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式現場
11月22日下午,由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家協會藝術委員會主辦的“⻩駿:三讓”在浙江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是⻩駿近⼗年來的⾸次個展,也是近兩年創作的集中展示,共展出自1999年至今創作的55件作品,勾畫出黃駿二十餘年的筆墨軌跡。
展覽以“三讓”為題,引⾃《禮記·鄉飲酒義》,原⽂為“賓主象天地也,介僎象陰陽也,三賓象三光也。讓之三也,象月之三⽇⽽成魄也。四⾯之坐,象四時也”。意為:賓與主⼈,象徵天與地;介與僎象徵陰與陽;眾賓之長三⼈,象徵⽇⽉星。彼此謙讓三次才⼀齊昇堂,這象徵月朔後三⽇⽅重現光明。
展覽現場
本次階段性創作展作為一次“宴飲”,黃駿在其實驗水墨創作中,安置了古今中外,安置了經典與創新,安置了天地人等。在藝術家“讓”這一動作中,看到了其筆下透出的光:如同月亮沿著軌道繞行到太陽和地球之間,月亮的黑暗半球對著地球,這時叫朔,正是農曆每月的初一,三天之後,月亮逐漸顯出了光亮,是為魄——這是黃駿十年等待後光的顯現;也通過“讓”⽽顯現出漸明的⼼象:第一“讓”是個⼈創作與⽂明的經典同⾏;第二“讓”是實驗與傳統筆墨的共鳴;第三“讓”是將作品的闡釋留給觀者不斷變化的感覺。
《禮記·鄉飲酒義》通過説解鄉飲酒禮來強調敬賢尊老的禮法,並以此為政教的根本。展覽以此為題,實為引申探討“中國畫的禮義”,重申繪畫所應具備的社會功能,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開宗名義:“夫畫者,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與六籍同功,四時並運。”在當今社會談中國畫之創新與功能,就不能只談個體藝術家風格的流變,而是要還原到中國畫的禮教功能的情境中去,宴請四時天象、中西古今、親朋同行,由此打開中國畫的精神涵養,確立中國畫家的時代定位。
展覽現場
中國文聯副主席、浙江省文聯主席、中國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許江提到:“在這裡,凝聚著水墨傳統之風,凝聚著希臘史詩之風,凝聚著當代藝術創造性的轉換之風,三讓化為三風,其深處鐫刻著的是黃駿這一代水墨實驗者沉醉於創新的文化追求,也深含著他領會文化讓渡和融合的自覺意識。”
水墨作為媒介
“傳統在我的創作實踐中是一個很重要的精神指向,我敬畏傳統,因為傳統是我藝術創作的基因。傳統可以筆墨為之,也可作為媒介生長。兩種視角路徑不同,但是都須掌握基本技能與方法。筆墨是技法、基礎而不是創作的唯和主體。只有把水墨作為媒介,筆墨才得以解放而更自由。”⻩駿最顯著的藝術創新在於其對⽔墨媒介的反向性應⽤:厚重的質感,深沉的表達,重新定義⽔墨的可能性,⽤流動、輕薄的⽔性材料塑造出堅實的體塊和渾厚的⼒量感。
展覽現場
黃駿作品中的墨似一團濃霧,糾纏著一股無形的力量,個體情緒與人文書寫此消彼長。面對黃駿的作品,猶如置身蒼茫的群山,渾厚蒼勁,淋漓奔放;又如幽微晦明的曲徑,內斂含羞,娓娓道來。在他筆走龍蛇的狂狷之下,象形之外,渾然而生出一種兼具古意與現代性的獨標氣骨。
在《無象》與《寫生》系列中,藝術家通過強勁的筆觸來表現肌⾁的張⼒和情緒的激烈,通過留⽩與濃墨的對⽐強化了掙扎的戲劇性效果,給⼈極具感染⼒的視覺體驗。使⽔墨不再囿于傳統中國畫的花⻦⻥⾍之精微,⽽化⻄⽅油畫的形、⾊、光于其中。《無象》的彩墨系列,絢爛明麗的色彩與壁畫般的肌理,呈現出他對敦煌壁畫的深入研習,盪漾出綽約的東方意趣。在《臥》系列中,橫臥的人體猶如橫亙綿延的山石,百骸如排山之勢,墨色蓊鬱,氣象葳蕤。
展覽現場
本次展覽的作品打破了傳統⽔墨畫尺幅的限制,有諸多巨幅作品。觀眾可直⾯感受⽔墨帶來的淋漓震撼。穿⾏在展廳中,《致敬帕加馬》的眾神與巨⼈之戰,以大幅水墨掇寫雕塑經典;《空山No.1》將近5⽶的時空長卷,令⼈目不暇接,仿佛歷史與時代的⻋輪滾滾⽽來,近在眼前。《秘境》系列作品龐⼤的物理尺度不僅刷新了觀者的視覺體驗,更為拓展⽔墨媒介的藝術表現⼒開闢了新的空間,使得⽔墨能夠承載更為宏⼤的主題和更為複雜的敘事。在這些⼤尺幅作品中,⻩駿成功地實現了微觀細節與宏觀⽓勢的統⼀,創造出震撼⼈⼼的藝術效果。
展覽現場
重構與蘊生
“⽔墨性”重構乃指在傳統⽂化與現代⽂化對話的過程中,通過反思和重新詮釋傳統⽂化的核⼼價值觀,找到它在現代社會中的新意義,並對其進⾏結構性調整。他們既保留了中國藝術的本⼟特質,⼜賦予其現代性的表達維度,使之成為連接東⻄⽅藝術對話的重要橋梁。在全球⽂化多元交融的背景下,⽔墨藝術作為中國傳統繪畫的重要表現形式,其語⾔體系的重構與創新不僅關係到藝術形式的演變,也關乎⽂化傳統在當代的轉化。
正如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中國美術學院原院長高世名所説,黃駿有兩支筆,一支是主題性創作現實主義,一支是當代水墨。通過對⻩駿藝術實踐的系統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在媒介反轉、歷史敘事、時空重構等⽅⾯的創新成果。他對⽔墨語⾔的創造性轉化不僅體現在技法層⾯,更深⼊到⽂化表達的核⼼。其作品中蘊含的⼒量感、歷史感與現代性,為傳統⽔墨與當代藝術的對話提供了新的可能。
展覽現場
“藝術創作對我來説不是趣味和追古,中西方都有自己的獨特歷史文化,也有著互鑒的傳統價值,在我的認知裏過往的都是歷史,而歷史都有著時空交錯的悲壯意義,也是藝術家追求的能量和精神內核。”黃駿説道。
黃駿將心中的火焰淬化成墨,在本質深掘與實驗探索的轉圜與讓渡中,激發出一種自我創造。在這放骸的水墨表達中,黃駿再一次以水墨之風、史詩之風、轉換之風的三風來達到表現的沉醉。
展覽將持續至2024年12⽉5⽇。
展覽現場
展覽海報
藝術家簡歷
⻩駿
1990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係⼈物專業,2007年獲博⼠學位。現為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研究⽣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插畫裝幀藝委會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國家重⼤題材美術創作藝委會委員,浙江省美術家協會連環畫插畫藝委會主任。⽂化部(現⽂化和旅遊部)國家重⼤題材美術創作評審專家,第⼗三、⼗四屆全國美展評委,第七屆全國⻘年美展評委及中國美術家協會其他單項獎評委。
作品曾榮獲第四屆全國⻘年美展優秀獎、第⼗⼀屆全國美展創作銅獎、第⼗⼆屆全國美展創作提名獎,並多次⼊選國家級、省級重⼤歷史題材創作⼯程。作品被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黨史博物館、中國美術館、浙江省美術館、天津美術館、美國國家檔案館、英國威爾⼠國家博物館等單位收藏。
部分展出作品
無象No.8 彩墨宣紙 124cmx76cm 2023
無象No.15 彩墨宣紙 88cmx57xm 2023
老人像 彩墨宣紙 62cmx45cm 1999
秘境No.3 水墨宣紙 371cmx237cm 2024
空山No.1 水墨宣紙 181cmx485cm(97cmx5張) 2023
交失的人體No.4 120cmX120cm 2015年 水墨宣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