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首日嘉賓合影
2024年10月26-27日,由中央美術學院主辦,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承辦的首屆全球藝術策展教育研討會在金秋十月如期而至。本次研討會以“策展的邊界:教育·交融·創新”為主題,邀請來自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南韓、新加坡、中國大陸及中國香港的30余位策展教育與實踐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策展教育的維度、路徑與模式”“全球視域下策展教育的跨學科合作與創新”和“策展教育與實踐的數字化發展與未來”等版塊展開深入交流與討論。
研討會現場
首屆全球藝術策展教育研討會既強調策展作為一門學科的理論化、觀念性的探討,又聚焦于不同國家、不同院校或機構中關於策展教學的特點與共性,繼而探討數智時代下策展教育的不同路徑與多樣性、內涵與外延,以及策展實踐的前景與發展。以期在提供一個具有前沿意識、學術高點和國際視野的學術交流平臺基礎上,聚合優質資源力量,促進策展學科的創新建設,助推學界與業界及跨學科領域的協作發展,推動中國策展學科與教育事業的創新與發展。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林茂致辭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林茂在致辭中首先對各位嘉賓和國內外專家學者的蒞臨表示誠摯的歡迎與感謝。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國立高等美術教育學府,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唯一一所高等美術學校,百餘年曆史的中央美術學院始終保持著全球化視野,在學科建設上著重“跨學科”“超學科”的發展目標,重視“創新型”“ 複合型”的人才培養。
林茂院長指出,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自成立以來,著力於構建符合專業特色的教學體系,不斷完善各專業方向的學科教學,作為國內最早建立“藝術策展”學科的教育、研究陣地,頗具引領性。“多年來,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始終秉持著多視角、跨學科的教學理念,致力於培養兼備全球視野、創新力、專業性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藝術策展人才,積極推進中國策展教育的創新建設和與國際的全面對話,碩果豐厚。此次全球藝術策展教育研討會以‘策展的邊界:教育·交融·創新’為主題,力邀國內外藝術策展學界和業界的專家學者,是央美不斷完善和提升專業教學能力,注重以國家文化戰略所強調的創新、發展為導向,回應當代社會多元化需求的又一重要學術實踐。希望大家匯聚一堂,共用資源、知識與經驗,進一步促進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藝術策展教育的創新與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吳洪亮致辭
作為中央美院藝術管理學院第一屆藝管研究生班畢業的學生,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先生再次回到母校以嘉賓身份致辭時倍感激動。“20多年前,策展還是一個邊緣學科,為了在展廳中尤其是公立機構展墻上署上‘策展人’三個字,我們經歷了至少兩代人的努力。從一個偏實踐性的學科,到將策展理念和策展人身份逐步從商業機構移植到公立機構,從畫廊進入博物館、美術館的體制,這其實要感謝中國的藝術教育體制。”談及策展,吳洪亮説到:“‘策’的一個釋義為帶刺的馬鞭,它是激勵、是先鋒性的,而‘展’是鋪襯與傳播——總體來説展覽就是一套傳播系統,而策展在當今便顯得尤為重要。”吳洪亮認為,策展本身是一個和多種社會系統碰撞的結果,它涉及的學科是邊界的跨越,亦或説是一次融合,因此策展人不僅需要對展覽空間有充分認知,還要需要具備傳播學、管理學、人體工學、心理學等領域的知識和技能。“策展是現實主義的,甚至是魔幻現實主義的,但策展人是一個要落地的職業,我們應該始終堅持‘從群眾來到群眾中去’,努力做好每一個吸引觀眾排隊的展覽。”
本次論壇會議主席,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院長、(中法)藝術與設計管理學院院長余丁教授致辭
從2002年在美術史係設立藝術管理教研室,到今天在中央美術學院設立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和(中法)藝術與設計管理學院兩個專業學院,本次論壇會議主席,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院長、(中法)藝術與設計管理學院院長余丁教授始終不遺餘力地推動藝術管理教育事業穩步發展,而策展教學在藝術管理中尤為重要。余丁教授首先對中央美術學院開展的策展教育及實踐進行了梳理與分享,認為在以藝術史、藝術理論和藝術批評為核心課程的基礎上,應更加注重展覽研究,文獻的蒐集、應用並強調策展實踐的重要性。
談及本次論壇主題的設立,余丁教授表示:二十一世紀的策展已經遠遠超越了其最初的範疇,演變成為一種有影響力的策略,用於城市發展、社區建設和商業創新。“策展的邊界擴展説明瞭它的適應性、創造力和作為變革力量的潛力。從藝術到城市更新、農村發展和商業規劃,策展已成為教育、整合和創新的多功能平臺。它不再局限于藝術展示,而是作為社會對話、知識交流和文化發展的重要工具。展望未來,策展將需要一種開放和協作的方法,擁抱多樣性和創新。通過將策展視為一種‘社會建構’工具,我們可以促進文化對話、推動創新並實現更廣泛的社會影響。共塑一個更具包容性、相互聯繫和可持續發展的世界。”
本次研討會由會議召集人,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本科基礎教學部主任周青主持
研討會現場
版塊一:策展教育的維度、路徑與模式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原中國美術館館長、原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
作為中國策展實踐與策展教育教學的領軍人物,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學科建設最初的參與者與見證者,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原中國美術館館長、原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以《策展教育的跨學科特性》為題,首先回顧了中央美術學院在策展教育方面的開拓性工作,介紹了學校在策展教育教學體系建設、開放性教學理念的實踐以及策展人培養方面取得的成就。
而面對社會變革和藝術發展的新形勢,范迪安主席指出,策展人才培養仍總體滯後於策展實踐,因此本次圍繞策展教育教學的國際論壇意義非凡。范迪安主席認為,美術館數量不斷激增,機構發展對展覽、展品不斷提出新要求,當代藝術的發展需要新的應用和表現方式,由此可見,策展在中國的活躍度亟需策展教育和專業人才的培養與支援。在以“城市流體”202武漢雙年展為例的介紹中,范迪安強調了當代策展應關注科技、藝術、歷史文脈與人文生存處境等多元話題,而策展教學更需要以問題為導向,強化跨學科的知識構成和教學方式。為此,他提出“要以人文學科作為基礎,藝術現象作為文獻,策展思維作為能力”培養符合時代的新型策展人。“儘管策展教育只是教育全局中一個小小的細胞,但我們要力求在該領域不斷探索創新,使我們的策展教育建構和人才培養能夠適應 ‘雙速時代’的發展與需求。”
《美術》雜誌社社長,中國美協策展委員會副秘書長冀鵬程
《美術》雜誌社社長,中國美協策展委員會副秘書長冀鵬程以《為什麼而“策”與怎麼開“展”》為題進行主旨發言,以其豐富的策展經驗為基礎,分析了新時代背景下中國策展事業面臨的挑戰,進而探討學科未來發展的新方向。冀鵬程首先以剛剛舉辦的中國美術獎為例,認為隨著策展專業和策展力量在藝術生態中的不斷壯大,建立策展獎項應成為必要的行業認可與激勵。在隨後的“大地之歌——2023美麗中國紀事”及“1個世界”等策展案例分享中,冀鵬程從實踐層面出發,提出策展事業應與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強化策展、教育、城鄉建設等多維度的開放合作與創新,期待策展人能夠在不同領域、不同文化背景下實現藝術與社會的深度連結。
法國巴黎美術學院教務處長讓-巴蒂斯特·德·博韋博士(Jean-Baptiste de Beauvais)
法國巴黎美術學院教務處長讓-巴蒂斯特·德·博韋博士(Jean-Baptiste de Beauvais)以《策展是一種選擇嗎?》分享了學院的教學模式,展示了巴黎美院在藝術教育中為培養兼具創造力和策展思維的多維度人才做出的努力。巴黎美院的教學強調自由探索與實踐的結合,通過整合社會社會資源、校內收藏和美術館等資源,最終發展出以工作室為核心的教學體系。學生通過不斷實踐和展示,逐步學會如何構建和表達藝術思想。巴黎美院的教學體系將每個工作室視作藝術創作、思考、策展的場所,強調策展中時間、空間和社群的重要性。讓-巴蒂斯特·德·博韋博士同時強調,創作和策展無處不在,每個藝術家都有成為策展人的潛力和可能性,美院應為社會培養更多樣化和具有批判性的藝術人才。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係長聘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章銳
作為在綜合性大學中開設策展教育教學的嘉賓代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係長聘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章銳以《綜合性大學策展教育模式研究》為題分享了清華美院在策展教育領域的現狀。章銳教授圍繞清華美院策展教育的兩個核心維度展開——內容策劃與物理空間設計:清華美院的策展課程內容分散在不同院係中,形成了多維度、無邊界的策展教育體系。憑藉綜合性大學的平臺以及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的支援,清華美院在策展教育上更具跨學科合作的資源優勢。在課程實踐上,她鼓勵學生的創造性嘗試——從傳統的藝術展覽到密室逃脫、劇本殺等新型項目,都充分體現了新生代策展人才對當代藝術傳播的創新力。章教授表示,期待未來能夠進一步加強跨學科合作和資源的深度整合,在合作共贏中培養更具創新力和全球視野的策展人才。
大館當代美術館藝術主管皮力博士
在央美以教師身份職教12年,又在M+作為機構職業策展人工作12了年,現為香港大館當代美術館藝術主管的皮力博士不僅參與了央美藝術管理系的初創與教學,更置身於國際策展話語體系,以自身發展經歷完美呈現了一本“機構職業策展人進階教科書”。皮力博士從公共藝術機構的維度,以《當代美術館的理念與策展教學的現實》為題,圍繞策展邊界與策展教育闡述了三重思考。首先,他以香港M+策展工作架構為例,指出機構作為策展人培養的“第二學校”在策展教學環節中的重要性。同時,他強調機構策展人需從博物館倫理和策展人倫理角度出發,重視美術館和藝術作品的關係,把公眾放在首位,重新思考“展覽做什麼?如何做?為什麼而做?”等問題,而在這一過程中亦可有效控制策展人的自大妄為。最後,面對全球範圍內的博物館危機和困境,皮力博士提出應該從問題出發,倒推和引導策展教學:“如何探討展覽與人的關係,為公眾提供有價值的體驗;如何在變換的社會語境中,使策展成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這是當下探討策展邊界需要持續思考的問題。”
中央美術學院(中法)藝術與設計管理學院副院長陳曠地
皮力先生曾用“釘釘子”舉例,講述策展教學親身實踐的重要性。中央美術學院(中法)藝術與設計管理學院副院長陳曠地以這一生動的比喻為引,以《徹 側 撤:中央美術學院(中法)藝術與設計管理學院策展教學的三個面向》為題,分享了中法學院成立5年以來的“遊牧式教學”:通過“徹”“側”“撤”三個角度展開的由知識梳理、文獻研究到公共實踐層層深入的策展教學理念。陳曠地副院長強調,策展教學應重視學院和社會機構的無間協作——實踐就是教學,落地既是學習。作為新一代學校教育的管理者,陳曠地大膽倡導:“我們不以策展為直接目標,意求保留展覽相容介面,希望師生盡情迂迴環遊,從而做到教師眼前一亮,學生眼中有光。”
美國加州藝術學院研究生策展實踐項目主任格倫·赫爾凡德(Glen Helfand)
美國加州藝術學院研究生策展實踐項目主任格倫·赫爾凡德(Glen Helfand)以美國首個專門培養策展人的研究生項目為案例,詳細分享了加州藝術學院研究生策展實踐項目的發展歷程。該項目成立於2002年,旨在培養學生在展覽策劃、展覽組織和藝術批評等方面的綜合能力。他指出,策展教育不應僅僅局限于展覽,而更應該涵蓋跨學科合作與研究。儘管教學項目經歷了多次調整和優化,但“應該怎樣進行策展教育”始終是一個有待持續探討和思考的複雜問題。目前,該項目面臨教學理念、教學成本、教學效益及學界與業界合作等諸多困境,也正因如此,赫爾凡德教授認為本次研討會意義非凡,期待大家的討論能夠共同應對當前的挑戰並推動策展教育的發展。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博物館研究與策展實踐研究生項目課程聯合主管馬克·格洛登(Marc Glöde)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博物館研究與策展實踐研究生項目課程聯合主管馬克·格洛登(Marc Glöde)以《關於策展教育國際化的思考》為題,重點探討了東南亞地區的策展教育、語言、權利和國際化問題。他指出了國際化和去殖民化在當今策展教育中的重要性,強調在國際化進程中需要不斷自我反思。格洛登介紹了新加坡高校在策展教育中注重實踐,通過實地參訪和跨文化交流,培養學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策展能力。格洛登還強調,策展教育不應一味地追隨西方理論與學術模式,更應發出自己的聲音,建立國際網路,以應對全球藝術教育中的權力結構和政治經濟影響。最後,格洛登呼籲,高校作為策展教育機構應意識到自身的文化定位和責任,通過開放平臺和批判性反饋,包容更多被排除在外的聲音。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高高
大學美術館作為一個特殊的存在,不僅肩承擔著常規的研究、保護、展覽和傳播等社會教育職能,同時也是學院教學研究和成果展示的重要平臺。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高高便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的實踐為例,分享了《大學美術館與策展教育》的主題演講。高高表示,日前,央美美術館已經圍繞策展教育實踐確立了“廣角”與“銳角”兩個彼此呼應、彼此關聯的維度:“廣角”為青年教師提供跨學科聯動和區域文化研究的實驗空間;“銳角”則聚焦策展培育,通過課程展示反映最新學術思考和教學實踐。高高副館長強調,策展不僅是實現展覽的手段,更是一種推動學術思考和問題解決的思維方式。央美美術館將繼續支援策展教育,為年輕策展人提供更多展示和實踐機會,並提醒他們規避策展套路化,注重展覽核心問題,保持策展觀念與展示作品之間的深入關係。
中國美術館展覽部副主任、研究館員柳淳風
中國美術館展覽部副主任、研究館員柳淳風以《展覽策劃:從一種策略到一門學科,藝術史書寫的當代手段》為題,認為策展人在當代藝術生態中的角色不僅限于藝術展示,更承載著批評和歷史書寫的重要職責。通過回顧抽象表現主義到波普藝術等潮流的發展,她強調了策展人在文化變遷中的關鍵作用。“面對全球經濟下行和保守主義興起,策展人需要在新形勢下創新策略,推動展覽策劃的學科建設和藝術史書寫方法的革新。”柳淳風同時呼籲,策展人不僅要關注藝術市場的動態,更要通過教育和實踐為未來的藝術史提供新思路,強化策展領域的學術基礎。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藝術與人文學院副院長本·克蘭菲爾德(Ben Cranfield)視頻發言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藝術與人文學院副院長本·克蘭菲爾德(Ben Cranfield)梳理了皇家藝術學院藝術策展項目的發展史以及個人工作經歷,以《當代公眾性的實踐》為題通過視頻分享了他對於策展教育的思考。“從將展覽作為研究對象到成為專注于展覽的專門學科,策展是一個持續發展的概念。它更像是一種研討和交流活動,而非工作室中的獨立創作。”他同時強調了策展公共性的重要意義,“我們要把策展看作將公共作為藝術的實踐,展覽本身就是了解如何形成、運用公共性的場域。因此我們不應當設置一個普世的策展教學大綱,而是不斷質疑我們對策展的理解,這才是我們強調公共性的意義。”
卡塞爾文獻展展覽管理主任安德莉亞·林內科爾(Andrea Linnenkohl)
卡塞爾文獻展展覽管理主任安德莉亞·林內科爾(Andrea Linnenkohl)以《文獻展作為策展場域》為題將卡塞爾文獻展作為策展教學的重點案例,從第一屆創始人到後續策展的發展歷史,強調文獻展不僅是教育場所,更是策展實踐的工作場域。通過第十四屆與第十五屆卡塞爾文獻展的藝術實踐,安德莉亞·林內科爾探討了策展工作中所關注的議題,並結合1990年代尼古拉斯·伯裏奧德的《關係美學》,提出策展對於在地社區教育的重要性。她認為:“如今的策展人已不同於傳統的策展工作模式,我們需要後退一步,深入社區,以一個調停者的身份與更多社群建立起良好的網路。”
廣州美術學院藝術與人文學院藝術管理學系主任吳楊波
回顧中國當代藝術首次進入美術館“廟堂”,至今已超逾20年。廣州美術學院藝術與人文學院藝術管理學系主任吳楊波以《廟堂與江湖 —— 社會學視野中的策展教育》為題,從中國當代藝術展覽的衍變入手,講述了當下策展人培養面臨的新問題。他指出:“20年後的藝術應當從‘廟堂’回歸‘江湖’,重新擔當起自身的責任。”廣州美術學院“複數藝術節”的教學實踐正是年輕人在“江湖”的全新嘗試。最後,吳楊波強調:“我們應當給予年輕策展人更多在‘廟堂’中展示的機會,尋求策展與策展教學領域的和諧共生。”
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副教授王彥慧
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副教授王彥慧以《一種策展學的可能》為題,生動分享了藝術展覽策劃與管理工作室的教學實踐與經驗。藝術展覽策劃與管理工作室通過小班教學與項目制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對展覽事務的全方位掌握,基礎課程、核心課程與工作坊課程共同構成了教學的三大支柱,培養學生的理論思辨和實際操作能力。工作室的目標不僅是培養獨立策展人,更是為學生未來進入專業機構、畫廊、美術館等藝術領域打下堅實基礎。理論課程與實際項目的交織成功為學生提供了從課堂到現場的無縫連接,以期讓學生在未來的實際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
研討會分會場:從“小地方”到“大世界”——小型城市雙年展的文化契機與出路
研討會分會場:新繹國際藝術雙年展研討會現場
與此同時,在本次研討會分會場——新繹國際藝術雙年展研討會現場,由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學院院長余丁、柏林自由大學文化與傳媒管理學院創立者克勞斯·西本哈爾(Klaus Max Sibenhaar)、著名策展人南條史生、米蘭佈雷拉藝術學院當代藝術史教授安德烈亞·德爾·古爾丘(Andrea Del Guercio)、 著名評論家馮博一和新繹美術館館長張子康一起圍繞“從'小地方'到'大世界”為話題,探討了小型城市雙年展的文化契機與出路,在雙年展機制下,文化藝術事業與城市建設更需要具有策劃能力的領導者、管理者和實踐者為之獻計獻策。
版塊二:全球視域下策展教育的跨學科合作與創新
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副院長,(中法)藝術與設計管理學院副院長趙力
藝術治療始終是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的重要課程之一,作為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副院長,(中法)藝術與設計管理學院副院長,趙力教授以《藝術治療語境下的策展實踐》為主題發表了精彩演講。他首先介紹了藝術治療的基本概念和特徵,指出:“藝術治療的獨特之處在於其非語言的表達方式,使得參與者能夠通過藝術自由地溝通和表達情感。”趙力教授進一步探討了藝術治療的跨學科特性及其在各個年齡段、不同環境中均展現出的顯著效果。在闡述藝術治療與策展的關係時,趙力説到:“藝術創作不僅是一種治療方式,更是理解和改善自身的途徑。”他還指出當今博物館和美術館在藝術治療中的新角色日益凸顯,成為了社區教育和社會服務的重要平臺。最後,趙力再次強調了跨學科合作的重要性,藝術治療與策展之間的緊密聯繫將為未來的藝術管理和教育提供新的視角與實踐方向。他期待更多的藝術從業者和治療師能夠共同探索藝術治療的潛力,推動社會的整體福祉。
柏林自由大學文化與傳媒管理學院的創立者和前任院長,克勞斯·西本哈爾(Klaus Siebenhaar)教授
柏林自由大學文化與傳媒管理學院的創立者和前任院長,克勞斯·西本哈爾(Klaus Siebenhaar)教授以《策劃城市:關於藝術、城市空間和公共利益》為題,聚焦策展實踐中藝術與城市及公眾環境的關係構建。他提出城市社會學和情景主義思想對當代策展的啟示,從藝術與城市公共利益的角度提出策展人需重新審視藝術在公共生活中的角色。“現代社會需要新的藝術理解,即將藝術視為公共權益的一部分。”西本哈爾以多個城市策展實踐為例,闡明瞭策展不僅是藝術的展示,更應融入公共生活,作為一種城市再生和社區參與的方式,解決“我們想要如何生活”這一核心問題。最後西本哈爾強調,策展不僅是文化管理,還需跨學科合作。他呼籲策展學生要具備責任心和開放性,從而更好地服務社區,創造公共價值。
四川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藝術策劃與管理系主任李庚坤
推動藝術策展教育的實踐與理論相結合離不開具體案例的佐證。四川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藝術策劃與管理系主任李庚坤以《新時代策展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探究——以四川美術學院“生成計劃”策展人項目為例》為主題進行發言。李庚坤指出了策展教育所面臨的實際問題,並分享了四川美術學院“生成計劃”的實踐成果。“生成計劃”自啟動以來,已成功舉辦四期展覽,並計劃在年底前繼續擴展。該項目不僅關注展覽策劃與實踐,還涉及藝術批評、鄉村藝術介入等多方面內容,強調在實踐中尊重差異與多元性,打破傳統的學科界限。李庚坤特別提到,“生成計劃”推動了學生從依賴書本知識向實際操作的轉變,並在與藝術家和專業人士的深入交流中獲得了寶貴的社會學視角。這些對提升學術的批判性思維和表達能力至關重要,亦契合
南韓首爾市立美術館館長崔銀珠(Choi Eunju)
隨後,南韓首爾市立美術館館長崔銀珠(Choi Eunju)以《為策展教育創造與共用知識——以首爾市立美術館的“珊瑚研究計劃”和檔案為例》為題,詳細介紹了首爾市立美術館的歷史、結構、定位以及未來發展方向。崔銀珠特別介紹了館內數字文獻平臺“Coral系統”,通過該平臺美術館將知識生産與藝術批評結合,為當代藝術的研究和公眾教育提供了重要支援。在面向兒童的藝術展覽、攝影藝術中心等案例的介紹中,崔銀珠強調了通過知識分享和藝術交流促進機構社會影響力的重要途徑,“未來,首爾市立美術館將繼續通過多元的藝術展示和創新的策展實踐,發揮其在南韓當代藝術發展中的核心作用。”
法國波爾多蒙田大學教授瑪嘉麗·納什泰凱爾(Magali Nachtergael)
法國波爾多蒙田大學教授瑪嘉麗·納什泰凱爾(Magali Nachtergael)以《在博物館裏講故事:當代藝術中的策展與藝術家實踐》為題,圍繞“策展與敘事的交互作用”進行了深入探討,為策展教育在實踐中的具體方法提供新的啟發。她強調,現代策展人不僅受藝術家的創作影響,在與作品的互動中重新思考展示的方式同樣重要。納什泰凱爾認為,“策展可以被看作一本‘展覽小説’,通過章節般的展示來傳遞完整的故事。”她在演講中著重介紹了“從書籍到展覽”的策展方法,即通過書籍啟發展覽結構,在展品選擇和觀眾體驗中實現文學與藝術的詩意交融。“策展人不僅是藝術作品的展示者,更是敘事的構建者,通過策展創造一個實驗性空間,使文學的微妙之處得以展現。”
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副館長馬琳
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副館長馬琳以“陸家嘴藝術社區”項目為例,探討跨學科視角下的藝術社區策展教育實踐。馬琳副館長從博物館最新定義與社區關係的理解切入,介紹該項目的産生背景及原因。從2020年至今,“陸家嘴藝術社區”項目團隊在老舊小區打造六個特色點位,將廢棄公共空間改造為美術館,通過與社會學、博物館學等多學科合作,實現社工動員、居民參與及自治管理。馬琳副館長認為,藝術社區已成為推動社區共融和藝術交流的重要場所,為城市微更新和社區治理提供了寶貴經驗,展示了藝術與社區互動的潛力與價值。馬琳強調,在跨學科實踐中,文化多樣性維護和可持續發展等挑戰不可忽視,應通過跨學科策展教育提升人才培養品質,為城市中的藝術社區建設提供創新路徑。
版塊三:策展教育與實踐的數字化發展與未來
隨著數智時代的到來,展覽變革亦催發策展人不斷迭代創新,通過新手段、新路徑進行展覽策劃與組織,這一時代需求同樣投射到教育教學之中。
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助理研究員康俐
作為國家級虛擬倣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團隊核心成員,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助理研究員康俐始終深耕虛擬策展人才培養教學。康俐以《數字化策展教學中的理論與實踐》為題,分享了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博物館虛擬策展與美育課程虛擬教研室的建設歷程。康俐介紹到,央美虛擬策展實驗室是基於美術博物館展覽實操設計的虛擬策展實驗教學系統,自2019年起大力發展。在此基礎上,2022年又發起了首屆全球大學生虛擬策展大賽,鼓勵學生利用新技術參與策展實踐。“我們驚喜的發現,不僅策展專業的同學積極參加,與之相關的設計、美術學科的學生也踴躍報名。策展教學數字化不僅是一種順應時代的基礎工具,更是拓展策展邊界的有效路徑之一。”
上海邁勒士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格馬伊人工智慧合夥人丁霖
上海邁勒士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格馬伊人工智慧合夥人丁霖以《有限空間,無限呈現》為主題分享了關於數字科技的發展與策展教育的思考。丁霖認為,未來展覽趨勢將圍繞科技融合展開。在新時代,策展人、藝術創作者和觀眾的關係正在發生顯著變化。丁霖提出關於策展教育與科技結合的未來思考:應注重通過數據驅動決策,利用大數據分析觀眾行為以優化展覽,通過實時反饋系統提升互動體驗。同時要構建包含技術、創新思維、管理協調和社會人文等多方面的新模型,以適應藝術與科技融合的發展趨勢,推動策展領域不斷創新發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教師,中國科技館學術委員會委員薛天寵博士
作為唯一一位來自設計學科的教師,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教師,中國科技館學術委員會委員薛天寵博士分享了題為《策展切面——數智時代下的未來探索》的演講。薛天首先介紹了設計學院策展課程的兩個領域:設計策展研究和展覽設計研究。設計策展主要指向理論研究和實踐策劃屬性,而展覽設計更多關注展覽內容為主體,如何塑造展覽空間、流線設定和觀眾體驗。他強調,策展除了技術上的功能需求外,更要考慮作為知識生産方式如何産出有價值的內容。策展人不僅需要在學術上進行研究,還需要具備協調、募資、溝通、規劃等能力,對社會保持敏感度,幫助展覽進行品牌塑造和宣傳傳播。
青年策展人圓桌論壇
青年策展人圓桌論壇現場
青年策展人圓桌論壇由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講師馮雪博士主持。獨立策展人王澈以行走的理念強調策展的過程和整體感知,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對藝術家有了深入的了解,更在廣袤的地理空間活動中找尋到新的視角,把行動視為策展生産的新方法。策展人段少鋒總結自身實踐,將策展比作一門手藝,認為策展教育應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想像力,一個是執行力,既要有天馬行空的想法,又要有將其切實落地的能力。“眼高手低”和“腳踏實地”對應策展中的想像力和執行力,缺一不可。中央美術學院博士後流動站助理研究員彭瑋結合自身在央美本碩博階段的學習和作為“青年藝術100”聯合創始人的經驗,認為實踐出真知,“我們每個階段有一個相對的結論,但它不是定論。因此,藝術管理的邊界到底能夠擴到怎樣的層面,也取決於我們如何用實踐去書寫,用理論去提煉。”廣州美術學院藝術與人文學院副教授沈森在高校任教並同時進行社會性策展,兩種工作場域的交替讓他思考在中國現行語境下,如何將展覽實踐與策展教學有機結合,如何在規範化研究、理論性方法和結合國情的建設性創新中找到新出路,以回應全球議題。具有著多年海外學習和工作經驗的中央美術學院(中法)藝術與設計管理學院教師趙欣昕在分享時談到,海外的很多經驗在國內可能是失效的,但無論如何策展內容的高品質和多樣性始終是不變的主題。尤其在當下的文化土壤上,建立一個超越西方標準的話語體系、跳出西方中心主義視角尤為重要 。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展覽策劃與管理工作室課程教師胡丹潔以《策展人品質的養成》為題,認為策展人應該具有研究力、創造力、實踐力、合作力、反思力,在心理上具有責任心、好奇心、歡喜心、真誠認真和利他心。而在策展教育中應該注重課程內容的開放性,驅動問題從良構到劣構,引導學習從解釋導向到處方導向。
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副院長,(中法)藝術與設計管理學院副院長趙力教授閉幕致辭
為期兩天的首屆全球藝術策展教育研討會通過三大版塊、分論壇和圓桌論壇,從教育、交融、創新等多角度圍繞“策展的邊界”及藝術策展教育展開,成果豐碩。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副院長,(中法)藝術與設計管理學院副院長趙力教授在閉幕致辭中再次感謝參與此次研討會的中外學者及友人。
繼往開來,趙力教授説到:“藝術管理專業在中央美術學院創辦二十週年系列活動剛剛過去,央美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又即將在明年迎來建院十週年的重要時刻。此次研討會的舉辦,恰逢這兩個標誌性的時間節點之間。在這兩日的討論交流中,我們不僅探討了策展的邊界,試圖重新思考策展的維度,更從不同視角分享了以策展為核心的教學實踐。我們強調策展的思維、倫理和公共性,更注重在實踐中貫徹包容、多元、關注區域和特色,注重實踐與社會服務的策展理念.......這些思維的碰撞極具價值又令人感動。 ”最後,趙力教授提出兩點希望: 第一,推動會議的年度化機制,並建議基於會議機制建立一個關於藝術策展教育的聯盟,以開放與協作的態度,為本領域的教學發展及實踐交流打下紮實基礎。第二,推動開放的策展理論與實踐的系列出版計劃,將項目、案例梳理形成教學成果,共同總結經驗,再出發。
策展作為一種獨立的職業,在當代藝術發生與接受中的重要性亦越發凸顯。隨著數智時代的到來,世界各國的策展教育和實踐既不斷發展與創新,也面臨著諸多挑戰與機遇。首屆全球藝術策展教育研討會的成功舉辦,探討了策展教育發展的可能性,為培養適應時代的藝術策展專業人才、拓展跨學科合作與探索創新提供了新依據與新路徑,亦為跨文化交流和全球對話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