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狂想:蘇格蘭國立美術館的超現實主義傑作》現場 圖片:浦東美術館
撰文_沈超
1924年,第一篇《超現實主義宣言》發表,其影響已持續百年。不管是大名鼎鼎的美國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傑克遜·波洛克的行動繪畫,還是設計史上的紅唇沙發,即使在宣言發表100週年後的今天,依然有大量觀眾來到上海浦東美術館的展廳。
人們或許因最廣為人知的達利,或許為米羅,亦或是帶著對超現實主義的好奇而來,但更多的人是似懂非懂,在略感詭異的震撼中,更加直觀地近距離感受一百年前的超現實主義藝術群體的思想與情感,創作與表達。觀者如同闖入超現實夢境的愛麗絲,漫遊于這奇妙的藝術場域。
《百年狂想:蘇格蘭國立美術館的超現實主義傑作》現場 攝影:許柏成
帶你走近超現實主義
超現實主義最早是發生在文學領域的運動,然後才延伸到視覺藝術方面,在歐洲産生了巨大影響,擁有眾多的追隨者。二戰期間,很多超現實主義藝術家流亡到美國,深刻地影響了美國的藝術。超現實主義藝術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影響,挖掘潛意識,特別是夢境,在非理性的世界中表現想像、思考與情感。
本次展出的作品全部來自蘇格蘭國立美術館的館藏,100余件作品涵蓋了如達利、馬格利特、恩斯特、米羅、賈科梅蒂等當今著名藝術家的作品。同時展出了超現實主義相關書籍、攝影作品、雕塑與設計作品,全面地呈現一個多維度的生動的超現實主義藝術世界。
多蘿西婭·坦寧與她的《原始座椅》 攝影:許柏成
展覽主要呈現了超現實主義的三個重要時期:1916—1929從達達到超現實主義,1930—1938超現實主義拓展期,1939—20世紀晚期流亡期和戰後的超現實主義。以時間為線索展開陳設,佈局精緻,點面結合,尤其是穿插的巨幅藝術家群體照片,更是將觀眾帶入了與之對話的場景,充滿故事營造的的氛圍。
近距離細賞世界藝術大師的真跡
馬克思·恩斯特(1891—1976)受弗洛伊德的啟發,追求布勒東所説的“純粹的精神自動性”,利用偶然性進入無意識的世界。他可以通過在凹凸不平的表面上進行拓印、擦刮來引出無意識圖像。這一技法是先放一張紙在某些紋理粗糙的物體表面上,然後用蠟筆或塗料擦印出圖像,再結合圖像繼續創作。拼貼也是他常用的方式,從舊書、雜誌等印刷品中尋找滿意的圖片,進行拼貼。恩斯特的實驗藝術的態度,使得他的作品具有開創性。在這幅作于1925年的《海洋與太陽》中,太陽與它在海中的倒影形成某種意義的對立,一個是光明的真知之眼,而另個是黑暗的倒影,似乎是任何光明事物不為人知的陰暗面,而這也符合哲學中任何事物的兩面性。
馬克斯·恩斯特《海洋與太陽》 1925年 布面油畫
胡安·米羅的藝術作品具有稚拙的美感,他不但是畫家,還是雕塑家、陶藝家、版畫家,是超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他筆下的星星、月亮、眼睛、女性和鳥都是反覆出現的重要主題。女性代表宇宙,鳥則代表大地,這兩個主題構成地球與宇宙之間的原始聯繫。由點點、線條、色塊構成的奇思妙想的世界五彩繽紛,充滿回歸兒童情感的原始追求。
胡安·米羅《加泰羅尼亞農民的頭像》 1925年 布面油畫
那個畫寫有“這不是一個煙斗”作品的馬格利特,無疑是機智而幽默的,他將尋常生活中的蘋果、酒瓶、靠背椅等物品形象,放置在與之無關聯的環境中,巧妙構思,別具新意。他的作品《魔鏡》仿佛是對當代社會觀者的映射,人們看向魔鏡,看到的會不會是真實的自己呢?正如馬格利特的名言:寫作是對思想的不可見的描述,而繪畫是可見的描述。
雷尼·馬格利特《魔鏡》,1929年,布面油畫
李·米勒《雷尼·馬格利特,布魯塞爾,1944年》,黑白照片(印製)
而薩爾瓦多·達利,則是充分地將超現實主義應用於設計中。本次展出了他的經典代表作龍蝦電話,一隻巨大的龍蝦形態的電話聽筒,格外引人注目。回望與反思人類與工業文明的關係,溝通聯繫與飽腹的基本需求的聯繫,是這件作品給人最大的震撼,充滿荒誕不羈的幽默。
薩爾瓦多·達利《龍蝦電話》,1938年,彩繪石膏、老式撥盤電話 攝影:許柏成
展覽隨著作品的延伸和敘述的鋪呈而慢慢走向尾聲,留給人們很多回想。超現實主義的時代似乎和中國觀眾更近了,一位位藝術巨星以藝術的形式直接面對觀眾,思想的自由光芒與經典的藝術就這樣穿越百年,經久不衰地流傳下來。
薩爾瓦多·達利 《拉斐爾式的破碎頭像》 布面油畫 1951
雷尼·馬格利特 險惡的天氣 布面油畫 1929
雷尼·馬格利特 世紀傳奇 布面油畫 1950
展覽名稱:《百年狂想:蘇格蘭國立美術館的超現實主義傑作》
地點:浦東美術館,中國上海
展覽時間:2024.2.2—2024.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