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長江藝術計劃開啟,打造漂流於長江三峽上的藝術之風

​長江藝術計劃開啟,打造漂流於長江三峽上的藝術之風

時間: 2024-06-18 17:43:57 | 來源: 藝術中國
快訊 >

長江這條偉大的河流,孕育了燦爛的文明,它不僅是地理上的大動脈,更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紐帶。“長江藝術計劃”是由即刻ArtOnce發起,以藝術為載體,深入挖掘長江流域從時間、空間、人文等多維度展示的藝術計劃。通過藝術的表現形式,努力呈現出一個多元而立體的長江三峽文明畫卷,也為藝術家們提供一個挖掘靈感的駐地空間。

長江藝術計劃首展已于2024年6月17日落位於黃金郵輪旗下高端新船“奇跡號”,本次長江藝術計劃的策展主題名為:尋覓 ·奇跡,呈現了攝影、油畫、版畫、蜀繡等豐富的藝術形式,共計8位藝術家與53件藝術作品,並於奇跡號客房與公區內部填充了以三峽為創作靈感的藝術軟裝。

展覽內容介紹:

極地攝影藝術家羅曉韻與其父、國家一級攝影師羅大萬,帶來《曉星球·大重慶》系列攝影作品,此系列不僅是父女之間的藝術合作,也更深層次的代表了精神的繼承與傳遞。他們用不同的視角表現世界與重慶之間的關係。此系列主要被劃分為兩大板塊,羅大萬的《大重慶》系列作品跨越了四十多年的時間,以重慶的歷史變遷為主線,留存鄉愁于現代都市裏。羅曉韻的《曉星球》系列作品描述了她走遍全球後,不斷認識和理解這個世界的過程。用鏡頭捕捉和觀察,創造自己與世界的聯結。見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分享那些關於“人與環境,愛與生命”的故事。

羅大萬作品《峽江破曉》,50x33cm/35x23cm,藝術紙/油畫布,1992

羅大萬作品《長江邊的水果交易》,50x33cm/35x23cm,藝術紙/油畫布,2007

羅曉韻作品《帕米爾高原》,61x44cm,藝術紙

羅曉韻作品《來古冰川之夢》,61x44cm,藝術紙

非遺藝術家,蜀繡代表性傳承人刁娟,結合親身遊覽三峽的經歷與感悟,創作了蜀繡作品《三峽裏》與《見石魚》。《三峽裏》運用蜀繡藝術的細密針法與桑蠶絲的自然光澤,再現了三峽山水的險峻壯麗之色,《見石魚》以旅途景點之一的白鶴梁水下博物館藏品為靈感,展現了“江水退,石魚見,即豐年”的三峽人文。作為巴蜀非遺文化的蜀繡,也將在它的發源之地展開新的傳承。

《三峽裏》,130x25cm,雪紡桑蠶絲,2024

《見石魚》,45x45cm,雪紡桑蠶絲,2024

建築藝術家韓曉光結合眼中的長江美景,創作了油畫作品《月明秋水寒》與《回清倒影》,描繪了夜晚的江面與黃昏時的郵輪口岸。

韓曉光作品《月明秋水寒》,40x40cm/50x50cm,紙本版畫/布面版畫,2024

韓曉光作品《回清倒影》,60x30cm,紙本版畫/布面版畫,2024

攝影藝術家黎光波一路收集了長江三峽的植物草本,與中醫藥文化相結合,圍繞三峽風光景觀進行具有中國山水畫審美的寫意創作。

黎光波作品物像攝影《新本草論·沿江生長》,一組/4幅,60x31cm,手工宣紙.草木灰.三峽沿線植物.長江水,2024

數字藝術家團隊P.D.Studio共計帶來6組版畫作品,表達對三峽沿岸美景的欣賞與新奇的郵輪體驗,運用數字繪畫、3D建模、動畫設計和虛擬現實等技術,融合創作靈感和獨到見解,不斷突破創作的邊界。

《孟菲斯的船》,一組/2幅,40x40cm/60x60cm,紙本版畫/布面版畫,2024

《5點20分升起》,一組/2幅,40x50cm/50x60cm,紙本版畫/布面版畫,2024

《鳳尋》,一組/4幅,40x40cm/60x60cm,紙本版畫/布面版畫,2024

青年藝術家尹澤南與王唯安,也通過郵輪之旅完成了對長江三峽的藝術創作。“風平浪靜”是尹澤南旅程過後的巧妙回味,6幅油畫作品體現了不同色彩下平靜的江水。王唯安也深受江水流動的感染,這種來自三峽的自然生命力給了他創作《流水》的靈感,給予觀者一種動態的感受。

尹澤南作品《凪》,一組/6幅,40x40cm,紙本版畫/布面版畫,2024

王唯安作品《流水》,60x25cm,紙本版畫/布面版畫,2024

發起機構即刻ArtOnce是由一幫可愛又活力滿滿的創造者組成,是一個致力於探索多元化內容的創意熱店,專注于策展與內容開發,為青年藝術家及其創作提供全方位發展的平臺。

“長江藝術計劃”是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文化藝術項目。即刻ArtOnce與奇跡號也將共同延續“長江藝術計劃”的成長與發展,打造漂流於長江之上的藝術之風,不斷補充並激勵不同領域的藝術創作者參與駐地共創,讓藝術成為溝通的橋梁,連接起全世界不同地域的人們,共同領略長江文明與三峽奇跡。(圖片提供:即刻ArtOnce)

​長江藝術計劃開啟,打造漂流於長江三峽上的藝術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