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北沉香沉浸展亮相京城 揭開自然瑰寶面紗

北沉香沉浸展亮相京城 揭開自然瑰寶面紗

時間: 2024-05-23 14:45:10 | 來源: 藝術中國
快訊 >

近日,聞香·識香·放空——北沉香闔家歡沉浸展在酷車小鎮和·藝術館中央展廳開幕,並持續展出。本次展覽共展出北沉香幾百件,其中精品展區作品近40余件,同期舉辦多場北沉香體驗DIY工作坊,從藝術、生活等多角度呈現北沉香的天然之奇與工藝之美,如此規模的北沉香藝術展尚屬京城首例。

和·藝術館以中國傳統的“和”文化為主旨,是一家集國際性、公益性、綜合性于一身的展覽館,佔地近一萬平方米,關注歷史、藝術、人文與自然,凡是能體現和諧文化、和合共生理念、華夏精神的人文藝術與自然瑰寶都是和·藝術館所歡迎的。此次北沉香京城首展,利用北沉香自然散發香味的特性,將藝術和香氣融合,為觀眾提供觀看、嗅吸、觸摸的全方位感官體驗,努力打造一種沉浸式的創新藝術展。

"龍膽”切塊:北沉香內部花紋艷麗,其中閉合形圖紋被稱為“龍膽”(良月拍攝)

“黑油鬼火”切片:北沉香富含油脂,其中黑色油脂被認為是年限長、陳化好的結果,十分稀有,此切片沉陷鬼火形花紋(良月拍攝)

步入展廳,一股馥鬱的芳香撲面而來,這是北沉香從原始森林中帶來的香氣,而展廳中的每件北沉香,以其天然獨特的造型和紋理呈現出極強的藝術觀賞性。在北沉香漫長的陳化過程中,受自然外力作用、油脂集聚等影響,每塊北沉香都具有獨特的外部紋理和內部花紋,有的恰似星河漩渦,靜止在涌動的剎那;有的宛若貓眼,從不同角度看上去呈現出變幻的光澤;有的則擁有大理石般的紋理,或是金屬質感與光澤……充分詮釋了大自然才是最偉大的藝術家。

妙趣橫生的北沉香工藝品(良月拍攝)

作品細節,惟妙惟肖的蟾蜍(良月拍攝)

鬼斧神工+匠心獨運,打造出栩栩如生的北沉香工藝作品(良月拍攝)

如果説北沉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麼倘使其與手工藝人的匠心獨運相結合,又會是怎樣的一種藝術呈現呢?雕刻藝術家楊威在保留北沉香整料的基礎上,把突出的部分雕成了蟾蜍,然後鏤空雕刻出一隻小蜘蛛,將整段木料打造成一個“小生態”——蟾蜍望向蜘蛛,巧妙的構思和精湛的工藝將作品故事性與藝術性相融合,別有一番趣味。

一體巧雕的北沉香作品《達摩祖師》局部

北沉香體驗工作坊

值得一提的是,展覽同期還舉辦了豐富多彩的北沉香體驗工作坊,觀眾不僅可以在現場觀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嗅吸品味濃郁的自然香氣,還能在體驗區戴上手套,親手把玩、觀賞,DIY香囊、DIY香枕、DIY手串,與來自東北大森林的自然瑰寶親密接觸,學習和了解好聞、好看、還好玩兒的北沉香及其衍生品。

值此契機,藝術中國記者專訪了本次展覽發起人、首位學術性研究、描述北沉香為其正名的竇含章先生,深入了解北沉香的自然價值與藝術價值。

本次展覽發起人、首位學術性研究、描述北沉香為其正名的竇含章先生為觀眾介紹北沉香

藝術中國:竇老師您好,這次展覽是北沉香首次大規模進京展,不僅包括原料、工藝品,還有手串、香囊等衍生品,可謂品類齊全、琳瑯滿目,您舉辦這樣大規模展覽的初衷是什麼?

竇含章:源動力是出於自己對北沉香的喜愛;同時,我也希望更多人知道北沉香,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北沉香、了解北沉香、感受它的美。北沉香被發現利用只有十幾年時間,在許多方面,我們對它還不夠了解,可以説北沉香是一座待開發的寶庫,我希望通過展覽和其他形式,吸引更多的專業人士參與對北沉香的研究,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藝術中國:既有“北沉香”之名,顧名思義,便是區分于“南沉香”的存在,可否請您簡要介紹一下二者的區別?我們平時説的聞香,以及藥用、或收藏的昂貴沉香,是指哪一種?

竇含章:當下較為流行的“沉香”一般都是指“南沉香”,它更為人們廣泛使用和了解。而北沉香與南沉香有著相似的形成機制,兩者都是樹木受傷或感染細菌後分泌的愈傷組織,都經過漫長的陳化期,都具有馥鬱的香氣,但兩者之間也有很多區別。

首先,從分佈上看,北沉香産自寒溫帶,是中國東北長白山、小興安嶺特有的紅松所結,屬松科;而南沉香産自熱帶、亞熱帶,為18種喬木所結,屬瑞香科。其次,北沉香為體外結香,體型相對巨大、完整,其內部也容易呈現艷麗的花紋,外部有奇特的造型;而南沉香多為體內結香,絕大多數呈破碎狀,通常較薄,缺少內部結構。此外,北沉香被切開後自然散發香氣;南沉香一般被研成香粉,通過點燃熏香。最後,南沉香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市場也更為成熟,現在已經可以人工種植,促進結香;但北沉香被開發利用時間短,價格也相對低廉,並且目前沒有人工培養的報道。

藝術中國:您剛才提到了兩種沉香都是樹木受傷或外力作用下産生的癒合組織,這樣的外力大概是怎樣的?

竇含章:對北沉香而言,一般是雷擊、山體滑石等外物撞擊,鳥啄或動物傷害,或者是大風導致的對樹體的破壞以及一些細菌感染等。因此,北沉香也十分稀有,一般多出現于原始紅松林的邊緣地帶。當紅松受傷時,紅松韌皮被破壞,生長激素和糖分向下傳輸的通道受阻,導致生長激素和糖分在受傷處堆積,從而誘發形成愈傷組織,愈傷組織在紅松樹表形成了大小各異、千奇百怪的北沉香。

藝術中國:這樣聽起來,北沉香的美麗好像是一種自愈機制的呈現,是被傷害後的“自我應激”,也難怪它的很多紋理如同擁有情緒一樣,留下扭曲又倔強的痕跡。

竇含章:感謝您這種比較文藝的理解。北沉香生長過程中是否有情緒在起作用不知道,但北沉香是有靈性的,在紅松死亡倒伏後,北沉香並沒有死,紅松的營養物質特別是油脂會向北沉香凝聚,這一過程被稱為“陳化”,所以它也是在持續形成的。陳化提高了北沉香的含油量、密度、硬度和香氣濃度,並和自然外力共同作用,塑造了北沉香各種各樣奇特的外形和內部花紋,讓每塊北沉香都堪稱大自然獨一無二的藝術傑作。

藝術中國:那我可以理解為,即使樹體已經在自然意義上宣佈“死亡”,但是北沉香卻依舊在陳化“生長”嗎?那麼這種北沉香的形成,大概需要多少年呢?

竇含章:對,我個人堅信北沉香只要保有完整的外皮,它就是活的,因為其內部始終保持著水分,沒有任何腐敗痕跡。由於紅松本身木質堅硬抗腐,加上長白山和小興安嶺地處凍土帶,年平均氣溫接近零度,紅松腐爛的速度相當緩慢,長達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這就使北沉香的陳化過程也長達幾十年以上。而紅松精華匯聚使其極度抗腐,紅松樹體完全腐爛,但北沉香卻不腐、不滅,香氣愈發濃郁,花紋愈發艷麗,因此,北沉香也可稱為“紅松舍利”。

目前,在人工紅松林中極少發現北沉香,説明只有樹齡很高的紅松在受傷或感染後,配合特有的自然環境才能形成北沉香。根據北沉香形成所需的時間和紅松腐爛的速度,推算北沉香從生長到陳化,最短形成週期在100年以上。

藝術中國:這樣的香氣,讓我也聯想到南沉香的味道。那麼北沉香是否也有安神的藥用價值呢?

竇含章:當然有。我希望大家能夠親身體驗、感受北沉香的香氣,因此在展廳中擺放了香枕、香囊。同時我也將《本草綱目》中有關於“松脂”的記載在展廳中展出。在蘇東坡的《仇池筆記》中他寫到:松脂(出鎮定者佳),稀布盛,入沸湯煮,取浮水面者投冷水中(不出者不用),研末,入白茯苓末和勻。日用揩齒漱口,亦可咽之,固牙駐顏。

作品細節

作品局部

藝術中國:這的確是一個非常全面而立體的展覽,不僅激發了我們的嗅覺感受,也獻上了一場視覺盛宴,有些是自然的渾然天成,喚起人們內心的想像和意象的萌發,有些則通過人工的巧思和高超技藝的雕琢,將北沉香的自然之美發揮到極致。

竇含章:是的,北沉香是紋理艷麗、造型奇特的天然沉香;也是香味最濃郁的木頭,稱得上是香中之冠,木中之王。我希望通過此次展覽讓觀眾深入了解北沉香的四絕:香氣強烈、內外皆美、抗腐不朽和多重功效。

藝術中國:感謝您接受我們的採訪,也希望更多人關注北沉香的藝術與自然之美,進一步發掘大自然留給我們的神奇瑰寶。

竇含章:謝謝。(採訪、編輯/良月)

 


北沉香沉浸展亮相京城 揭開自然瑰寶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