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五年建一座傳統木作陳列館,邀你來中山“上座”

五年建一座傳統木作陳列館,邀你來中山“上座”

時間: 2024-05-29 19:08:16 | 來源: 藝術中國

“上座——留余齋藏中國古代坐具展”展品

撰文_柏成

中國古人講“器以載道”,傢具作為與日常生活中與人們關係極為親密的存在,蘊含著中國人的造物、倫理與美學觀念。在中國古代傢具的歷史長河中,以明式傢具為設計巔峰。它簡約優雅的設計、精湛的工藝、優質的材料和深厚的文化內涵,不僅對後世中式傢具的設計産生了深遠影響,乃至世界傢具的設計都具有啟迪與借鑒。喜歡明式傢具的人可謂遍及全球各地。

2024年5月22日,一座專注于中國古代傢具收藏、研究與展示的民營公益性博物館:區氏傳統木作陳列館在廣東省中山市落成開館。珍貴的典藏、匠心的策劃、精緻的展陳,讓這裡成為大眾了解中國傳統木作、參觀打卡的不二之地。

區氏傳統木作陳列館館長、區氏傢具總經理區錦澤

“我和父親區勝春先生自1982年開始收購修復古傢具,他也是我國最早一批從事倣古傢具製作的業內人士。區氏傢具至今成立42年,一路走來,我們對古典傢具的熱愛一分未減,也常被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藝所折服。我們越發盼望著有更多人能來了解這些經典的內涵與魅力,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好。於是從2018年起,我們開始籌建區氏傳統木作陳列館,時至今日,歷經五年,終於落成。”區氏傳統木作陳列館館長、區氏傢具總經理區錦澤如是説。

區氏傳統木作陳列館“木頭的故事

從“木頭的故事”到“永恒的設計”

區氏傳統木作陳列館位於中山市橫欄鎮,雖然建築外觀看起來與周邊別無二致,但走進陳列館卻如遊于園林之中,移步異景,別有洞天。木作館分為上下兩層,一層以精彩藏品展現出中國傢具的悠久與多元,二層則呈現了近現代以來關於中國古代傢具研究的珍貴文獻資料。

一層常設展廳沒有嚴格以時間為序去介紹中國傢具的演變歷程,而是用370多件(套)文物策劃出一個個有意思的小專題。如“木頭的故事”“工具和材料”“一把椅子的誕生”“經典與演繹”“永恒的設計”等。

區氏傳統木作陳列館“一把椅子的誕生”

如“木頭的故事”是從地理位置、植被覆蓋、材料屬性等角度分析了木頭與中國人的密切關係,並運用了大量古代實物來展示。“一把椅子的誕生”專題,由區氏傢具製作了十把明式官帽椅,以不同進度同時展出,顯示出一把官帽椅誕生的順序步驟,讓觀眾一目了然。

區氏傳統木作陳列館“永恒的設計

“永恒的設計”則講述了明式傢具對世界傢具設計産生的影響。1944年,丹麥傢具設計大師漢斯·瓦格納(Hans J. Wegner)借鑒明代圈椅設計了一把椅子,並命名為“中國椅”。據統計,瓦格納一生設計了超過500件椅類産品,其中近三成含有中國元素。

區氏傳統木作陳列館“木頭的味道”

頗為有趣的一個區域是,在這裡你可以俯下身,通過藝術裝置聞一聞不同木頭的味道,真可謂“聞所未聞”。這是區錦澤在歐洲參觀紅酒博物館時受到的啟發,而深層根源則是他20多年前跟隨區勝春先生採購木料時得到的真傳。他説比如白酸枝和黃花梨紋路很像,如何分辨?每一種木料的天然味道是不同的。紫檀木味道辛辣,黃花梨略帶一點醬香,近似奶油巧克力。海南黃花梨味道清淡,越南黃花梨則要偏重一些。區錦澤一心想做這樣一個藝術裝置,讓觀眾體味十余種木料的香味。他特意將桌子高度做的很低,是希望小朋友也能方便體驗互動。

梁思成、林徽因、王世襄珍貴文獻匯聚

除了珍貴的傢具實物收藏,關於中國古代傢具和木作研究的文獻資料也匯聚於此。以王世襄書房藏書,梁思成和林徽因等研究學者的書稿和繪稿為代表的5000余件(套)文獻資料在木作館二樓呈現。

區氏傳統木作陳列館“王世襄書房

精心復原的“王世襄書房”堪稱區氏傳統木作陳列館的鎮館之寶。2019年春,中國嘉德“玩物適情——名家收藏集珍”專場將“王世襄袁荃猷藏書十櫃”整體上拍。書計4000余冊,置於10個原裝舊書櫃中,多為20世紀後半葉所出版,以文物、歷史相關者為大宗,不乏一些絕版、罕見的出版物。區氏從嘉德善價拍得,並按其生前書房樣式還原於此,成就一段佳話。2024年恰逢王世襄誕辰110週年,此舉對其研學精神的延續和傳承更顯意義非凡。

作為王世襄的藏品,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建築手繪圖同樣是二樓展廳的重點展品,據考證,這批建築小木作手繪圖紙是中國營造學社李莊時期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建築測繪線描圖,有著重要的文物價值和學術價值。

區氏傳統木作陳列館“林徽因、梁思成手稿

此外,國內高校和學者的傢具、建築手繪稿、老照片與黃定中舊藏古代傢具構件系列等皆是非常值得關注。前者源於學者的研究與梳理,對於繼承和發展傳統木作工藝和文化至關重要;後者展出的是中國古代傢具收藏家黃定中收藏的傢具構件——古代木匠雖然幾乎沒有留下文字著述,他們的智慧和技藝卻印刻在作品之上,成為當代人了解歷史的無字文獻。

主題展“上座——留余齋藏中國古代坐具展”展覽現場

“上座”:一把椅子串起千年中國傢具史

如果説區氏傳統木作陳列館的常設展如畫卷般呈現了中國傢具的豐富與多元,獨具匠心策劃的特展則是以一個縱深切面深入了解其淵源流變與文化內涵。

“上座——留余齋藏中國古代坐具展”囊括了近50件珍藏的各種風格、各種材質的到代成熟椅具,以及奇趣別款的民間椅具,展品來源於中國古代傢具收藏家、留余齋主人黃定中。

“上座”主題展策展人、江南大學設計學院教師、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研究學者鄧彬

本次展覽策展人、江南大學設計學院教師、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研究學者鄧彬在前言中説到:“椅子在中國傢具發展史上有極重要的意義:我們的先民在中唐至五代時期完成了從席地而坐到垂足坐的轉變,古代東亞地區只有中國人接受了椅子等高型坐具,可以説椅子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一千多年前中國人的生活;椅子是與人關係最親密的傢具,古代工匠在椅子上傾注了許多的心力;椅子也是使用最頻繁的傢具,一張優秀的古代椅子能保存到今天非常不容易。”

十二造物設計團隊以陶淵明《桃花源記》賦予的靈感特別搭建此次特展的空間佈局,50件曾流轉于不同時空的珍貴坐具被置於高低錯落的白色房間之中,白色凸顯了中國椅子的線條與結構之美,透過織物的光線也讓這些傢具煥發出與人親近的溫暖色澤。

在黃定中的珍藏中,明式椅具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黃定中認為,明清古傢具是全球收藏界公認的傢具設計與製作的經典,達成了形式與功能的完美結合,其中傑出代表即為明式椅具。明式椅具有異於西方“少即是多”的極簡現代主義,體現的是“繁中得簡”的中國傳統器物審美。

主題展“上座——留余齋藏中國古代坐具展”展覽現場

這50件留余齋珍藏的坐具並非一件件孤立陳列,策展人鄧彬從中讀出不同線索,在相似之中尋找差異,在不同之間建立聯繫。在一組組對比之中讓觀眾細細品味中國椅子的絕妙之處。它們來自中國各地,保留著各自原生地域的文化面貌,卻有一種樸素的精神氣質,如同一位位君子,圓融無礙,與人親近。它穿越時空,依然保持謙遜和內斂,理性與感性合而為一。

這些古代傢具是歷史長河裏的遺珍,經歷過當時的工匠與文化精英的合作、對話與互動。它們不僅僅是傢具,還是一個時代和文化的側寫。它們來自全國各地,服務於古代不同的社會階層需求,製作材料和工藝也不盡相同,皆出自無名工匠之手,每一件古代傢具都是一本書——一本古代工匠寫給未來的書。

“上座——留余齋藏中國古代坐具展”展品

五年建一館,區氏傳統木作陳列館以崇敬面對中國文化傳統,以匠心賦予博物館與展陳,業內大咖對其展覽品質給予充分肯定。在鄧彬看來,每一位開始迷戀上古代傢具的人,似乎都是《桃花源記》中那位漁人,樂不思返。區錦澤認為,正是對傳統木作的這一份初心,讓所有的因緣際會於此,經過歲月沉澱,方成此館,未來希望繼續帶給每一位觀眾高品質的體驗。區氏傳統木作陳列館如同一個“桃花源”,等待著每一位對傳統木作的喜愛之人,照見來時之路,不復迷津。

(本文圖片由區氏傳統木作陳列館提供)

“上座——留余齋藏中國古代坐具展”展品

“上座——留余齋藏中國古代坐具展”展品

“上座——留余齋藏中國古代坐具展”展品

五年建一座傳統木作陳列館,邀你來中山“上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