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讓經典劇目在新時代華麗綻放——觀2024版評劇《花為媒》成功首演有感

讓經典劇目在新時代華麗綻放——觀2024版評劇《花為媒》成功首演有感

時間: 2024-05-17 11:13:59 | 來源: 藝術中國
快訊 >

評劇《花為媒》作為一部久演不衰、家喻戶曉的經典大戲,要在2024年全新重磅打造的新聞一經公佈,便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近幾年來,中國評劇院在黨委書記、董事長齊紅同志的帶領下,勇立潮頭奮楫篤行,劇院風貌煥然一新,佳作不斷好戲連連,為傳承評劇藝術芳華,打造新時代精品力作,培養造就新一代的評劇藝術人才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小白玉霜先生的代表作《小女婿》的成功復排、原創劇目《花木蘭》的華彩上演、還有《簋街》《白蛇傳》等新戲的全新亮相,充分展示了中國評劇院的整體藝術創作實力和守正創新勇於實踐的藝術作風,頗受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和好評。作為喜歡熱愛評劇藝術的戲迷,對於2024版《花為媒》的排演則多了幾分期許和熱盼。希望該劇能以嶄新的藝術風采,為評劇藝術的傳承與創新再創佳績。該劇公演的戲票一經推出,僅二三日便全部售罄,經典作品的藝術魅力和觀眾對她的喜愛之情不盡言表。

2024年5月12日,北京人民劇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熙熙攘攘的人流從四方湧來,爭相觀看中國評劇院2024版《花為媒》的首演。當晚7點30分大幕開啟,《花為媒》這部凝結著幾代評劇人心血的經典作品再度驚艷亮相。2024版《花為媒》將1963年電影版和2013年復排版《花為媒》進行了有機的融合重塑,讓這部傳承了上百年的經典作品華麗綻放,迸發出全新的藝術風貌。該劇不僅實現了新派宗師新鳳霞先生將電影中的精華搬到舞臺上的遺願,嚴謹遵循評劇藝術舞臺表演規律,更是著力彰顯新派藝術表演特色的用心之作。

評劇《花為媒》   王麗京飾張五可   張琪飾李月娥

守正創新精益求精

2024版《花為媒》的主創團隊深諳評劇藝術的表演規律和流派特色,對評劇藝術有著炙熱的藝術情懷,把握踐行“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創作理念。他們在兩個精華版本的基礎上再次進行有機的融合處理,匠心獨具巧妙安排,合格佈局精心取捨,靈活運用多種評劇藝術特有的藝術處理方式和表現手段,力求為這部經典作品的傳承與發展賦能添彩,煥發出新時代的內涵與價值。

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谷文月先生作為新(鳳霞)派藝術的傑出傳人,憑藉著深厚的藝術功底和精湛的演技,傳承、創演了多部新派藝術風格濃郁的評劇作品,塑造了多個鮮活靈動的感人藝術形象,為創新發展評劇藝術做出了卓越的藝術成就,成為業內外公認的評劇藝術領軍人物。作為2024版《花為媒》的藝術指導,谷文月先生不顧年高,積極投身於該劇的創作之中,忘我的工作熱情、崇高的藝術境界頗令後輩們敬仰。

評劇《花為媒》   李妮飾阮媽    王維飾張五可

孫路陽作為此劇的藝術總監,在2024版《花為媒》的排演工作中,恪守評劇藝術獨有的表演特色,善於運用戲曲藝術的舞臺表演規律。同時,巧妙結合、吸收電影版的藝術精華,力求打造成一部充盈著新時代藝術活力的評劇作品。2024版《花為媒》的導演趙震、唱腔整理戴錫英、配器王菲和舞美設計丁碧輝,在該劇的劇情結構、場次調度、服裝造型、舞美安排和燈光運用等方面下足功夫、付出心血。在劇院領導的大力支援和全體主創人員的共同努力下,2024版《花為媒》如期完成排演任務,以全新的藝術風姿躍然呈現于首都戲曲舞臺。

在演出當晚,舞臺上呈現出的華麗景象著實令現場的觀眾耳目一新,處處浸透出濃厚的文化氣息,張揚著現代美學的神韻。天幕上象徵著吉祥富貴的各色牡丹花朵、二道幕上工筆彩繪的精美新鮮花樣、講究考致的一桌二椅,輔之絢麗多彩、層次錯落的燈光,營造出唯美精緻、意味悠揚的舞臺藝術效果。更令人稱道的是導演在二道幕和屏風運用上的大膽創新,使舞臺區域劃分和轉場銜接更加清晰流暢,為演員提供了更加自如開闊的表演空間。2024版《花為媒》的服裝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注重與人物形象的貼合度,既華美講究做工精緻,又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活生動。在人物造型上,以突出人物個性和身份為基調,精心設計了多款華美的頭飾,給觀眾帶來似曾相識,又富有新意的藝術體驗。尤其是主要人物張五可的頭飾,以電影版為依據,精心設計了“鸞”的造型,光芒閃爍熠熠生輝。該劇的音樂、唱腔設計雖嚴格遵循《花為媒》的藝術風貌,但也揉入了新的音樂元素,配器豐富多樣,讓觀眾聽來非但沒有違和感,反而更加清新流暢、明快悅耳,全面提升了該劇的音樂感染力。還有更值得一提的是,為做到電影版與舞臺版的高效融合,盡可能保留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精華,主創團隊一些場次的調度和細節的安排上做了適度的取捨和精心的調整。如增加了適合舞臺表演的“車柳子”、保留了電影版的“玫瑰調”、去掉了“拜壽”中賈俊英的出場等,力求將該劇打造成新時代的精品力作,呈現出國家級劇院的藝術水準。

評劇《花為媒》  陳欣飾阮媽  張國強飾賈俊英

傳承有序出人齣戲

在2024版《花為媒》的排演中,老帶新、傳幫帶,新一代優秀青年演員在王麗京、李妮等中堅力量的指導下閃亮登場,讓觀眾看到了評劇藝術蓬勃發展、後繼有人的可喜局面。新派第三代優秀傳人、評劇名家王麗京和評劇趙麗蓉表演風格傳承人、評劇名家李妮,在多年的舞臺藝術實踐中,忠實繼承所宗流派的藝術表演風格,以悅耳動聽的唱腔、生動傳神的表演,成功演繹了多個鮮活靈動的藝術形象,逐步形成了各自的表演特色,擁有了個人經典代表作品,受到了廣大戲迷觀眾的真心喜愛。《花為媒》也是王麗京、李妮經常上演的劇目,以過硬的唱功、細膩的做表,成為當今評劇舞臺倍受誇讚的“張五可”和“阮媽”。如今,王麗京、李妮承擔起了傳承評劇藝術,培養新一代評劇新生力量的重任。她們二位傾囊相授悉心盡力,幫助王維、陳欣等青年人提高演唱能力和表演水準,掌握創作演繹人物的方法,為青年人在舞臺上早日褪去青澀、開啟藝術之門保駕護航。

首場2024版《花為媒》的演出採取了以老帶新的演出形式,滿臺花團錦簇青春飛揚,呈現出令人欣喜的藝術面貌。在當晚的演出中,王麗京飾演的張五可,扮相秀麗端莊、演唱韻味十足、做表底蘊深厚,一招一式皆在情境,一句一腔韻味醇厚,完美塑造了張五可的藝術形象。一段清新華美的“玫瑰調”和煥發著濃郁新派演唱特色的“洞房讚”贏得響堂的掌聲和喝彩,將演出氣氛推向高潮。李妮塑造的“阮媽”幽默風趣招人喜愛,不僅全面承繼了趙麗蓉先生的表演風格,又融入了鮮明的個人表演特色,演繹的人物真實可信、貼切自然,令人信服稱讚。伴隨著“阮媽”入情入境的精彩表演,陣陣笑聲、掌聲,時時響徹全場。評劇李(憶蘭)派第三代傳人張琪飾演的李月娥,行腔細膩流暢、音色甜美圓潤,表演落落大方,將小家碧玉的“李月娥”演繹的聰穎靈秀。優秀青年演員王維、陳欣分別飾演的張五可、阮媽,雖然略顯稚嫩,但是情緒飽滿,顯示出良好的專業底蘊和紮實的藝術功底,讓現場觀眾感受到了青春飛揚的藝術魅力,更看到了評劇藝術的未來和希望。還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花硯茹先生在《花為媒》中塑造的“王氏”藝術形象深入人心堪稱經典。在2024版《花為媒》中飾演“王氏”的是優秀青年彩旦演員劉燕銘。雖然首次接觸這個角色,但是在李妮老師的教習下,她不僅找到了人物的藝術感覺,更為難得的是,在表演和演唱上頗有幾分花硯茹先生的風采和韻味。在當晚的演出中,劇院中堅力量鄭祥振飾演的王俊卿、張國強飾演的賈俊英、杜志剛飾演的李茂林、齊天一飾演的二大媽均各有亮色精心演繹,為保證全劇的藝術水準體現了不俗的實力,贏得觀眾陣陣掌聲。

演出合影

在當晚的演出現場,最令現場觀眾為之動容、不禁潸然淚下的是演出結束後,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谷文月和全體演員謝幕時,向兩位評劇巨匠級宗師新鳳霞、李憶蘭先生的巨幅影像,恭敬的行鞠躬禮,以示緬懷與崇敬之情。兩位先生為中國戲曲事業做出的巨大貢獻將永載史冊,更會永遠留在一代又一代的戲迷心中。

中國評劇院作為評劇藝術傳承發展的領頭羊,在全國評劇界有著引領示範的作用,全力打造新時代的精品力作,有序傳承、出人齣戲,是劇院的責任義務,更是使命擔當。2024版《花為媒》成功排演,為傳承了上百年的曠世作品煥發出新的藝術光彩,用實際行動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與發展做出了卓而有效的工作。該劇的上演不僅為評劇藝術的中堅力量成長為領軍人才搭建了平臺,還有力促進了青年藝術人才的成長,使他們早日成為藝術創作的後備力量,賡續藝脈薪火相傳,用良好的藝術修養肩負起戲曲事業繁榮發展的重任。(本文作者:李紅根中國教育電視臺科教思政中心主任)

 


讓經典劇目在新時代華麗綻放——觀2024版評劇《花為媒》成功首演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