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譜新曲 演箏劇 奏華光——翡翠箏團國家大劇院專場音樂會展現箏樂多種可能

譜新曲 演箏劇 奏華光——翡翠箏團國家大劇院專場音樂會展現箏樂多種可能

時間: 2025-01-08 09:03:00 | 來源: 藝術中國
快訊 >

1月5日晚,“錦上翡翠·弦韻和鳴”浙江音樂學院翡翠箏團專場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小劇場上演。當晚演出精選了十首代表性的箏樂佳作,展示了樂團自2008年成立以來的藝術探索和創新成果,綻放出獨屬於“翡翠”的五色弦音。

植根傳統 傳承創新

翡翠箏團由浙江音樂學院教授盛秧任團長、周展擔任藝術總監,共匯聚浙音30余名古箏專業師生。歷經16年藝術實踐,其演奏風格兼顧經典與創新,並積累了大量原創箏樂作品,從而形成了多元化表演風格。近年來,翡翠箏團致力於通過實踐大力推廣原創作品,注重挖掘在地性文化特質,並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核予以創新表達。

本場音樂會的選曲,以近年來樂團原創、改編以及委約的曲目為主。其中,《望雲賦》是樂團原創的代表曲目之一,由藝術總監周展譜寫。為紀念其父——秦箏陜西流派領軍人周延甲,周展在創作中融入其父譜寫的秦箏代表作《秦桑曲》和《百花引》的元素。該作首演及本場音樂會均由周展的女兒周思含擔綱演繹,體現了秦箏藝術的三代傳承。另一首原創曲目《夢回臨安》,是周展、盛秧受岳飛詞作《小重山》的靈感啟發而寫。該曲結合江南小曲的音樂元素,採用古箏重奏形式,以鋼琴和打擊樂進行伴奏,力求打造多聲震撼音效。

周展介紹,除了原創曲目外,近年來樂團也在改編民族管弦樂作品方面做出諸多努力。其中代表之一,便是入選國家藝術基金2024年度小型劇(節)目和作品資助項目的《綠·風之歌》。原曲由作曲家張朝創作,周展、盛秧將其移植于箏樂重奏,並加以創造性演繹。當晚團員用大提琴弓拉奏箏弦,來模倣呼麥、馬頭琴的特殊音色;以表演者邊唱邊奏的形式,來模擬出自然的風聲;以擊打箏首的方式,來演繹牧民們在草原上載歌載舞的情景——由此,巧妙地開發了古箏的藝術表現力。

箏樂人才 代代相傳

成立16年來,翡翠箏團的排練實訓和舞臺表演未曾中斷。據盛秧介紹,樂團以“老帶新代代傳”的組織模式為特色:“作為駐校樂團,雖然每年都會面臨著老團員畢業和新生入學的更疊,但我們的老團員即使在畢業後,哪怕已就業,也會回到樂團,為新團員指導排練、分享經驗,與他們同臺演奏。”周展分享,如今翡翠箏團已形成梯隊式人才培養模式,為不同年齡段的學員提供持續學習和展示的機會,“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從小接觸重奏訓練,同時融入音樂學院人才培養體系中,併為已畢業的團員提供更多舞臺機會。”

畢業于浙江音樂學院國樂係古箏研究生樓琳,自2015年加入翡翠箏團實訓,如今她是浙江音樂學院民族室內樂團的青年演奏家。在她看來,“樂團不僅提供了寶貴的實踐機會,也塑造了我的音樂之路。”近十年的時光,見證了她從跟學、表演到帶領新人的成長歷練。

在傳幫帶過程中,樓琳意識到強化基本功是首要任務,這有助於優化樂團整體的音響效果。周展認為,獨奏與重奏相輔相成。重奏的合作經驗能有效訓練團員的聽覺立體感,進而提升獨奏技能。此外,在舞臺實踐中,團員通過與民樂或西洋樂隊的合作,能學習如何把控與樂團的音量平衡等演奏技巧。而周展在排練時則著重強調呼吸控制與氣口運用的重要性。

創編箏劇 綻放華光

音樂會現場,樂團還奏響了王雲飛創作的《錦上雲華》《蘭亭》等作品。此外,李珺以“瓷”為主題創作的《弦紋》、陳哲受《易經》啟發創作的組曲《易》、王瑞以“化蝶”為原型創作的《蝶舞・翩躚》,均彰顯了樂團在委約演繹當代佳作方面的卓越實力。除原創、改編與委約新作外,自2018年起,翡翠箏團已舉辦四屆旨在豐富古箏曲庫、為年輕作曲家搭建作品演奏平臺的工作坊。該工作坊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彌補了當下古箏室內重奏曲目匱乏的現狀,同時加深了當代作曲家對古箏藝術表現力的了解。據統計,平均每屆工作坊都會推出6至8部優秀作品,這些作品後續大多成為樂團的保留曲目,在樂界發揮了良好的示範引領作用。

樂團的保留曲目《翡翠》當晚也驚艷亮相,該曲由王丹紅創作、周展改編。曲中巧妙運用西南少數民族音樂素材,鋪展開一幅五光十色的民族風情畫卷。在盛秧眼中,“翡翠是玉石中最為明艷動人的色彩,恰似藝術舞臺的光芒萬丈、五彩斑斕。故而我們團名也承載著這一美好寓意。”為更好地傳承“翡翠”精神,樂團于2023年12月首演推出大型跨界融合多媒體箏劇《翡翠》。該劇融合七首作品,巧妙融入《山海經》神話傳説,將傳統民族器樂與現代舞臺藝術精妙結合;以古箏為主奏樂器,通過獨奏、重奏、合奏等多種形式,盡顯箏樂豐富的表現力。作為年度重點推廣項目,樂團將於2025年內再度上演該劇,期盼能讓更多觀眾沉醉於這場視聽盛宴,領略“翡翠”箏樂的璀璨華光。 

譜新曲 演箏劇 奏華光——翡翠箏團國家大劇院專場音樂會展現箏樂多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