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北京SKP藝術大家系列:托尼·布朗(Tony Brown)展覽

北京SKP藝術大家系列:托尼·布朗(Tony Brown)展覽

時間: 2024-04-02 14:02:17 | 來源: 藝術中國
快訊 >

由北京SKP主辦,都市能量策劃的“北京SKP藝術大家系列”展覽,藉以美術館/博物館級別的策劃和展出標準,向更廣泛的社會公眾呈現國內外當代藝術的大師之作。本期“藝術大家系列”推出著名國際藝術家托尼·布朗(Tony Brown)最新創作的作品“細胞”系列,包括《星團》3D列印裝置和《一棵樹上的兩隻鳥》數字影像裝置。展覽于2024年3月10日開幕,將於2024年6月10日結束。

托尼·布朗(Tony Brown),《星團》,裝置,2024,圖片由藝術家及都市能量提供

“很多年前,當我創作並展出第一件關於細胞的突變與連接的作品時,人們不是很明白它的含義,但在最近幾年他們理解了。我對藝術的大部分思考以及我創作藝術的原因都源於兩位對我産生強烈影響的藝術家:達·芬奇和馬塞爾·杜尚,他們給我最重要的啟示是超越初級審美體驗的重要性,即藝術創作應超越作品外觀的淺表,去觸達更深層次的意義。”

——藝術家 托尼·布朗(Tony Brown)

北京SKP藝術大家系列——托尼·布朗(Tony Brown)展覽全景,圖片由藝術家及都市能量提供

  “當我第一次看到托尼·布朗(Tony Brown)在1980年代就做了那麼多類型、形式、體量且深入到數字結構內部展開的多媒體作品,被驚得目瞪口呆……今天,他的作品還是走在時代技術與思想的前沿,利用3D列印材料展現細胞合成的建構形態,讓我們更深入地體會與反思我們剛經歷、正經歷的世界以及人類自然與社會環境的變化。”

——策展人 羅怡

托尼·布朗(Tony Brown),《星團》,裝置,2024,圖片由藝術家及都市能量提供

15年前,藝術家托尼·布朗(Tony Brown)就已經開始著手創作一個有關物理學的作品系列,並在非常基礎的層面上研究中子星和生物細胞(細胞和恒星、宏觀與微觀)的幾何相似性。隨著思考的深入,藝術家發現它們之間的關聯性是一種理解宇宙的方式,也是一種理解我們的身體、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存在的方式。他知道自己不是第一個凝視宇宙並思考如此重大問題的藝術家、哲學家或科學家,也肯定不會是最後一個。

但不管怎樣,當時藝術家就決定以此為起點,將巴克敏斯特富勒烯的3D形狀(通常以建築師巴克敏斯特·富勒的名字命名為巴基球,是一種最常見的天然富勒烯)與常見逆轉錄病毒形狀進行數字混合,創作出一種類似細胞突變的全新結構。從那時起,這個作品系列一直在不斷地演進,直至在《星團》這件最新的作品中,托尼·布朗(Tony Brown)使用專門的3D數字軟體建模,然後向3D印表機矩陣輸出製作。這件作品的製作過程是一個重要的概念組成部分,因為它打破了傳統的雕塑製作和展示方式。他認為這是一個後數字化流程:設計數字文件,在多臺印表機上進行3D列印並組裝它們,通過標準化實現了定制化。

與該系列作品之前版本不同的是,在這個最新裝置中,托尼·布朗(Tony Brown)第一次直接使用燈光作為雕塑元素,以賦予其與星團類似的外觀。

托尼·布朗(Tony Brown),《一棵樹上的兩隻鳥》,數字影像裝置,2024,圖片由藝術家及都市能量提供

《一棵樹上的兩隻鳥》,就像星團裝置一樣,也使用專門的二維數字軟體,然後將數字文件輸出給機器人來繪製。因創作方式的類似,藝術家托尼·布朗(Tony Brown)認為這個系列也是後數字的,但又有別於3D裝置。這幅圖像出自一個作品系列,該系列圖像看上去很像由人激情揮灑而成的表現性繪畫,但事實上,如果仔細觀察,線條揭示的是相反的情況。這些圖就像圖靈測試,圖靈測試最初被稱為模倣遊戲,由電腦科學和人工智慧之父艾倫·圖靈設計並以其命名,是對機器表現出與人類相當的行為能力的著名測試。

《一棵樹上的兩隻鳥》是另一種集群式的存在:一棵枝繁葉茂的樹,一幅細胞/行星分佈形狀圖,以及象徵陰與陽的兩隻鳥。

北京SKP藝術大家系列——托尼·布朗(Tony Brown)展覽全景,圖片由藝術家及都市能量提供

北京CBD的車水馬龍與藝術家托尼·布朗(Tony Brown)創作的數字藝術景觀,通過北京SKP的藝術櫥窗融為一體,提示人們看不見的平行世界,呈現出生機無限的都市能量。

藝術家 托尼·布朗(Tony Brown)

藝術家簡介

托尼·布朗(Tony Brown),1952年生於英國,幼年隨家庭移居加拿大,70年代末在加拿大完成繪畫、雕塑、MFA(藝術碩士)專業學習,30歲即成為渥太華大學正教授。自1994年起,曾曆法國國立巴黎高等美術學院院雕塑系主任以及博士培養項目“塞納計劃”主任,博士生導師及終身教授20年,還曾兼任美國帕森斯設計學院巴黎分院前學術院長,現任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及視覺藝術高精尖創新中心首席專家、西安歐亞學院艾德藝術設計學院院長、北京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在持續數十年的傑出的學術生涯中,托尼教授曾應邀在加拿大、美國、亞洲及歐洲眾多頂尖的大學、藝術學院和機構演講和授課。

相比托尼·布朗(Tony Brown)作為藝術教育家的成就,他也是一位相對被當下忽視的寶藏藝術家。作為上世紀80年代初最早以尖端科技創作裝置作品的藝術家之一,他在80年代就進行了大量的數字多媒體裝置創作,1992年參加了卡塞爾文獻展。他的作品在諸多國際重要展覽及各大藝博會均有展出,許多代表作被加拿大、美國、亞洲及歐洲等諸多國際知名的重要國家美術館及私人收藏家展示並收藏,是享譽國際的藝術多媒體領域鼻祖級代表藝術家。

北京SKP藝術櫥窗系列

北京SKP作為高端奢侈品百貨,旨在重新詮釋購物魅力的定義,不斷創新,為顧客提供遠超百貨公司本身的美妙體驗。北京SKP藝術櫥窗系列定位為一個在城市公共空間中流動的藝術項目,邀請藝術家以商業櫥窗為載體呈現多元藝術作品。藝術櫥窗是藝術家與商業語境的對話,是一種新的跨界嘗試,它的實踐性和靈活性也拓展了傳統意義上百貨公司的邊界。


北京SKP藝術大家系列:托尼·布朗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