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在場—王式廓藝術扶持計劃暨第六屆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提名展”在山東美術館開幕

“在場—王式廓藝術扶持計劃暨第六屆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提名展”在山東美術館開幕

時間: 2024-03-31 13:29:14 | 來源: 藝術中國
快訊 >

開幕式合影

2024年3月30日,“在場——王式廓藝術扶持計劃暨第六屆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提名展”開幕式在山東美術館舉行。此次展覽由王式廓基金會、山東美術館、雅昌文化集團聯合主辦,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實驗藝術委員會主任、北京王式廓藝術基金會理事譚平,當代藝術家張曉剛,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山東美術館館長楊曉剛擔任學術指導。以“在場”為主題,聚焦于當今複雜而充滿活力的時代現場,並強調個體存在的價值。此外,展覽從北京移師山東,不僅是對王式廓先生的致敬,也是項目發展的新篇章。

本屆提名展邀請15位藝術界重量級嘉賓組成提名委員會進行提名,5位初評評委在提名委員會推薦的優秀候選者中遴選出入圍藝術家:胡尹萍、李怒、劉海辰、劉佳玉、馬文婷、童昆鳥、辛雲鵬、張文超、朱璽、張沐辰、無聲合唱團。開幕當天結合藝術家對創作理念的闡釋和表達,由終評評委評選出年度藝術家。

雅昌文化集團數據網際網路總經理萬林,西貝餐飲集團董事、北京王式廓藝術基金會理事張麗平,年度藝術家劉佳玉,“特別扶持項目”無聲合唱團發起人李博,北京王式廓藝術基金會理事譚平合影(左起)

其中年度藝術家由劉佳玉獲得,本屆提名展還增設了一個“特別扶持項目”,由無聲合唱團獲得。無聲合唱團從心靈的感動出發,以平等、互助為宗旨,在聽覺和觸覺中尋找通感,讓聽障少年們奇妙的發聲並組成“無聲合唱團”。本屆提名展增設的“特別扶持項目”,呈現了王式廓藝術扶持計劃深厚的人本精神和對社會多元群體的深切關注。該計劃始終堅守“在場”的理念,希望通過藝術的力量,促進社會的包容性和理解,提升個體的價值和尊嚴。王式廓基金會通過這一計劃,不斷推動藝術與社會的互動,鼓勵藝術家們深入生活、關注現實,用藝術作品反映時代的聲音,傳遞積極的社會資訊。基金會的這一舉措,不僅為藝術家提供了展示和成長的舞臺,也為公眾提供了理解和感知藝術的窗口,進一步彰顯了藝術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

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實驗藝術委員會主任、北京王式廓藝術基金會理事譚平,當代藝術家張曉剛,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山東美術館館長楊曉剛,西貝餐飲集團董事、北京王式廓藝術基金會理事張麗平,西貝餐飲集團創始人、董事長賈國龍,中國當代藝術家費俊,北京王式廓藝術基金會執行秘書長李蕾,雅昌文化集團數據網際網路總經理萬林,雅昌藝術網&藝術頭條總編裴剛,以及來自山東的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張望,山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劉明波,山東畫院院長常朝輝,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造型學院院長劉寧,山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美術學院副院長吳磊,入圍藝術家張文超、馬文婷、朱璽、張沐辰、劉佳玉、無聲合唱團發起人李博等嘉賓出席此次開幕式。山東美術館黨總支專職副書記王吉永主持開幕式。

山東美術館館長楊曉剛致辭

山東美術館館長楊曉剛在致辭中講到:春意盎然的3月,我們齊聚山東美術館,共同感受青年藝術家們獨特的個性魅力。本次展覽旨在支援和激勵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在藝術道路上的創新與探索。展覽涵蓋了繪畫、雕塑、裝置和影像等多種形式,展現了藝術家們對歷史、現實和未來的深刻反思與展望,豐富了我們對當代青年藝術家群體的認識。

山東省作為文化大省,擁有深厚的歷史底蘊。近年來,借助山東美術館新館的建成和開放,我們既堅守傳統文化之根,又積極拓展當代藝術領域。通過推廣優秀傳統文化和組織當代藝術活動,我們不僅豐富了美術生態,也滿足了觀眾多樣化的審美需求,對促進地區文化多樣性和社會發展産生了積極作用。

在青年藝術家的培養上,我們推出了“青未了”和“藝彩新鋒”等品牌展覽,致力於發掘和支援青年美術人才,展現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對山東的探索。我們鼓勵青年藝術家緊跟時代步伐,踐行創新,以增強本省的美術創作力量,推動山東美術事業邁向新高度。多年來的努力已見成效,展覽的影響力也在持續擴大。最後,我們誠摯歡迎各位藝術家和觀眾蒞臨山東美術館,期待您的寶貴意見,以助我們不斷優化和推進展覽工作。

北京王式廓藝術基金會理事長孟祥軼視頻致辭

北京王式廓藝術基金會理事長孟祥軼因工作原因無法到場,特意通過視頻的方式錶示他對本屆提名展的關注和祝賀,他表示:今日的濟南,春風和煦、萬物竟澤,我們在山東美術館迎來了這個別具意義同重要的時刻,王式廓藝術基金會成立之初,即發起了“王式廓藝術扶持計劃暨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提名展”,旨在為有藝術才華,勤奮執著,並在藝術造詣上有一定基礎的成長期藝術家提供展示、獎勵的機會,同時為藝術家和藝術愛好者打造交流平臺,希冀以此激勵藝術家創作,發掘時代藝術人物,反映時代面貌,並讓更多人了解藝術,參與藝術,支援藝術事業。

時值王式廓先生逝世50週年之際,“王式廓藝術扶持計劃暨第六屆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提名展”首次從北京來到山東,于王式廓的家鄉舉辦,不僅是對王式廓先生的致敬,也是此藝術扶持計劃的進一步延伸。為此,我代表王式廓藝術基金會感謝山東美術館、雅昌文化集團的合力推動!感謝所有評委老師及各位工作人員的不吝付出。

循跡發端于2016年的“王式廓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提名展”,是一條長達八年的時間線,我們誠然無法編織起它的完整脈絡,仍在真實的時間年輪和真摯的感念反饋中,映照出了王式廓先生作為美術家與藝術教育家的赤子情懷、與青年藝術家們清晰可見的成長印記。

本屆“王式廓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提名展”,以多元化的作品與豐富的藝術表達,展現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觀照時代面貌的創作與“在場”,也間接投射王式廓藝術精神對於時代藝術人物的激勵與“在場”,讓人感受到了跨越時空的不滅能量在此凝聚發光、交相輝映。

評審學術委員代表譚平致辭

評審學術委員會代表譚平在致辭中談到:作為評審專家代表,我在參與本屆提名展的評選過程中深刻體會到,與往屆相比,這次的評選充滿挑戰,作品的多元化和創新性,涉及繪畫、裝置、數字媒體等多個領域,使得選擇過程變得複雜。評委們在深入討論後,依據作品與“在場”概念的關聯以及現場效果的獨特性,最終達成共識,選出了契合五位評委以及基金會理念的藝術家。在此過程中,我們不僅考慮了藝術家當前的成就,也考慮了他們未來在藝術領域的持續影響力。我衷心感謝所有評委和藝術家的貢獻,並期待繼續得到專家們對王式廓藝術基金會的支援。

展覽學術指導吳洪亮致辭

展覽學術指導吳洪亮在致辭中表示:在今日山東美術館舉行的終評評審中,我深感榮幸與感慨。譚平院長之前提及的評委們的糾結,反映了在有限時間內取得如此成果的不易,這背後離不開各方同仁的協作與支援。

這是一個有性格的扶持計劃,它特別重視那些堅持藝術創作十年以上的青年藝術家,堅持是進入評審邏輯的關鍵。此外,優秀的作品必須在現場展示,否則將處於不利地位。這個提名展的評審還要求藝術家現場陳述,意味著藝術家不僅需要創作才能,還需具備跨界傳播能力。王式廓扶持計劃是對藝術家綜合素質的考量,優秀的藝術應將現場的複雜性與歷史未來相結合,以純凈感人的方式呈現,將複雜性轉化為共識,從而成就偉大的藝術創作。

入圍藝術家合影

主題論壇現場

論壇由雅昌藝術網&藝術頭條總編裴剛主持

展覽主題論壇也于開幕當天在山東美術館同步舉辦。論壇嘉賓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實驗藝術委員會主任、北京王式廓藝術基金會理事譚平,當代藝術家張曉剛,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就“‘在場’與歷史情景的對話”展開對談,論壇由雅昌藝術網&藝術頭條總編裴剛主持。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首先談到“在場”意義:王式廓藝術扶持計劃及其展覽在山東美術館的成功舉辦,讓我們深刻體會到“在場”的重要性。在過去的評審中,我們未曾如此強烈地感受到物理空間交流的珍貴。五年前,我們未能預見到今日世界的變遷,疫情的暴發讓我們認識到世界的多變和我們認知的局限。

本屆展覽來到山東美術館舉辦,這裡是王式廓先生的故鄉,歷史的“在場”賦予了這次展覽特殊的意義。當我們站在山東美術館,提及王式廓的名字,回顧他的作品,再反觀今天藝術家們的創作,我們意識到“在場”本身就是一種價值。今天,青年藝術家們分享的作品展現了中國年輕一代藝術創作的成熟狀態,為我們提供了觸摸和感知中國藝術發展可能性的窗口。

觀看展覽和評審過程中,無論是譚平老師還是張曉剛老師,我們都不禁對藝術家們的作品發出感嘆,這些感嘆對每位在場的藝術家和朋友都具有不同的意義。我們討論了藝術本身的問題以及藝術圈的劃分問題。我特別讚賞王式廓藝術基金會在譚平老師的引領下,能夠迅速調整評審邏輯,充分體現了“在場”的價值。理性與“在場”的感性激發和化學反應共同作用,讓我們見證了一場不同尋常的評審和展覽。

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實驗藝術委員會主任、北京王式廓藝術基金會理事譚平

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實驗藝術委員會主任、北京王式廓藝術基金會理事譚平接著分享道:曾經,我們簡單地認為成為老師是件容易的事,渴望成為引領者,指導學生如何畫得更好,規劃他們的未來。然而,現在當我們面對學生,談論未來變得困難重重。

我記得在2022年1月舉辦了一場名為“告別未來”的展覽,其實質是告別2022年。那一年,我們以告別的心態面對未來,這不僅讓“在場”的意義得以顯現,也讓我們意識到未來並非單一,而是多元的。無論是馬斯克的火星探索,扎克伯格的虛擬世界,還是選擇隱居深山,未來有無數種可能。

對我個人而言,我總是思考過去和未來,探索我的努力方向應該是什麼。這種認識對於教育至關重要。當前學校教育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對我們作為老師的角色和方法也提出了新的啟示。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在“在場”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面對多元的未來,併為他們的未來探索提供支援和指導。

當代藝術家張曉剛

當代藝術家張曉剛分享道:我有幸參與了王式廓藝術扶持計劃的多屆評審,每屆都有其獨特之處。在這個過程中,我深感自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人。青年藝術家們的活力與創造力總是給我帶來驚喜,讓我體會到藝術的無限可能。藝術無定式,獲得“年度藝術家”並非衡量藝術價值的唯一標準。我贊同吳洪亮老師的看法,該扶持計劃特別關注那些堅持藝術創作十年以上的藝術家,這不僅是對他們藝術生涯的認可,也是對他們藝術人生的肯定,這種肯定對藝術家極為重要。

評審經歷讓我意識到,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藝術生涯是否創造了長遠價值。許多藝術家的堅持給了我極大的鼓舞。此外,我特別欣賞“在場”這一主題,它在疫情背景下具有特殊的意義。從藝術家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們對“在場”概念的多樣反應和深刻理解。今天的展覽展現了藝術家們的優秀才華,提名委員會和評論家們的辛勤工作令人印象深刻。我尤其被展望所寫的推薦信所打動,他以同代人的角度,真實地表達了對藝術的感受和理解。儘管不同代的藝術家作品可能難以完全理解,但他們藝術的發展和前進是顯而易見的。王式廓藝術扶持計劃擁有這樣一支強大的推薦和評論團隊,體現了基金會的號召力和堅定的價值觀,這讓人深感欣慰和敬佩。

嘉賓觀展

展覽現場

此次展覽在山東美術館的成功舉行,見證了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的成長和各方力量持續“在場”所帶來的新動力。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至2024年4月7日。

“在場—王式廓藝術扶持計劃暨第六屆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提名展”在山東美術館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