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從長安到雅典:中希美育的融合與未來”對話在浙江寧波東錢湖畔的二十二棟大師工作室舉辦。華茂美堉獎評審委員會主席、東錢湖教育論壇主席喬治・帕潘德里歐與西安美術學院院長朱盡暉教授就中希美育的融合與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
浙江東錢湖教育研究院院長袁振國先生,回顧了中希兩國在美學思想上的深厚淵源。他指出,長安作為中國古代文化的中心,孕育了豐富的藝術與哲學思想,而雅典作為西方文明的搖籃,同樣在美學領域有著深遠的影響。從絲綢之路到文藝復興,中希兩國的文化交流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美育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東西方文明的互鑒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喬治・帕潘德里歐先生在對話中強調了美育在培養人的全面素質和審美能力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他認為,藝術根植于哲學思想和宗教信仰之中,體現著對美、和諧與自然的追求。藝術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對生活本質的深刻理解和表達。美育是一種全面的教育理念,它通過藝術、體育、哲學和道德的結合,培養了希臘人對美的創造和感知能力。在當下,我們應該通過教育,讓更多人成為主動的創造者,而不是享有現成的快餐主義者。美育不僅塑造了古希臘的文化和社會,也為後世的美育思想提供了寶貴的啟示,應該進一步走向大眾。
朱盡暉院長在對話中表達了中國美育理念源遠流長,當下提及的美育融合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現代教育的需求,同時強調了美育在全球化時代的重要性。他指出,中國自古以來重視天人合一,中國傳統藝術,如山水畫、詩歌、音樂等,都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藝術家通過描繪自然,表達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追求一種超越物質的精神境界。“意境”是中國美學的核心概念之一,強調藝術作品應當通過有限的形式表達無限的意蘊。
朱院長還呼籲通過美進行向上向善的思考,認為教育是育人育魂的過程,有著幾千年的文明傳承。今天,中希文化藝術在歷史背景、表現形式、審美觀念和社會功能等方面依然存在著差異,但也有著許多想通之處,中國藝術強調意境、和諧與含蓄,注重人與自然的統一;西方藝術強調寫實、個性與理性,注重對現實世界的再現。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希文化藝術的交流與融合為藝術創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也為我們理解和欣賞不同文化提供了更廣闊的視角。(圖文由西安美術學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