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朱慧鵬書法《龍吟四海》亮相北京榮寶2024春拍

朱慧鵬書法《龍吟四海》亮相北京榮寶2024春拍

時間: 2024-07-06 13:41:54 | 來源: 藝術中國
快訊 >

北京榮寶2024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于6月18至20日舉行,琴人、書家朱慧鵬的大篆書作《龍吟四海》在“中國書畫·當代”專場亮相。本幅在結字、用筆、章法等方面,體現了藝術家對傳統大篆書法的繼承與創新,以及“琴家書法”的當代性。

朱慧鵬《龍吟四海》,38 × 163.3 cm,鈐印:朱慧鵬印、臥雲,款識:慧鵬

朱慧鵬,琴學哲學體系的重要構建者。書法尤以篆書為世所喜。因自幼習練太極,又精於琴學,而使書風以高古雅逸見長,行筆既剛柔並濟,力透紙背,又不失樸拙自然。特別是其書作銘刻于琴上,弦音入筆、琴書合一,為文人所好。代表著作有《聽琴經》、《斫琴法式》,並化劍為琴,創制了歌咏正氣的“劍式”琴(又名“慧鵬”式古琴)。他以傳統哲學為綱宗,在古琴哲學、美學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昇華,琴道、琴德、大音希聲、境界、無弦、養生等論述,解決了很多歷史性難題,並歸納形成了系統而完整的琴學哲學體系。這些不僅充實了古琴美學理論,還能夠有效地指導撫琴和聽琴實踐。著作中所提出的將“靜”分為先天與後天,“忘”分為自忘與化忘等觀點,又是對中國傳統哲學的貢獻與補充。

朱慧鵬《龍吟四海》(局部)

 朱慧鵬的書法創作常以琴銘為題材,多用篆隸,充分挖掘古琴藝術與書法藝術在內容、 形式、表現功能等諸方面基於古典哲學理論的同構性,以創作實踐探索藝術真諦,在吸收傳統精髓的基礎上,師古出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貌。

琴乃“聖人之器”,在“琴、棋、書、畫”古代文房活動中居首位,而書法則是文人活動的根本所在,所以幾千年來,琴與書法的關係密不可分。在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歷代名琴中,有11床琴名的銘文為篆書體,隸書為5床,行書為4床。可見篆書與古琴文化結合之相得益彰。

“無極”古琴篆書琴銘

“龍吟”唐代《周易正義》載:“龍吟則景雲出”,“四海”語出《尚書·益稷》“予決九川,距四海”。”龍吟四海”指龍在四海中吟嘯,象徵著龍的力量和威嚴,也比喻有才華的人在各個領域都能大展身手,取得卓越的成就。

本次亮相北京榮寶2024春拍的《龍吟四海》形制恢弘,線條渾厚圓潤,欹側多姿,氣息淳樸,意與古會。觀之,厚重、古雅、雄渾的氣息撲面而來,水墨相融中充滿線勢與線條的力量感,線條質柔而剛,剛中則蘊張力與彈性,堪稱朱慧鵬大篆書法的代表作之一,亦傳承了漢代以來蔡邕、蘇軾、趙孟頫等名家賡續的“琴人善書”文化傳統。

朱慧鵬題寫的篆書“無極”琴名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雲:“古人論書,以章法為一大事。”朱慧鵬《龍吟四海》雖僅4字,但在書寫時,根據它們的字形長短、大小、形體等特徵,進行了精心佈局,疏密得當,揖讓呼應,渾然天成,一派生機,將大篆藝術的“秩序”之美盡情展現,這種秩序崇尚的審美呈現方式,是上古商周文化的當代折射,是朱慧鵬書法藝術的魅力之所在。

與前人相比,當今書壇的大篆書法創作在章法形式、風格面貌、線條質感、筆墨語言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名家輩出。然而,朱慧鵬的篆書與當代其他書家的區別在於,他在對青銅器銘文線條古典形態與意態的領悟、借鑒的基礎上,加以轉換運用,並與琴道相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琴人書法”。他以琴學思想貫穿大篆書法創作,尤其對線條的理解,在大篆書法古典本質屬性的基礎上,汲歷代名家之所長,結合琴道中以虛靈的胸襟吐納宇宙之氣的做法,與書法創作雅韻和鳴,達到了蘇軾所説的神、氣、骨、肉、血五者合一的書法創作理論,由藝境而進大道。

朱慧鵬《對月》,尺寸:28.5 × 68 cm,鈐印:朱慧鵬印、臥雲,款識:慧鵬

本幅《龍吟四海》與另一幅大篆書作《對月》于6月18至20日在北京榮寶2024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中亮相。(圖文由主辦方提供)

朱慧鵬書法《龍吟四海》亮相北京榮寶2024春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