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甲骨文藝術驚艷德國觀眾

甲骨文藝術驚艷德國觀眾

時間: 2024-04-23 22:55:00 | 來源: 藝術中國
快訊 >


展覽開幕式現場 

在德國紐倫堡-埃爾蘭根孔子學院藝術空間,由70多個甲骨文衍生出來的88件/組藝術作品在這裡閃亮登場,讓前來觀展的德國觀眾駐足欣賞,為中國先民的文字和智慧驚嘆不已。

展覽現場

德國當地時間4月22日,“龜甲牛骨上的精靈——甲骨文藝術展”在紐倫堡-埃爾蘭根孔子學院藝術空間開幕。該展由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中文聯盟、中央美術學院、紐倫堡-埃爾蘭根孔子學院主辦,中央美術學院絲綢之路藝術研究協同創新中心承辦。紐倫堡-埃爾蘭根孔子學院德方院長徐艷博士,紐倫堡-埃爾蘭根孔子學院理事會主席、埃爾蘭根-紐倫堡大學教授芬克(Prof. Fink),紐倫堡市國際關係處處長舒格斯(Schüßler),埃爾蘭根-紐倫堡大學藝術史系主任斯特倫克教授(Prof. Strunck),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呂品晶,中央美術學院協同創新辦公室主任、絲綢之路藝術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岳潔瓊,中央美術學院教務處副處長周嵐等嘉賓出席開幕儀式。

嘉賓合影

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呂品晶帶隊參加展覽開幕式及座談會

紐倫堡-埃爾蘭根孔子學院德方院長徐艷博士(Dr. Yan Xu-Lackner)在歡迎詞中對中央美術學院表示了誠摯的感謝。她表示,中央美術學院把這麼優秀的展覽帶來德國是對孔院藝術空間的充分肯定。甲骨文承載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央美獨具匠心,通過繪本這種生動直觀的形式,用當代的藝術形式演繹古老的文字讓人驚艷。她希望與央美在未來加強合作,共同為中德文明互鑒貢獻力量。

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呂品晶致辭

呂品晶在致辭中表示,文字是文化傳承與傳播的重要載體。漢字在中國有成熟文字以來的幾千年裏,作為社會的主流文字一直持續到今天。甲骨文是最早成體系的文字,現代漢字即是由甲骨文經過多次大的字形演變而來。

紐倫堡-埃爾蘭根孔子學院德方院長徐艷博士參加對話

今年是中德建立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10週年,10年來,中德關係始終持續穩步發展,各領域合作不斷鞏固和深化。期望能夠以此次展覽為契機,豐富雙方人文交流合作,有力促進民心相通,使兩國友好薪火相傳。

此次展覽的核心內容是由甲骨文專家、繪本專家、文字設計專家歷時3年完成出版的藝術創作作品。甲骨文專家精選了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70多個甲骨文,涵蓋天文地理、神與祖先、生命奇跡等多個主題。來自中央美術學院的10位青年藝術家,用各具特色的造型語言將甲骨文進行釋義,使今人的眼睛穿越先人的眼睛,看向曾經的世界。展覽以藝術創作形式詮釋甲骨文,旨在以互聯互通為主線,促進中國與德國民心相通。

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協同創新辦公室主任岳潔瓊參加對話

在與展覽同步舉行的座談會上,紐倫堡-埃爾蘭根孔子學院院長徐艷,中央美術學院協同創新辦公室主任岳潔瓊,中央美術學院教務處副處長周嵐等嘉賓從展覽海報上的四隻眼展開對話,圍繞倉頡造字的傳説、象形字的特色、甲骨文和占卜的淵源、中國書寫習慣的改變等,共同探討甲骨文對現代社會的意義以及如何更好地傳承甲骨文。

中央美術學院教務處副處長周嵐參加對話

據介紹,此次展覽立足服務“世界各國民眾學習中文、了解中國”這個中心點,通過可視化的視覺圖像,讓外國民眾在較為輕鬆愉悅的氛圍中認識甲骨文,感受作為漢字源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的甲骨文的獨特魅力,了解甲骨文的歷史思想和文化價值,從而進一步激發外國民眾了解歷史悠久的漢字文化與學習中國語言的興趣,加強中國語言和文化國際傳播,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向世界展示可敬、可愛的當代中國。

展覽由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復旦大學一級教授劉釗,考古學家、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唐際根,古文字專家、中國文字博物館學術委員特邀顧問常耀華作為學術顧問,中央美術學院協同創新辦公室主任岳潔瓊,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國際文字設計協會理事劉釗作為策展人。(圖文由主辦方提供)

甲骨文藝術驚艷德國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