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金庸百年誕辰紀念|任哲:用當代藝術語言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金庸百年誕辰紀念|任哲:用當代藝術語言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時間: 2024-03-22 11:32:32 | 來源: 藝術中國
快訊 >

任哲 雕塑《成吉思汗》香港中環愛丁堡廣場現場

“凡有華人地方,就有金庸讀者。”金庸,這位武俠小説的宗師,以其波瀾壯闊的武俠世界和深入人心的俠義精神,影響了數代華人。他的作品不僅具有文學價值,更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哲學和人文精神。在香港這個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金庸的作品更是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深深烙印在香港市民的心中。

2024年是金庸先生的百年誕辰。3月15日,正值金庸先生農曆生辰(二月初六),“俠之大者——金庸百年誕辰紀念”活動在香港中環愛丁堡廣場啟幕。該活動通過一系列跨界合作,融合文化、藝術、創意、及教育的精彩活動,打造獨特文化體驗,向世界展示“俠之大者”不朽經典,説好中國故事。

雕塑家任哲素來以武士形象的藝術作品廣為人知,在金庸家族的授權下,他歷時4年,共創作了36尊金庸小説中的角色人物雕塑。在“俠之大者——金庸百年誕辰紀念”活動中,這些雕塑作品分別亮相於愛丁堡廣場的“江湖盛匯”與香港文化博物館的“任哲雕塑展”,免費向公眾開放。同時,任哲還為金庸先生創作了雕塑銅像,由金庸家族捐贈並永久陳列于香港文化博物館的金庸館。活動啟動前夕,藝術中國採訪了本次活動的創意人才、雕塑家任哲。

任哲 雕塑《周伯通》香港中環愛丁堡廣場現場

藝術中國:怎樣的機緣讓您參與到金庸百年誕辰紀念活動中來?金庸先生對您有怎樣的影響?

任哲:我在2020年的時候得到了金庸家族的授權,創作金庸武俠小説中的人物形象。從那時開始籌備,一直到今年,歷經4年,恰好在金庸先生誕辰100週年的時候將作品呈現出來。我非常感謝金庸家族能給到我這次機會。在這個項目的過程當中,也得到了社會各界很多仁人志士的幫助和鼓勵。

金庸先生的小説其實伴隨著我整個青年的成長階段。他對我的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我也希望把這一份人生觀和世界觀,傳遞給新的年輕人,讓金庸小説中傳遞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精神在一代一代的年輕人中得到傳承和發揚。

任哲 雕塑《楊過》《小龍女》青年版 香港中環愛丁堡廣場現場

藝術中國:您如何從原著中遴選出人物進行創作?

任哲:金庸先生的小説,浩如煙海,人物眾多。在創作過程中,如何從中挑選人物,讓大家對耳熟能詳的一些人物形象能有共鳴,這都是非常難的。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令狐沖和張無忌,如何把他們的狀態表達好,是我在整個創作中一直思考的。

關於人物的篩選,大部分我們還是選取了金庸先生筆下大家耳熟能詳的一些人物形象。希望觀眾在看到作品的時候,産生一定的共鳴,進入到金庸的武俠世界當中。我希望還是把“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精神進行傳承和表達。這次的作品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一部分是表達兄弟之情,即人跟人之間的相互託付于信任,一部分是忠貞不渝的愛情和互相扶持的過程,更重要的是表達家國情懷的胸懷和感情。

任哲 雕塑《郭靖》《黃蓉》 香港文化博物館現場

藝術中國:相比之前的創作,您本次的創作有哪些提升與突破?

任哲:首先從創作的題材來講,過去的我的人物形像是屬於符號性和抽象性的,這次是首次具象人物形象的描寫。大家能看出這個人物是誰,因為他背後有他的故事系統和情緒情感。同時還有人物後面背景的塑造,也需要和我們心目當中的人物對上號。

第二,從表達的形式上,我原先的作品相對都是單一作品,但是這次增加了群組性的人物,它需要人物形象之間的相互搭配和穿插關係,從製作的的方式和技巧來講,它比一個人物相對來講要難一些。

第三,是作品的體量和數量。金庸先生的小説浩如煙海,裏面人物眾多,這個系列涵蓋了人物的青年、中年一直到老年,以及男性、女性和不同的朝代。因此,對整個的創作來講,它對知識儲備系統和資料參考系統的要求,都要比之前創作的難度要高。

因此在整個的創作過程當中,第一年的時間基本上是在讀小説、看電影,參考各種評論,還走進金庸先生的家人、朋友,去了解金庸先生創作的背景資料,從第二年著手進入到創作本身,開始有草圖、構思和一些小稿,然後開始陸陸續續每年有幾件作品誕生的狀態。

任哲 雕塑《楊過》《小龍女》 香港文化博物館現場

藝術中國:在這次為金庸先生小説中的人物塑像的過程中,融入了您怎樣的思考?

任哲:我一直都是在用當代的視覺語言去傳播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家的工作非常像一個翻譯者,我們實際上是用當下時代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審美形式,把傳統的文化進行重新翻譯和梳理。我本身是一名80後,我們成長的年代是伴隨著很多電影、動畫、漫畫、遊戲和展覽等,所以在我的很多的作品裏面也能看到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一些印記,與一些美學符號。

我一直創作的主題是武士的形象,武士講究的是自己和自己的一個對話,講究的是不斷超越自己的一個過程,但“俠之大者”其實是人和別人的一個狀態,這與跟中國傳統文化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一樣的境界,我也希望能通過這個展覽,讓自己不斷的提升,同時把自己的一些領悟帶給大家。

任哲為金庸武俠人物繪製的形象草圖 香港文化博物館現場

藝術中國:在創作過程之中,您對金庸先生的認識經歷了怎樣的發展和變化?為何想到為金庸先生銅像?

任哲:我從小都非常崇敬和敬佩金庸先生。在這次的展覽籌備之中,又重新溫習了金庸先生的著作,也聽到了很多評論家的採訪和報道,更重要的是,我也走近了金庸先生的家人和朋友,了解了金庸先生為人與日常生活中的瑣事,讓我對他更加的敬佩。平凡的人,因為做了不平凡的事,因而成就了一個偉大的人。金庸先生之所以能創作這樣的作品,是因為他的性格和為人。他在創作當中,也把自己融入了小説的人物裏,我在創作的時候,也盡可能把金庸先生不平凡的人生和俠義心腸表達出來。

創作金庸先生銅像是為了向金庸先生進行致敬。這尊銅像將永久陳列于香港文化博物館的金庸館中。在選擇金庸先生的形象的時候,也經過反覆多次的溝通和研究,最後選擇了金庸先生家人最喜歡的時期,同時也是大眾對他印象最深刻的時期進行了創作。

任哲創作金庸武俠人物的過程泥稿 香港文化博物館現場

藝術中國:作為一名藝術家,您認為在推廣中華文化的過程中擔負著怎樣的責任與使命?

任哲:我覺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作為一名文化的工作者,在中華文明復興的時期,我們應當肩負起一種傳承和發揚的責任。首先要把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繼承下來,借助國際化的形式和渠道,把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再梳理與再創造,然後通過一點一滴的文化交流、傳播、展覽去踐行。哪怕一尊小小的雕像都能讓它形成一個有機的系統,讓更多的人們了解中國文化、喜歡中國文化、理解中國文化,用中國文化去指導人生。

“俠之大者——金庸百年誕辰紀念·任哲雕塑展”現場

金庸百年誕辰紀念|任哲:用當代藝術語言傳承優秀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