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禊園共此時 蘇寧藝術館中秋音樂茶會圓滿舉辦

禊園共此時 蘇寧藝術館中秋音樂茶會圓滿舉辦

時間: 2024-09-21 14:58:38 | 來源: 藝術中國
快訊 >

圖源:古絳非遺

2024年9月17日,甲辰年中秋節當日 ,上海蘇寧藝術館聯合古絳非遺團隊在館中舉辦了主題為「禊園共此時」的中秋音樂茶會。和美佳節,茶樂融融,茶會當天座無虛席,諸多傳統文化愛好者赴會,也吸引了眾多當日參觀遊客駐足聽會。

蘇寧藝術館「禊園共此時」中秋音樂茶會當日,特邀江南絲竹音樂上海市代表性傳承人周峰先生、中國音樂學院民樂係客座教授余明先生、現代書法家及研究學者陳金虎先生、成大予先生做客,四位專家學者分別以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主題座談、琴書相和、經典江南絲竹音樂曲目合奏演藝等形式,在溫香的茶盞間為當天到場賓客呈現了一場樂中有詩,樂中有畫的文化視聽佳宴。

圖源:古絳非遺

禊園,蘇寧藝術館的園稱,為蘇寧環球環球創始人、董事長、蘇寧藝術館館長張桂平先生所名,意在希望山陰蘭亭文人修楔遊賞的情景再現,實現“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茶會開始前,蘇寧藝術館運營負責人張經理帶領做客專家們以及參會賓客一行人參觀了蘇寧藝術館的現展主題:“博古觀今,筆墨丹青”,隨著眾人觀遊足跡的前進和介紹的深入,中國美術史以時間和空間藝術交融的形式在眾人身前徐徐展開,脈絡清晰、格局完整的作品展示,引得諸專家學者頻頻流連駐足,論藝品談。

圖源:古絳非遺

觀遊結束後,眾人落座,茶會正式開始,周峰教授率先為賓客們帶來了關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江南絲竹音樂文化的主題分享。 

作為上海市代表性傳承人,周峰教授在茶會伊始為大家充分介紹了江南絲竹音樂的文化形成、發展歷程。

圖源:古絳非遺

江南絲竹是中國絲竹樂古老傳統的一個地域化分支,孕育于環太湖流域地區的民間土壤,主要由揚琴、二胡、笛、琵琶、蕭等絲竹樂器組成。在內涵深厚的吳文化和蘇南地區其他傳統音樂類型的潤澤下,江南絲竹展現著靈秀雅致的音樂魅力,承載著江南人民的生活智慧與審美品格。

“什麼是江南絲竹呢,江南絲竹音樂是江南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和江南人民熱氣騰騰的生活緊緊交織在一起,演奏江南絲竹的要義是講故事般的娓娓道來、徐鋪緩陳,這也是江南老百姓品格特性的體現”周峰教授談道。

隨後,在周峰教授的主持和指導下,五位民間資深的絲竹灘頭玩家現場合奏了江南絲竹八大經典曲中的《歡樂歌》、《三六》等曲目,悠揚而靈秀的輕音交響在各位玩家默契配合下流瀉而出,讓到場賓客真切感受了“一聲絲竹起,何處不江南”的美妙境地。

圖源:古絳非遺

隨後,中國音樂學院民樂係客座教授余明先生與成大予先生、陳金虎先生圍繞著中國音樂、書法藝術以及傳統文化傳承與傳播等話題展開了深度的交流和探討。

傳統音樂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沉澱綿延著中華人民幾千年的民族精神與審美意識;而書法,則是中華美學最初的符號,兩種藝術形式的底層有著高度的共通之性,是謂書為有形樂,樂為無聲音。陳金虎先生、成大予先生在交流分享中這樣詮釋音樂與書法的關通:于表像而言,一副美妙的書法,單字書寫有揖讓、顧盼、呼應等結體方式;字裏行間講求錯落、疏密、陰陽、高低的配合;佈局有開闔、起伏等章法。而音樂亦然,講求陰陽的配伍、節奏的頓挫、音調的高低、音符的繁簡、旋律的波折起伏。于裏源而論,音樂與書法,都源自人心靈的律動,張弛和快慢皆由人的心境狀態主導變化,美妙的音樂與書法作品都是極致的抒情藝術。

圖源:古絳非遺

主題交流結束,余明先生和成大予老師隨即為眾人呈現了一場琴書相和的視聽佳況,一面,余明先生執古琴,現場獨奏經典民樂曲目《陽關三疊》,另一邊,成大予先生和著琴音而落書《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一曲畢,一書成,意緒渾然,雅韻和鳴。筆落弦安後,茶會在一片融融和談聲中圓滿結束。

圖源:古絳非遺

中國傳統藝術是一座寶庫,它是中華民族千百年文化傳承和積澱的結晶,各種形式既獨立存在,又緊密結合,學習、探究傳統文化藝術,對人情感與審美的熏陶、品格與特質的塑造有著重要的影響和作用。此次蘇寧藝術館“禊園共此時”中秋音樂茶會的成功舉辦,深刻響應了當下社會“以文化人”的主旋律號召,在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非遺傳播與發展的進程中譜下了一段動人的佳音。

圖源:古絳非遺;文:古絳非遺

 


禊園共此時 蘇寧藝術館中秋音樂茶會圓滿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