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對話建築師姚銀萍:建築設計創新,助力産業振興、鄉村振興

對話建築師姚銀萍:建築設計創新,助力産業振興、鄉村振興

時間: 2024-07-01 16:47:33 | 來源: 藝術中國
快訊 >


姚銀萍,高級工程師,一級註冊建築師,建築學本科、工程管理碩士學歷背景,就職于浙江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作為在中國建築行業從事一線設計工作13年的優秀青年建築師,目前已經建成有大型工業園區、博物館、居住區等作品,並且在産業振興、鄉村振興方面有較多的實踐。姚銀萍以其獨特的設計哲學和對社會問題的深刻洞察,成為備受矚目的建築設計師之一。近日,我們對姚銀萍進行了一次採訪。

問:近年來您設計了很多項目,可否簡單介紹一下?

姚銀萍(以下簡稱“”)過去這些年,由於中國城市建設進程比較迅速,項目的密集度比較高,已經有許多建成投入使用的項目。我的項目主要集中在浙江省,項目類型有工業園區、博物館、居住區等。像浙江台州迴圈經濟區的東部新區第二中小企業園、天臺縣集體經濟薄弱村物業園、湖州太湖之濱農耕文化園等這些些大型的園區都已經建成投入使用。

太湖之濱農耕文化園,2018年竣工,建成實景

問:您的作品中有很多大型工業園區助力産業振興,您在設計過程中會運用哪些理念?

在我們的工業園區設計中,一直倡導綠色工業園區的設計理念。希望園區從建設開始到運營的全生命週期內,都是可持續建築。隨著全球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的問題迫在眉睫,而每年全球的工程建設和運營就要産出佔總排放33%的溫室氣體。可持續設計策略在未來需要普及所有的建築工程項目中。我們運用了海綿城市、太陽能光伏技術、建築體型系數的控制、裝配式技術、節能門窗、環保材料運用等等許多綠色建築的措施,達到綠色工業園園區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運用的許多綠色建築措施是基於我們研究課題的成果、專利。

同時,我們在工業園區規劃與設計中,引進場地標準化、廠房數字化、消防智慧化、倉儲立體化、運輸無塵化、能耗低碳化、用水迴圈化、園區公園化、建築城市化、生活社區化“十化”的設計理念,同時結合生態、生活、生産“三場景”融合的理念,因地制宜打造“十化三場景”工業示範社區。

工業園區的設計不僅注重美學,還強調了功能性和可持續性,旨在創造一個靈活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鼓勵創意人才的合作與交流。這些園區在投入使用後,對當地的經濟、就業、生態等方面都産生了積極的影響,一些政府網站也對項目進行了正面的報道。

天臺縣集體經濟薄弱村物業園,2021年竣工,建成實景

問:剛才您提到把研究成果運用到項目中,可否談一談這方面的實踐?

建築是一門融合藝術與科技、承載文化與社會責任的綜合性學科。我所在的公司是一個設計研究院,與很多純粹的設計公司不同的是,我們每年都會去做一定量的課題與研究。一部分研究很多是基於我們在項目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與挑戰,也有一些前瞻性的研究作為我們行業內的探索與嘗試。有些研究成果,已經在項目中有了較廣泛地運用。比如説我申請的裝配式門窗、新型折疊展開雨棚、新型外墻墻面塗料構造、一種地下室沉降縫複合止水帶等專利,已經在項目中有了實際運用,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

問:可否介紹一下您目前正在進行的研究?

目前在做的一個課題是現代智慧園區技術在工業園項目中的應用。智慧園區是通過綜合利用物聯網、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以及行動通訊和感知定位等各種資訊技術,使園區具備全面感知、互聯互通、協同創新和普適服務等智慧能力,以資訊為先導,整合、引導和分配工作管理的各類資源,使工作從定性變為定量、柔性變為剛性、封閉變為開放、靜態變為動態、單一變為綜合,從而改變以往工作存在處置滯後的現象,形成一個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的良性管理機制。以滿足工業園區高效治理、企業發展、産業聚集、經濟活躍、綠色低碳、增值配套等需求。智慧園區能夠為工業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撐,並形成差異化、品牌化競爭優勢,面對複雜多變的經濟發展環境,從而達到提升管理效率、節省管理成本的目的。

問:您如何看待建築師的社會責任?

答:建築設計是否成功,不僅僅是滿足使用者的功能需求,更多地是對項目所在的社區、城市是否産生積極、正面的影響,比如是否帶動就業、是否給城市提供了多樣性的開放空間、是否在傳承了傳統文化等等。建築師需要用創新的手段去解決項目中遇到的各種挑戰。

這些年,我在産業振興、鄉村振興方面有較多的實踐。像天臺縣薄弱村物業園是2021年竣工,屬於産業振興的項目,189個村集資建設。天臺縣全縣189個村集體原本增收渠道窄,底子薄,所以合資建設這個經濟薄弱村物業園,著力打造共同富裕建設樣板。運營的模式是只租不售,每年的租金作為分紅給村裏。這塊地的周邊已經存在很多新建成的多層工業園區,並且也處於出租的狀態。薄弱村這塊地的高容積率決定了它必然是一個高層廠房的工業園區。如果它在園區交通、園區品質等方面不能有所突破的話,不具有競爭優勢。我們考慮了當地製造業的特點,創造了一套快捷高效安全垂直交通體系,在高層廠房在兩端佈置了8噸的汽車電梯,小型貨車可以直接開進汽車電梯進入廠房,到達目標層後,通過中間的汽車通道裝卸,然後通過另外一端的汽車電梯出去。這樣的垂直交通體系把原本劣勢變成了優勢,得到了大範圍的認可。這個工業園區成了當地最歡迎的園區之一,每年的租金收入能夠很好地補貼給各個村集體。

太湖之濱農耕文化園,2018年竣工,建成實景

問:您的作品,太湖之濱農耕文化園非常具有傳統特色,是個成功的鄉村振興項目。每年除了吸引大量遊客,還有許多學生、老師會到這個園區做研學活動,談談這個項目的情況。

答:鄉村建設既要政府主導,又要引入社會力量。太湖之濱農耕文化園是長興顧渚村的村民主要發起,政府幫扶,我們設計賦能,最後成功助力鄉村文化振興。太湖之濱農耕文化園項目中,業主是一位太湖流域農耕文化的收藏家,其藏品有上萬件,內容覆蓋了太湖流域農耕文化的各個方面。這些藏品種類齊全、數量巨大,具有很高的歷史人文價值。在項目投資非常有限的情況下,我們希望文化園建築能夠體現太湖流域傳統的木結構建築特徵,但是使用大量木材的傳統建築會提高建造成本。所以業主要求我們要用現代的混凝土框架結構形式去呈現傳統韻味,這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挑戰。我們為了解決建造成本的控制、傳統建築形式的傳承等多種需求,研發創新了混凝土結構與傳統屋檐、木構件相結合的節點形式。幸運得是,項目建成效果非常好,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園區給當地村民提供了很多就業機會,幫助他們售賣傳統手藝品。同時,每年有大量的遊客、學生、老師前往農耕園研學、遊覽,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姚銀萍以其可持續建築的設計理念,展現了建築師在社會中的獨特責任。通過她的項目,我們看到了建築師通過創新的設計理念、創新的技術手段,使得項目在就業、生態、經濟效益等多方面的尋求新的平衡點。她在現代智慧園區課題中研究為我們探索了未來智慧城市可能的方向。姚銀萍在建築領域的貢獻不僅僅是形式上的創新,更是對社會問題的積極解答。期待她未來更多的設計將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作者:王一航,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對話姚銀萍:建築設計創新,助力産業振興、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