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海報
由唐大年編劇,聶競竹導演,袁園擔任項目總監,吳洲凱、冷心清、郭紳鈺、王朗主演,魏雪漫演唱戲劇主題曲的剎那戲劇《七/SEVEN》,于2024年9月在新繹美術館上演。《七/SEVEN》就像一個酣暢淋漓的快閃遊戲,創作出瞬間即逝的人間幻象。
該戲劇改編自欽哲·諾布導演的電影《尋找長著獠牙和髭須的她》。講述了主人公在生命僅剩七天時的七個夢境,從慌亂地向外碰撞求解,到漸漸關注內心並和解的故事。
現場劇照
七,代表著七個夢境,亦可隱喻為歷史長河中物質的永恒運動、變化的持續性、順序性的表現。這場戲劇選擇的演出地點就頗具深意。在藝術家宋冬的作品《一刻》中演出,作品就像一艘巨大的夢想之船,船上面有人們用過的帶有痕跡的舊物,承載了所有的舊時夢想。
項目總監袁園説,戲劇保留了電影的荒誕和魔幻,為緩緩流淌的哲學思想增加了鮮活的生命力。“就像藝術家作品中的鏡面反射,每個人都能看到不同的自己,又能夠窺視到不同角度的生活。”
現場劇照
編劇唐大年説,藝術家的裝置宛若一個無形的母體子宮,孕育著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如果每個人都能找到這樣的力量,或者與這樣的力量建立連接,就能重新喚醒一種活著的感覺。“男主角的臺詞這樣寫‘我感覺到這種力量呼之欲出’,其實,每個人內心都有這樣一種活力,一種能夠痛苦、能夠愛、能夠恨的能力。拋開觀念上的差異,去感受人和人之間那種交融、溝通、生長的力量。”
《七/SEVEN》通過戲劇獨有的表現形式,巧妙地將男主角的內心世界進行寓言式的呈現。女主角既是靈魂指引,又是男主角的知己,雙重身份的轉換讓夢境與現實自然交織。
超現實的鏡像效果,讓演員遊走在現實與幻象之間。互動與參與感超強,讓觀眾成為藝術的一部分,可以親身體驗戲劇與藝術融合的魅力。
導演聶競竹
導演聶競竹訪談
Q:在藝術家作品中表演戲劇,與在舞臺上有什麼不同之處?
聶競竹:美術館觀眾的觀看習慣,與在劇場觀眾的觀演習慣有很大的不同。美術館演出的戲劇作品,我們會儘量把時長控制在60分鐘以內,加大觀看者的視覺、聽覺體驗,嘗試達到藝術作品空間、觀眾體驗和故事敘述之間的平衡。
現場劇照
Q:藝術作品為您的戲劇帶來哪些影響?
聶競竹:男主演臨近戲劇尾聲時有一段現場即興的臺詞,當中提到了尼采,給我提供了回答這個問題的角度。尼采在《悲劇的誕生》中提出,古希臘戲劇是由於日神阿波羅與酒神狄奧尼索斯的精神對抗與調和而産生的。繪畫、雕塑、裝置為代表的造型藝術,體現了日神精神的和諧與秩序;表演、音樂、舞蹈這些藝術形式,體現了酒神精神的痛苦與狂歡。尼采認為他們共同塑造了古希臘,乃至更廣泛領域的文化藝術特徵。感謝宋冬老師構建起這麼美妙的,能令各種藝術激蕩的場域。
現場劇照
Q:如果説此前的戲劇《莎士比亞的女人們》關注的是女性成長,那麼《七/SEVEN》在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聶競竹:這個時代的大多數人總會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我們如何與他人相處……人們總是不知疲倦地向外找尋著。《七/SEVEN》更多談的是如何與自己相處,如何與自己的心相處。也許可以嘗試每天臨睡前躺在床上,閉上眼睛,和自己相處“不是用眼睛,用心,去看看。看,只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