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在上海人民廣場地鐵站裏邂逅《萬水千山》,重溫偉大的長征精神

在上海人民廣場地鐵站裏邂逅《萬水千山》,重溫偉大的長征精神

時間: 2024-07-30 23:36:43 | 來源: 藝術中國
快訊 >

週日的上海地鐵人民廣場站,人潮熙熙攘攘。一座以紅軍長征為題材的大型玉雕《萬水千山》矗立在中央展臺,吸引著行人駐足“打卡”,近距離感受中華傳統藝術的魅力,重溫偉大的長征精神。

《萬水千山》是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由上海玉石雕刻廠組織汪觀清、蕭海春、黃德榮、關盛春等40余位藝術家,以紅軍長征為題材而創作的大型玉雕。地鐵站裏陳列的這件大型玉雕複製件,由當年的主創人員、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上海民盟書畫院院長汪觀清提供。

汪觀清説:“今年是紅軍長征出發90週年。90年前,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工農紅軍踏上了長征之路。90年後的今天,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正在進行新的長征。在八一建軍節即將到來之際,這座玉雕來到最接地氣的人民廣場站,向全上海乃至全世界的人民展示,意義不同一般。”

《萬水千山》中國畫八條屏

1959 年,汪觀清和應野平合作,創作《萬水千山》中國畫八條屏,當年被選中參加全國美展。後來,為慶祝新中國成立30週年,需要雕琢一座反映紅軍長征精神的作品。“於是,把當年國畫創作的藝術靈感和構想無保留地奉獻出來,成為我義不容辭的責任。”汪觀清説。

《萬水千山》重 7.3 噸、高 2.6 米、寬 1.3 米,迄今保持著國內最大玉雕作品的“桂冠”,比乾隆年間的《大禹治水》大近三分之一。它開創了革命歷史題材大型玉雕作品創作的先河;它汲取了美術、雕塑等行業的精華,展現了社會化合作的典範形象;它在作品上刻勒題記,記錄創作經過和主創人員的姓名,銘記他們的貢獻;它培育了頂尖的專業人才,産生了一批行業的精英和藝術大師。

《萬水千山》作品細節

作品取材真實,精心選擇的長征場景,自下而上,過渡自然,前後呼應,氣勢磅薄;正面與側面情景與人物的形象刻畫生動、意境深遠;背面鐫刻的毛澤東手書《七律長征》,詮釋了長征的真諦。二萬五千里長征的主要歷史場景,集中體現在一個筍狀的空間裏。“瑞金告別”“鏖戰湘江”“遵義會議”“婁山關大捷”“歃血為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奇襲臘子口”“會寧會師”,象徵著長征的艱辛、轉折、發展,最終走向勝利。整個作品情景交融,展現了強大的視覺衝擊力。

《萬水千山》原作現坐落于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上海基地。2016年,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之際,上海市文史研究館組織編撰了圖文並茂的畫冊《中國大型玉雕傳世珍品萬水千山》。

如今94歲高齡的汪觀清, 跨越藝術的“萬水千山”,仍然篤行不怠,以實際行動踐行著長征精神。正如汪觀清所説,這座玉雕凝聚了一段永垂不朽的歷史,它將世世代代以震撼人心的藝術感染力,呼喚我們為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攻堅克難、勇往直前。(來源:上海民盟)


在上海人民廣場地鐵站裏邂逅《萬水千山》,重溫偉大的長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