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晚7點半,北京音樂廳明星匯聚。在總導演陳薪伊的引領下,濮存昕、斯琴高娃、史可、陶虹、春妮、季冠霖、李立宏、任志宏、徐濤、大山、李洪濤、小柯、張樹榮等眾多著名藝術家,共同誦讀老舍先生的經典名作,向這位偉大的人民藝術家致敬。這是一場獨特的文學“響”宴,一期以老舍為文化主題的詩文雅集,一個關於北京——這歷史文化名城暖冬已至,新年在望的年度盛典。
老舍之於北京,如同狄更斯之於倫敦,雨果之於巴黎,卡夫卡之於布拉格。他們都是城市文學的標誌性人物,他們的作品深深植根于各自城市的土壤中,通過對城市的描繪和人物的塑造,生動展現了各自所在城市的社會風貌,文化特色和市民生活。
本次演出在北京特有的鴿哨盤旋聲中拉開帷幕,大提琴、小提琴、鋼琴三位音樂家根據老舍先生的文字的線索遴選西方古典音樂進行演奏與臺上朗讀的藝術家共同完成對老舍文學作品的表達,以聲音為介質,以自身獨特的體會和思想相互啟發碰撞,完成了對老舍文學作品的藝術表達,給觀眾帶來全新的藝術體驗。
老舍不僅屬於他所處的時代,百多年來,他一直活在我們中間。他筆下的人物至今隨處可見;他眼中的風景有的依然如故,有的已灰飛煙滅;他的熱愛、期望與隱憂時時浮現在我們瑣碎生活的日常。此次演出在作品選擇上,主創首先把經典名作帶到觀眾面前,同時也吸取了學界對老舍文學的最新研究成果,開拓新視野,一些體現老舍社會思考與人性批判的短文成為非常獨到的篇章。
濮存昕首讀小説《微神》,再現老舍對初戀悲劇的講述。斯琴高娃選讀《駱駝祥子》,描寫了祥子和虎妞洞房之夜的心理掙扎。來自加拿大的大山將《四世同堂》中居住在北平的英國人富善惟妙惟肖地展現出來,令人忍俊不禁。李立宏則以《北平的四季》來表現“舌尖上的北京”的獨特味道,並將《老舍自傳》節選以自嘲的方式娓娓道來。李洪濤的《新愛彌耳》痛斥教育本身對孩子天性的扼殺。史可的《有了小孩兒以後》對年輕父母提出的挑戰仿佛就發生在當下。陶虹的《抱孫》辛辣地諷刺了傳統習俗對女性的利用與蔑視。季冠霖的《婆婆話》對家庭、夫妻、婚姻給予了一針見血的闡述。春妮的《想北平》激發出每一位遊子的鄉愁。
更為精彩的是,觀眾在演出現場,親耳聆聽由老舍AI數字人登臺朗讀《老舍自傳》片段。本次演出的特別環節讓每位觀眾獲得沉浸式的共情體驗:所有進場觀眾每人得到一支白色的紀念蠟燭,在終場時分,共同點燃老舍先生的文學之光。更為有趣的是,主辦方還為散場的觀眾準備了一份烤白薯,在北京街頭寒冷的空氣中,飄動著烤白薯的香甜味道,那是屬於北京的味道……北平的味道……
本次演出由中國現代文學館、北京廣播電視台北京文藝廣播、北京音樂廳、陳薪伊藝術中心、樂觀九州國際傳媒(北京)聯合出品,專業指導由中廣聯有聲閱讀委員會擔當。
北京音樂廳作為本次演出的場地方、主辦方之一,在文學朗誦與音樂表演的跨界新嘗試中發揮出場地效果的獨特優勢,總經理張藝林表示:“我們選擇在北京音樂廳這座全國代表性的表演場所舉辦演出,聚焦老舍先生經典篇章中的精彩瞬間。旨在通過富有張力的朗誦與聲樂表演,重新詮釋作品中的世間百態、人情冷暖。觀眾將通過藝術家的聲音表達,重新感受老舍先生獨特的語言風格,以及其作品所傳遞的深刻的思想內涵。”
活動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