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天津音樂學院民族歌劇《二泉》專家研討會在津召開

天津音樂學院民族歌劇《二泉》專家研討會在津召開

時間: 2024-07-16 16:07:43 | 來源: 藝術中國
快訊 >

7月10日,天津音樂學院民族歌劇《二泉》專家研討會在津召開。原解放軍藝術學院政委、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喬佩娟,著名歌劇理論家、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居其宏,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音樂學院教授雷佳,著名導演藝術家、歌劇教育家、原總政歌劇團團長、民族歌劇《二泉》總導演黃定山,國家一級編劇、民族歌劇《二泉》編劇任衛新,中國近現代音樂史專家、《天津音樂學院學報》常務副主編李岩,《歌劇》雜誌執行主編、中國歌劇研究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遊暐之,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項陽,中國文聯藝術中心副主任、《人民音樂》雜誌副主編張萌,西安音樂學院教授王安潮,浙江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教授郭克儉,浙江師範大學藝術學院音樂學系主任、喬邦利教授,《藝術評論》編輯部副研究員孫茂利,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中國歌劇研究會副秘書長孫嘉藝等專家學者,以及光明日報社會活動部主任汪拓,光明日報天津記者站站長董山峰,人民網天津分公司總經理張桂貴,新華社高級記者張建新等媒體嘉賓出席研討會。天津音樂學院副院長王紹武、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師生代表參加會議。

會議由天津音樂學院院長、民族歌劇《二泉》藝術總監王宏偉主持。

各界專家學者紛紛對天音師生在民族歌劇領域的長期耕耘和不懈努力高度讚揚。他們強調,天津音樂學院民族歌劇《二泉》的成功不僅僅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更是天津音樂學院在教學和創作上卓越水準的典範展示。這部作品不僅令人讚嘆其藝術成就,還標誌著中國民族歌劇在中國乃至世界藝術舞臺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大家一致認為,民族歌劇《二泉》通過精心編排的曲調、唱段和劇情處理,成功地概括並傳達了其深刻的主旨和情感,展現了中國文化獨特魅力和深遠的影響力,進而開闢了民族歌劇發展的新視野,提供了創新發展的思路和方向,為未來的藝術創作和學術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對天音民族歌劇《二泉》的評價

喬佩娟對天津音樂學院在創作精品與培養人才方面的貢獻予以特別表揚。她説,“《二泉》作為一部歌劇,舞臺呈現的整體水準很高,演得好,唱得好,整個舞臺故事講得也非常好,又好聽又好看又感人!”她進一步強調了劇中對中華民族命運的深刻描繪:“這個戲寫的阿炳,不僅是一個民間藝人個人命運的體現,而是中華民族命運的呈現,在阿炳卑微甚至殘破的身上,負載著我們民族多災多難但生生不息的文化,所以才能這麼深沉,這麼感人。”歌劇不僅是藝術表現,也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工具,該劇通過敘述個人與民族的故事,傳遞了深刻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此外,她高度評價天津音樂學院在劇目打造和人才培養方面的成功探索。《二泉》的卓越成就不僅體現在藝術表現上,更體現在藝術教育融入實際表演中的教學與實踐有效結合上,極大地提升了藝術院校人才培養的水準與品質,也進一步增強了劇目的文化影響力,這種模式應該在當前的藝術教育中廣泛推廣。

莫凡對《二泉》的新版表示高度讚賞,全體師生的專注度和專業性,令人印象深刻。“這個劇的表現很成熟,非常打動人心,尤其是通過華彥鈞的經典樂曲《二泉映月》和阿炳不幸的人生展示,以及與彩娣之間苦命人相濡以沫的愛情故事,引起了觀眾強烈的共鳴。”他説,“阿炳”撐起了整個劇,青年、中年、壯年、老年的阿炳演唱非常到位,拿捏得非常準確,達到爐火純青的藝術境界。舞美簡潔大氣,黑白調子勾勒的江南景色猶如《清明上河圖》極有特點,燈光語言也很簡潔,符合整個劇的風格特徵。

遊暐之在其發言中對天津音樂學院版《二泉》的呈現表達了讚賞。她認為,自2017年該劇首演以來,這部作品經過精心的改編和提升,尤其是在黃導的帶領下,劇目已達到了新的藝術高度。通過這些年的演變,劇目在文本和音樂方面都更加集中和凝練,更深入地探討了阿炳這一人物的命運。她讚賞劇中對阿炳命運的連貫表達,強調了音樂動機從始至終的貫穿以及在阿炳的唱段中的體現,這些都是劇作成功的關鍵因素。此外,舞臺設計不僅簡約而且與戲劇內容的哲理結合得非常緊密,特別是在展現阿炳內心世界的場景中,黑暗與光明的對比深深打動了她。

張萌強調現場體驗的重要性,認為無論前期的創作和準備有多麼精心,最終都必須在舞臺上的表現中得到體現和驗證。他讚揚了天津音樂學院民族歌劇《二泉》在舞臺呈現的完整性和感染力,指出這種體驗難能可貴。他還探討了藝術創作的兩個關鍵方面:生活與藝術真實的高度融合,以及對歌劇藝術深刻規律的領悟。通過對阿炳生平的深入研究和藝術想像,創作團隊成功地將歷史人物轉化為戲劇人物,這種轉化不僅基於深厚的歷史和文化研究,而且還通過藝術手法增強了戲劇的感染力。此外,整個劇目的製作經濟而高效,顯示了藝術創作不依賴高投入,而是依靠深刻的藝術理解和創意。這次創排不僅堅持了歌劇的藝術品格和本質規律,而且通過創新的方式,使得這部古老的劇目煥發了新的活力,與現代觀眾産生了新的共鳴。

項陽強調,天津音樂學院排演民族歌劇《二泉》的重要性與影響力,不僅僅是重現,而是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創新和提升。這一過程不只是重演歷史,而是給予了劇目新的生命,使其在藝術和文化層面上達到了新的高度。天津音樂學院作為教學劇目創排《二泉》,不僅展示了對歷史的尊重和文化的承載,還體現了教育機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致力於通過藝術教育傳承和創新民族文化。對如何通過現代視角重新詮釋傳統音樂,使之與現代觀眾産生共鳴,他認為這不僅僅是藝術上的挑戰,也是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的一種方式。這顯示了天音在教學和表演上的深遠影響,通過這種方式,學院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藝術技能,也促進了他們對文化傳承的理解和尊重。

對天音歌劇育人模式的肯定

居其宏在討論天音的歌劇育人模式時,強調了歌劇在塑造學生精氣神的獨特作用。他高度讚揚了天音將音樂教育與戲劇舞臺緊密融合,創造出具有深度的藝術表達。這種教育模式在《同心結》這部作品中的體現,已“非常震撼”,這不僅提升了天音在專業音樂院校中的地位,也豐富了學生的藝術體驗。這種融合策略影響了整個教育體系,包括樂隊、合唱隊和舞蹈隊等表演團體的高水準表現。“這種全面的表現力,不僅限于單個表演者,而是涵蓋了所有表演團體的集體努力,體現了學院的整體藝術水準。”課程和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在於內涵建設的必要性。為此,居其宏教授建議,為進一步提升學院的整體教育品質和藝術水準,需要充分發揮教授和老師的集體智慧,提出創新和改進的方案。“最終檢驗學生學習成果,還是在實踐舞臺上的表現。”這反映了他對天津音樂學院育人模式的深刻見解和期待。

雷佳分享了她對天津音樂學院民族歌劇《二泉》的評價,強調了劇目的教育意義和藝術價值。她指出,“此次《二泉》的演出,選擇以師生同臺的形式將排練場化作課堂,不僅讓學生學習和傳承了中國的民族歌劇藝術,還在演繹華彥鈞波瀾壯闊的人生旅程中,讓大家深刻體會到他堅韌不拔的精神,感受到他深厚的人文情懷和熾熱的家國情感。”民族歌劇《二泉》的排演無疑是一堂生動的歌劇表演專業課,眾多名師的指導,為師生們提供了寶貴的藝術實踐機會。通過這次實踐,學生們不僅能夠親身體驗傳統音樂的魅力,還能直觀地理解楊蔭瀏搶錄《二泉映月》這一“躺”在書本中的歷史性事件,從而加深對傳統音樂的認知和感受,更加促進了他們對藝術理想、社會責任和家國情懷的深入思考和領悟。

李岩強調了學校採用的育人模式及其對學生美育教育的重要性,特別通過《二泉》的實踐教學總結。首先,該部歌劇的文化內容豐富,充分展示了江南文化的特色,這不僅增加了演出的深度,也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地域文化。其次,通過咏嘆調和宣敘調的方式,學校嘗試在歌劇表演中實現創新性繼承,為學生提供了突破傳統表演形式的機會。再次,學校“産教學研演”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對教學的重要性,是通過真實的舞臺實踐,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專業技能,還教授了他們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和相應的社會責任。最後,他提到學校的使命是通過實踐教學培養學生,使他們不僅在藝術上得到成長,也在承擔社會責任上有所發展,這體現了天津音樂學院利用歌劇作為教育載體的戰略目標。

主創團隊的點題

黃定山導演首先對《二泉》的舞臺呈現和劇作的導、排詳細闡述,強調了劇作在教育和劇場表達上的創新。他説,“我希望任衛新的劇本線上性故事、情節以及歌詞的描述中,能讓角色的現實生活、心理空間及命運更加突出,通過這種多層的戲劇結構和心理結構,讓觀眾能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心理和命運。”這種多層套層結構的舞臺呈現方式,能夠深化觀眾對人物心理和故事背景的理解。同時,這種表達方式也試圖將傳記性的敘述轉化為具有國際視角的戲劇語言,增強劇作的國際通用性和戲劇語言的現代感,提升劇作的全球吸引力和藝術表現力。

對於此次作為教學劇目創排《二泉》,黃定山導演強調,“表演藝術一定是實踐藝術,是行動的藝術。特別是歌劇,它是所有舞臺藝術門類集合之大成,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如果僅在課堂、坐在鋼琴前,是教不出好學生的。在排演歌劇的時候,老師們在現場排練,在舞臺的課堂上一對一的教學,現場指導學生不斷的驗證和實踐,這是了不起的事情!”天津音樂學院探索出“産教研學演”這樣一個人才培養模式,應該説,對整個藝術教育都會産生啟示性的作用。

任衛新深入闡述了該劇作的藝術處理和深層意義。他特別指出天津的重要性,描述天津為演出地的選擇具有特殊意義,形容其為“試金石”,強調天津觀眾的認可對於演出的成功至關重要。他講述了劇名“二泉”的由來,連結到阿炳的兩隻眼睛及惠山的二泉,強調了這一命名對加深劇作主題的重要性。他讚賞音樂家杜鳴如何巧妙將明代民謠融入音樂創作中,以提升戲劇的情感衝擊力。在講述自己的編劇經歷時,任衛新分享了創作關鍵情感爆發點時的個人感受,尤其是阿炳在劇中喊出“我瞎了”的那一刻,突出了強烈情感的表達。此外,在舞臺設計的哲理深度,特別是如何通過光與暗的對比在舞臺上表現阿炳的內心世界,深刻表達了阿炳對光明的渴望。他也強調了自己對劇中唱詞的高標準,每一句都必須富有深刻的情感力量,以確保劇作的情感深度和藝術影響力。

其他專家的觀點

郭克儉強調了天音創排民族歌劇《二泉》的重要性和其對新模式的探索價值。認為過去的傳統歌劇形式已開始轉變,而《二泉》可能標誌著這種新趨勢的開始。他還提到了天音豐富的歷史背景和其在民族聲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楊蔭瀏先生的貢獻。天音在推動傳統和現代藝術融合、創新教育模式方面的努力和成就,顯示了其在培養未來音樂人才和推廣中國民族音樂藝術中的重要地位。此外,他對劇本、作曲和導演的貢獻給予了高度評價,特別是劇中的創新元素和深刻的哲理性,都為中國民族歌劇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模式。

孫嘉藝強調,天津音樂學院創排民族歌劇《二泉》成功的關鍵在於導演及整個創作團隊的緊密合作。她詳細分析了阿炳這一歷史人物的複雜性格和在民間音樂領域的非凡才華。特別指出,王宏偉飾演的阿炳,通過對聲樂技巧的深入挖掘和角色的全面表現,極大地豐富了歌劇的藝術層次,使得角色的每個生命階段都得到了生動的呈現。她高度評價演員在表現角色時採用的多層次聲音變化,不僅展示了形體和聲音在歌劇舞臺上的重要性,而且深刻表達了角色的情感世界。她還充分肯定了《二泉》提升天津音樂學院在中國民族歌劇領域中的地位,還強調了此舉在激勵和培養未來藝術家方面的重要作用及展示了歌劇表演的高標準和藝術深度。

孫茂利對天音創排民族歌劇《二泉》表示了高度讚揚。他強調了這次成功的演出不僅僅是導演團隊的努力成果,還歸功於整個創作團隊的精心合作。王宏偉院長領銜主演和整體演出的高水準深深吸引了觀眾,有效地傳達了作品的情感和生命力。他讚賞天音能夠堅持藝術的原則,追求藝術品質,是這部歌劇成功的關鍵。此外,他還提議在劇本中增加對楊蔭瀏這位《二泉》穿針引線人的戲份,強調了楊蔭瀏對阿炳以及中國音樂歷史的重要貢獻,希望通過這部劇讓更多人了解這位音樂學家的重要性。

研討總結

王宏偉表示,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召開十週年之際,天津音樂學院創排民族歌劇《二泉》,通過對阿炳這一歷史人物的深入刻畫,展示了中國人民堅韌不拔、充滿希望的精神面貌。同時,通過《二泉》這樣一部經典作品,在傳統音樂和現代表演藝術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不僅讓傳統音樂在現代社會中煥發新生,還通過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增強了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也為全球觀眾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審美體驗。下一步,我們將滿懷信心擔負起光榮的使命,堅持藝術來自人民、為了人民,不斷凝練形成中國民族歌劇“産教學研演”一體化教學體系,推出更多具有充沛藝術感染力、説服力的精品力作,培養更多德藝雙馨的藝術人才,不遺餘力地推動中國民族歌劇的傳承發展,著力推動文藝創作和文藝事業的高品質發展,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

天津音樂學院民族歌劇《二泉》專家研討會在津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