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編織,一起嗎?”——西岸美術館邀您共同編織公共敘事

“編織,一起嗎?”——西岸美術館邀您共同編織公共敘事

時間: 2025-02-12 09:53:20 | 來源: 藝術中國

image.jpeg

活動海報

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即將於2025年2月18日推出全新大型公共編織項目“編織,一起嗎?”,並免費向公眾開放至4月27日。

作為繼“線線相連”後的又一共創型項目,西岸美術館邀請公眾由戶外走進室內,共同在美術館中庭參與接力型編織藝術創作。同期,“線線相連”第二階段的成果也將亮相於美術館外立面,延續項目第一階段的生命力,並與中庭項目形成動態呼應。

該編織項目由法國建築師兼藝術家艾米麗·克內(Émilie Queney)與蓬皮杜中心合作設計,她是一位建築師、藝術家和教育家,熱衷於借助遊戲互動、感官樂趣和手工實踐等元素,以創新的方式讓不同群體接觸和理解建築。她曾參與多個建築駐地項目,並與巴黎蓬皮杜中心、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以及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等機構展開廣泛合作。

藝術家肖像 Artist Portrait © Emilie Queney

“編織,一起嗎?”是一個包含多臺可移動織機和編織基站的大型公共編織項目。公眾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在美術館中庭的任意地點進行編織,共同創造出充滿活力的織物。編織是一個從“指尖”到“空間”到過程,參與者在編織過程中,將指尖每一根“線”交織,並將交織的“線”組成一個空間。隨著更多參與者的加入,編織所形成的空間不斷擴展,從而給予參與者對這一空間的歸屬感與認同感。

編織中的每一根“線”,能夠成為聯通個人與他人、不同文化與理念的媒介,“線”不僅是物質的連接,更是人與人、文化與文化之間的紐帶。

“編織”的創作過程本身也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共用與共融。編織能夠打破藝術與觀眾的隔閡,讓更多人從“欣賞者”轉向“共創者”,實現“人人都是藝術家”的理念。而在編織的活動中,美術館從靜止的變為運動的,藝術在公眾的指尖下生長,從高墻中走出,融入公共空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這一兼具重復性與節奏感的簡單手工編織活動最初在法國北部進行,隨後在巴黎蓬皮杜中心展開。如今藝術家將項目重新升級,在西岸美術館得以延續,展現出跨城市與跨文化的凝聚力。如今,這一項目作為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之一,為中法深度文化交流搭建橋梁。

蓬皮杜中心公共互動藝術項目“跟我們一起來” (2022年)© Centre Pompidou – Hervé Véronèse

蓬皮杜中心家庭工坊“自由編織”(2022年)©Centre Pompidou - Hervé Véronèse

該項目亦延續了西岸美術館不斷尋求“藝術與公眾零距離”的目標,打破傳統觀念中藝術創作的單向性與封閉性,採用更為開放的、互動的形式,讓每一個人參與創作,讓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創作者,並讓創作的過程成為作品本身。

項目期間,西岸美術館將推出一系列編織工作坊及主題分享會,探討藝術與社區的共生關係。

“編織,一起嗎?”——西岸美術館邀您共同編織公共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