文學經典,呈現曹禺筆下“鬱熱”與“哀靜”的精神疆域;新編現代越劇《家》,故事改編自巴金1930年代所著的同名小説;一眾實力派本地演員,將杜斯妥也夫斯基的驚悚心理小説《罪與罰》活現臺上;已故音樂巨匠坂本龍一的《TIME》,以聲音及影像建構如夢似幻的沉思空間;愛瑪.賴斯操刀改編《咆哮山莊》,以音樂劇場形式呈現史詩式巨著;寫于二千四百多年前,古希臘三大悲劇大師歐裏庇得斯的不朽名作《希波呂托斯》,由導演卡特琳娜・伊雲格拉桃絲以大膽創新的劇場手法搬上舞臺,演繹一幕幕愛恨糾纏的人性故事。
普通話新版本《海底兩萬里》劇照
普通話新版本《海底兩萬里》劇照
《真•幻境界》劇照
《真•幻境界》現場
“幻想”與“冒險”,是本屆香港藝術節一個不同以往的標簽。部分演出利用了虛擬現實及增強現實等科技,部分則向較傳統的木偶與馬戲藝術借鏡。香港藝術節攜手中央戲劇學院,特邀法蘭西喜劇院與國內優秀藝術家,共同打造的奇幻戲劇《海底兩萬里》普通話新版本,將在香港藝術節上迎來世界首演。“《海底兩萬里》由中法雙方共同合作,用中文演繹世界經典,彰顯了香港藝術節‘藝貫中西’系列演出的藝術理念,也真正體現了文化交流的意義。”香港藝術節節目總監蘇國雲介紹説。沉浸式演出《真•幻境界》營造截然不同的現實與虛幻之境;VR互動體驗《巴黎舞會》則讓你在幻想世界裏換上數位霓裳翩翩起舞;小朋友以及童心未泯的大朋友,想必會喜歡糅合動漫元素與管弦樂的《貝多芬和平之戰》;而天馬行空的《鐘聲與魔咒》和史葛•蕭凡在《靈犀捕手》中展示的幻象術及讀心術,亦會讓你讚嘆稱奇。
指揮家呂嘉及中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
閉幕演出,指揮家呂嘉將率領中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首次登上香港藝術節的舞臺。樂團將與女高音宋元明、鋼琴家張昊辰同臺獻技,上演《崔斯坦與伊索爾德》的序曲和終曲,以及李斯特的第一鋼琴協奏曲。下半場則有當代作曲家姚晨的短篇管弦樂曲目《造園》,以中式園林比喻為家園,巧妙地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
據悉,在本屆藝術節期間,也將同步推出超過300項多元化的外展活動,包括“青少年之友”的體驗活動、各項專為大、中、小學生與不同社群而設的藝術教育活動,以及展覽、大師班、工作坊、後臺參觀、演後藝人談、演前講座、電影放映及本地深度遊等“加料節目”,讓觀眾的藝術節體驗更豐富。(圖片由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