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廳現場
素面素心的文人紫砂,絢爛多彩的大漆螺鈿,會碰撞出怎麼樣的驚艷之作?9月11日至10月4日,黃宇興與紫砂藝術家王強首次合作作品《七寶松壺》,亮相富藝斯香港空間,成為《致敬傳統——黃宇興:“當代”之外的另一條線索》展覽中的一大亮點。
展覽之際,我們採訪了紫砂藝術家王強,走進《七寶松壺》創作的背後。
《七寶松壺》
《七寶松壺》是一件怎樣的作品,又蘊含著什麼樣的寓意呢?
王強:《七寶松壺》是將紫砂、大漆兩種非遺結合,與黃宇興當代語境下的色彩山水錶達産生激烈碰撞,以此致敬傳統。它是一把八方提梁壺,八方象徵著人類遠古對天地和太陽的尊崇,壺身八方帶窗,一幕一景,畫面的表達既像是窗外風景,又似裝置之感。壺鈕及壺蓋呼應“日月”組成,契合了畫作裏“天地”的概念,多了一分生生不息之意。壺把選用提梁,整體感覺昂揚向上,再配以大漆加螺鈿的技法,如夜空中的宇宙星辰。
《七寶松壺》在展覽現場
這件作品的難點是什麼呢?能不能分享一些創作的過程?
王強:這次的我們創作主題是黃宇興的《七寶松圖》,一共7個畫面,所以在設計的時候優先考慮用方器,每一個畫面都可以單獨呈現,保證了作品的完整性,我們又把畫面確定為手機螢幕的大小,這樣可以更清楚的表達每個畫面。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這把壺的體量一定不小。“一方頂十圓”,並且又是一把大體量的壺,製作工藝上是有一定難度的。
當然,最大的難點還在於如何還原《七寶松圖》的色彩山水,如果絢麗的色彩表達不出來,那就兩個字——失敗!我們壺身做了八個月,畫面試了五個月,大漆工藝100多道工序,不斷打磨、不斷嘗試。在整個過程中,我都是充滿激情的,每一次失敗,我都認為下一次會更好。
《七寶松壺》創作過程中,你最深的感觸是什麼?
王強:這件作品從設想到成型,經歷了三年的時間,可以説這是一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從來沒有人這樣做過,身邊的人都説我腦子壞掉了。但我堅信,這對紫砂而言是一次機會,是傳統紫砂進入中國當代藝術版塊的機會。
三年磨一劍,當作品完成的時候,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王強:非常激動,我們所有人都在驚嘆。但是黃宇興老師會不會認可?誰都不知道。等待的三四天時間,太煎熬了。幸運的是,作品得到了黃老師的認可,覺得很感動,感謝所有為之付出努力的朋友們。
王強在展覽現場
你怎麼看待這次的合作?
王強:用最傳統的工藝,為最當代的黃宇興,完成一次最大膽的藝術實驗。我在清華美院讀藝術碩士的時候,學了很多,設計、攝影、大漆、金屬,等等,將近10年的時間,我一直在嘗試把紫砂和其他領域做結合。這一次的合作得到了業內外的廣泛關注,很感謝黃老師,讓紫砂這麼傳統的題材,進入到當代藝術的版塊,以這樣的方式,回歸到中國傳統文化骨子裏的精神象徵,重新審視傳統和當代的可能性。
作為80後的紫砂藝術家,你是如何理解傳統和當代的?
王強:我們這代人很複雜、很矛盾,一方面肩負弘揚傳統文化的責任,一方面又面對著優秀傳統文化正在消解的困境。作為一個80後,紮根傳統、傳承經典,是我的責任和使命,但我們必須跳脫出來,創作既要具有傳統文脈,又要具有當代精神。
我相信,我們所做的事,既是今天的,也是未來的,好的作品才能成為未來的傳統。
藝術家簡歷
王強
宜興人,字石少,紫砂行業協會副會長,國家級高級工藝美術師。
1981年生於陶瓷世家,2014年考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藝術設計係碩士。
作為80後新一代的紫砂先鋒藝術家,王強重新審視傳統與當代的關係,試驗性地探索在舊傳統、新前景下的當代紫砂新形式,為紫砂這門傳統技藝重新找到符合時代的活力與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