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從商周青銅到宋代飛鶴:《哪吒2》如何讓文物“活”在動畫裏

從商周青銅到宋代飛鶴:《哪吒2》如何讓文物“活”在動畫裏

時間: 2025-03-05 10:51:47 | 來源: 藝術中國

撰文_趙若水

截至目前,由餃子編劇並執導的《哪吒之魔童鬧海》觀影人次已突破3億,票房突破145億。作為“哪吒”系列的第二部,影片進一步引入了《封神演義》宏大的世界觀,以震撼人心的視覺表現力、創新獨特的人物形象以及波瀾壯闊的劇情設計,吸引了全球觀眾的矚目。尤其值得稱道的是,製作團隊在道具與環境細節上的匠心打造,充分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底蘊,開創了動畫本土化創作的新高度。

在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已融入大量中國文物元素,例如哪吒出生時,太乙真人使用了近似馬家窯文化漩渦紋彩陶罐飲酒;而哪吒三歲生日宴上,出現了商周時期的觚(飲酒器)與鐃(樂器),樂隊演奏的場景也與唐三彩駱駝載樂俑極為相似。而在《哪吒之魔童鬧海》中,中華傳統元素更是被巧妙地滲透至每一個細節,使影片呈現出濃厚的東方美學韻味。

七色寶蓮源自博山爐

七色寶蓮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西漢錯金銅博山爐,腹徑15.5cm,通高26cm,河北省博物館藏,圖片來源:河北省博物館

七色寶蓮是電影中最重要的法寶之一,能夠幫助哪吒和敖丙重塑肉身,其靈感來自博山爐。博山爐是漢晉時期常見的焚香器具,以青銅和陶瓷兩種材質為主,爐體為青銅器的豆形,上有高而尖的鏤空山形蓋,點燃香爐時,山上煙霧繚繞,宛若海上仙山“博山”,“博山爐”之名正來源於此,這種器物一直以獨特的外形受到皇室至民間的廣泛喜愛。此外,七彩寶蓮的花瓣上還繪有雲紋,增添了華麗之感。

玉虛宮的模版是漢中天師堂

玉虛宮 圖片來源: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官方微網志

玉虛宮 圖片來源: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官方微網志

天師堂 來源:陜西網

位於崑崙山的闡教仙門重地玉虛宮為多個單體所構成的八邊形院落式建築群,由九宮八陣演變而來,與陜西漢中天師堂建築風格類似。天師堂為道教聖地,最早由東漢時期的漢中王張魯所建,以視覺呈現了道教的八卦哲學觀。

玉虛宮參考的是漢代高臺樓閣式建築,為青琉璃瓦頂,脊剎為神鳥形態,兩側有鴟吻,檐下有匾額,臺基上有雲紋,將各個時代傳統木構建築的風格融為一體。

宮殿飛鳥致敬宋徽宗《瑞鶴圖》

玉虛宮外景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北宋)趙佶《瑞鶴圖》(局部) 絹本設色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玉虛宮初次出現時,藍天之上,覆綠色琉璃瓦的宮殿頂部有一群飛鳥,這一場景致敬了現藏遼寧省博物館的宋徽宗《瑞鶴圖》,該畫描繪了編年宣德門彩雲繚繞,一群仙鶴盤旋在其上,鴟尾之上有兩鶴駐立。畫面左側宋徽宗的題跋交代了其內容,北宋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即西元1112年1月16日),汴京上空突然出現祥雲,兩隻仙鶴落在宣德門鴟尾上,這被視為是祥瑞之兆而被記錄下來。儘管這件作品所記錄的可能只是為鞏固統治而編造的祥瑞事件,這件作品以花鳥、風景結合,表現大面積天空和屋頂的構圖,以及極為絢麗的石青色天空,受到各個時代觀者的喜愛並一直流傳。

玉虛宮 圖片來源: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官方微網志

魚沼飛梁 圖片來源:中國晉祠

玉虛宮仙池的樓梯和方形荷塘則借鑒了山西晉祠的“魚沼飛梁”。“魚沼飛梁”是中國最早的水陸立交橋,始建於北魏之前,現存基本上為宋代形制。魚沼,意為圓形水池,飛梁指的是沼上的十字形橋梁,“魚沼飛梁”包括石柱、鬥拱、木梁、欄杆、望柱、鐵獅等部分。片中將所有建築改為玉的材質,營造玉虛宮潔白神聖的氛圍。

殷夫人的青銅劍原型就是越王勾踐劍

殷夫人的劍

越王勾踐劍

《哪吒之魔童鬧海》中出現了大量青銅兵器。殷夫人則使用了一把典型的戰國圓首雙箍青銅劍,這類青銅劍以越王勾踐劍為代表。劍身有菱形紋,劍柄上纏繞了紫色絲緱,有利於抓握。

敖光海報 圖片來源:光明網

玉刀,商,青銅,殷墟博物館藏 圖片來源:經濟觀察報

東海龍王敖光使用的龍牙刀,前半部分參考商朝的青銅刀,如江西省博物館藏新乾大洋洲墓青銅刀、殷墟博物館藏商玉刀等,刀尖上挑,刀腹收弧,刀背有齒狀裝飾,吞口刀刃底部的龍吞口是高級關刀的象徵,從唐代盛行至明代,可見于明《關羽擒將圖》這把刀的設計由不同時代和地域的風格混合而成。

三戈青銅戟,戰國·曾,青銅,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陳塘關士兵的武器為戰國時期的長戟,與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戰國青銅戟基本一致,前部有用於截擊的矛,下部用於勾殺的戈。

李靖 圖片來源: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官方微網志

青銅的紋樣也得到了應用。殷夫人、李靖的銅胄、身甲上的紋飾借鑒了青銅器所採用的紋樣,胸甲的勾連弧形借鑒青銅鼎獸面的眉,實現了將傳統紋樣在不同媒介之間的轉化,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結界獸”造型來源三星堆文化

結界獸 圖片來源: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官方微網志 

兩個重要配角粗眉“結界獸”和卷鼻“結界獸”的造型設計則與三星堆文化有密切的關聯,粗眉“結界獸”有粗重的眉毛和誇張的蒜頭鼻,其靈感來源於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以及青銅獸面具,卷鼻“結界獸”翹起的鼻子,與青銅鷹形鈴的嘴部造型極為相似。

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商代,青銅器,三星堆博物館藏,三星堆博物館藏 圖片來源:三星堆博物館

青銅獸面具,商代,青銅器,三星堆博物館藏 圖片來源:三星堆博物館

三星堆文化位於四川省廣漢市三星堆鎮,是新石器時代至商周的蜀文化遺址,其中出土上千件珍貴的文物,以青銅和金飾品為主,包含人像、人面具、神樹、太陽、動物、禽鳥等,具有王權與神權並存的特徵。三星堆文化的面貌與中原商文化的面貌迥異,較難理解,但也因神秘性而受到當代人的喜愛。《哪吒之魔童降世》對於三星堆文化的借鑒便滿足了觀眾在這一方面的需求。

“天元鼎”借鑒了扁足鼎、青銅敦

動畫中的天元鼎

龍紋扁足鼎,商晚期,青銅器,上海博物館藏 圖片來源:上海博物館

青銅敦,戰國中晚期,湖北省博物館藏 圖片來源:湖北省博物館

《哪吒之魔童鬧海》中應用最多的傳統元素便是青銅器。玉虛宮的鎮宮之寶“天元鼎”分為大鼎和小鼎兩個部分,分別參考了不同的青銅器。

青銅器為紅銅加錫的合金,使用合范的熱鑄法製成,最早出現于夏朝,在商朝達到鼎盛。儘管秦朝後就已失去原本的禮儀價值,青銅器仍以其獨特的魅力被視為中國文化的代表。

小鼎借鑒了上海博物館藏龍紋扁足鼎的腹部和柱足,大鼎渾圓的造型借鑒了湖北省博物館藏青銅敦,其上使用了饕餮紋。敦是飲食器,用於在祭祀和宴會時盛放黍、稷、稻、梁等作物,盛行于春秋晚期到戰國晚期,很早就從盛儲器演變成為禮器。

土撥鼠們燒飯使用的是青銅釜

漢弦紋雙耳銅釜,青銅器,海南省博物館藏

影片中土撥鼠們燒飯使用的是青銅釜。釜是飲食器,煮食炊具,出現于新石器時代中期,三國時期成為主要炊具,尤其被應用在戰時的軍隊中,青銅釜出現于商代。 

除此之外,李靖披膊的下層甲片為雙穿線,參考了唐代長樂公主墓壁畫中的甲胄武士的披膊;敖光戰甲上翹起的龍頭參考了唐代天王甲;敖丙的水雙錘,為宋、遼、金時期的武器;太乙真人的蓮臺來源於清順治時期銅鎏金嵌珠立像佛底座,甚至哪吒褲子上的火焰紋、上衣的蓮花紋、敖丙衣服上的雲紋、水紋均參考了中國傳統紋樣……種種元素琳瑯滿目,不勝枚舉。

綜上所述,《哪吒之魔童降世》不僅是一部娛樂性十足的動畫電影,它更是一部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藝術形式深度融合的作品。影片通過對青銅器、建築、紋飾、文化符號等中華傳統文物元素的巧妙運用,為觀眾帶來了一場傳統與現代交融、莊嚴與輕鬆並存的視覺盛宴,影片中傳統元素的再創作,不僅展示了中華文明的歷史深度,也為觀眾提供了一個從現代視角出發,重新審視和理解傳統文化的契機。



從商周青銅到宋代飛鶴:《哪吒2》如何讓文物“活”在動畫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