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知行合一當首善 良知在心天下安——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陽明悟道》全國巡演國家大劇院開啟

知行合一當首善 良知在心天下安——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陽明悟道》全國巡演國家大劇院開啟

時間: 2024-04-18 21:49:52 | 來源: 藝術中國
快訊 >

文/張廣慶、許勃潮

4月14日,由貴州省戲劇家協會主席、貴州京劇院副院長馮冠博領銜主演的新編歷史京劇《陽明悟道》,在國家大劇院精彩上演。貴州京劇院精湛的演出,贏得現場近千名戲迷觀眾的滿堂喝彩,王陽明悟道前後的藝術化表現,讓觀眾直呼看得過癮。

此次演出是《陽明悟道》榮獲“國家藝術基金2024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後全國巡演的首站,是繼去年9月在清華大學演出後,時隔半年再次赴京展演。本次演出也是受邀參加“百戲中華——國家大劇院非遺戲曲展演”的階段性成果,為了能為青年演員提供更多的展示機會,15日晚,侯丹梅院長與老生名家杜鎮傑先生,攜優秀青年演員楊炳旭、馬紅光、竇天旗、李威等表演了精彩的摺子戲,掌聲雷動,返場數次。

《陽明悟道》

貴州,山水旖旎、風光秀麗,這片多彩的土地蘊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動人的故事傳奇。《陽明悟道》這臺講述明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政治家、軍事家,“知行合一”哲學命題的首倡者王陽明在貴州龍場“悟道”故事的大戲,通過“非遺”京劇藝術形式以當代視角詮釋和弘揚“陽明文化”,可稱貴州大力實施陽明文化轉化運用工程,深入挖掘陽明文化的精典之作,堪稱貴州京劇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陽明文化”是貴州人文精神的寶貴財富,貴州京劇院在省市相關部門的指導和支援下,植根傳統戲曲規範,立足貴州文化特色的創新表達,精心打造了《陽明悟道》,2023年領銜主演馮冠博憑藉飾演王陽明一角,榮獲“中國戲劇梅花獎”,此次在國家大劇院成功演出,讓貴州的多彩文化隨王陽明的故事綻放首都舞臺,更加擦亮了貴州“陽明心學”誕生地的文化名片。

馮冠博 飾演 王陽明

新瓶新酒,這是一齣能留住“座兒”的新戲。演戲,最擔心的就是“沒座兒”,一齣戲好不好,“座兒”説了算。《陽明悟道》是一齣哲學戲,看之前會有擔心會不會看不懂,很枯燥,會不會是一部帶有“説教”意味的戲,會不會因為門檻高阻隔了很多觀眾,演出之後會發現,這些顧慮都是多餘的。

這場演出的觀眾,有京劇戲迷,越劇票友,有戲校學生,專業演員,有年邁老者,有中學生,還有因看了年初中國京劇藝術節上的演出,從成都趕來“三刷”該劇的青年觀眾。在他們口中,有越劇迷説我像看到了王陽明版的“黛玉葬花”,有京劇老戲迷説我像看到了“白虎節堂”,聽到了“大雪飄”“斷密澗”,他們或因“陽明先生”的大段“反二黃”內心獨白而落淚,或因陽明先生身處逆境的豁達而感動,或因看到了貴州多彩的民族文化而感到驚喜……直到“此心光明”一劇終了,沒有“起堂”的觀眾,伴隨著謝幕曲,現場觀眾給予滿臺演員和整個團隊響徹全場的掌聲、叫好聲。

《陽明悟道》

化繁為簡,這是一齣敢為天下先的新戲。演繹哲學家的戲,在京劇界很少見,王陽明先生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其“心學”理論也是在磨難與探尋中逐步完成的,“不同熱鬧話,冷淡清虛最難做”,悟道、心學這樣的抽象概念如何表現?《陽明悟道》沒有採用人物傳記劇的方式,而是巧妙地截取了王陽明“龍場悟道”的一段經歷,將其構成完整的戲劇形式,編劇陳澤愷先生、導演鐘海先生、唱腔設計王世明先生、藝術總監侯丹梅院長、領銜主演馮冠博副院長等主創可謂下足了功夫。

編劇文字功底深厚,導演手法大氣乾淨,通過藝術手段表現形而上的哲學思想,難中見功力,反映出了貴州在深入挖掘陽明文化特色資源,打造國粹藝術精品方面的貴州文化實力與文化自信。編劇憑藉深厚的古文功底寫就的規整唱詞,巧妙的劇情構思和貫穿始終的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劇本,給予了導演、唱腔設計、演員以充足的二度創作空間。

如何從第一場就抓住觀眾是導演設計的重要考量,開場匠心採用了“先武后文”的方式,能快速聚攏觀眾的目光,但這也對演員提出了極大的考驗,馮冠博允文允武,“杖刑”一連串的吊毛、搶背、甩發、搓步、水袖等程式化動作,精準展現了王陽明受辱的冤屈,強烈昭示了他內心的堅守,演出效果極佳,贏得觀眾陣陣掌聲。

如何將“知行合一”“致良知”這些學術上都很難講明白的哲理,淺而易懂地傳遞給觀眾?這是很多觀眾看戲前的擔憂。陳澤愷先生的創作,採用“集人之詩,表人之情”的創作手法,匯集王陽明數十首詩文,融詩與文、情與理、知與行于一體,化為唱詞,娓娓道來,“情以物遷,辭以情發”,在唱詞中蘊含著哲理,在哲理中充盈著詩意,使理論不再枯燥和晦澀。

劇中設計了大量哲理性的唱段和表演空間,來鋪墊、表達“知行合一”思想,唱腔設計涵蓋了“西皮”“二黃”多種板式,“唱”“做”繁重。開場的【西皮導板】,“瘞旅”的【四平調】【反二黃慢板】轉【清板】【原板】,“十年注經硯磨穿”的【二黃慢板】【原板】等唱段聽來拙樸又不失新穎,“龍場悟道”的【西皮流水】加苗歌的形式,令觀眾眼前一亮,“搭屋壘社”仿佛置身貴州民族聯歡的現場,,侯丹梅院長以京歌、昆歌等形式的伴唱,贏得了多次掌聲。由舞美、燈光、民族音樂、管弦樂隊等對演員外化延伸的輔助表達,使得該劇在聽覺、視覺上更加有了“詩劇”的美意,也使得劇中人物鮮活豐滿,達到了“好看、易懂”的效果。

李冉 飾演 麗娘

有序傳承,這是一齣富有青春活力的新戲。他們臺上真的只有三十幾位演員嗎,怎麼覺得有一百多人?貴州京劇院的演員們各個都充滿了活力和朝氣,這也是很多觀眾看戲後發出的感慨和讚許。三十幾人如何在臺上演繹出百人效果,這奧秘就在於梨園行常説的“一棵菜”精神。因為有幕後不停手腳的舞美,因為有以一當十、不挑活兒的演員,因為有各個工種的密切配合。

貴州京劇院來京前,在貴陽演出十場,為全國巡演做足了準備。貴陽演出期間,侯丹梅院長把場,結束後給演員説戲;領銜主演馮冠博副院長當起了導演,與京劇院的副導演周維佳擔起排戲的重任;青年演員李威、詹志凱分演王陽明,李冉、李晨陽分演麗娘,竇天旗、付珮雯分演龍珠,倪博、李俊博、李威、詹志凱等嘗試不同角色,該劇示範帶動青年演員強化了日常訓練,夯實了舞臺表現力,詹志凱的《轅門斬子》、李威的《伐東吳》《南陽關》、李冉的《貴妃醉酒》《太真外傳》、竇天旗的《紅娘》等,都在該劇的演出帶動中得到了充分展示,幾場下來青年演員有了整劇思維,嗓子更通了,做派更正了,各個進步神速。青年琴師張之琳、鼓師慕昌祿,在京胡名家、副院長張明瑋、優秀鼓師虞濤的指導下,已能演奏全劇,演出中一個慢板過門兒,張之琳場場都能得到觀眾幾個好,觀眾的鼓勵極大的增強了青年一代的自信心,也成為他們繼續前行的最好動力。

千錘百煉出好戲,貴州京劇院在祖國西南民族地區傳承京劇藝術,奮發有為,劇院一直秉承“守正創新”的發展之路,與後發趕超的貴州精神同頻同行,讓中華民族孕育的國粹之花,濃墨重彩地綻放在貴州大地上;更在火熱的貴州發展潮流中汲取具有時代特徵的養分,以更加多元、更為豐富的藝術表達,展示新時代貴州人的精神風貌,持續散發著古典藝術的時代魅力。

啟航新征程,藝綻新氍毹。2024年貴州京劇院梯隊演出陣容版本的《陽明悟道》將在天津、鄭州、武漢、長沙、杭州、寧波、紹興、上海、成都、贛州、深圳、南寧等城市上演,屆時各地的觀眾將近距離欣賞到這出中國戲曲美學的經典之作,切身體悟“知行合一”“致良知”思想的時代精神,感受多彩貴州的時代魅力。(圖文由主辦方提供)


知行合一當首善 良知在心天下安——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陽明悟道》全國巡演國家大劇院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