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五感,走進這些無所不包的藝術空間
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連日的好天氣催醒多個藝術展覽的到來,也喚醒了我們的身體和五感。通過更敏銳的五感,我們探索身邊的一切,與附近,與世界更好地互動和聯結。走進一個展覽意味著走進了一個社交空間,我們與作品共處一室,在空間裏看到、聽到、觸摸到、甚至回溯到,都能給予更充分的觀展體驗感,讓我們在互動體驗中與展示內容更容易達成情感共鳴。由此,近來我們看到越來越多愈發熱鬧,而無所不包的藝術現場。
區別於白盒子般的標準範式,本週推薦的展覽都在空間展陳方式上做了獨具呈現。基於人類的感知經驗,在空間中構造以色彩、燈光等為內容的環境語言,還能和作品、場景、事件一起産生敘事性的故事,也正回應了列斐伏爾關於空間生産的理論:空間作為一種互動性的或者追溯性質的産物,它介入于生産活動本身之中。
展覽空間裏可以放置複製窟,使得觀眾能未至石窟卻能夠身臨其境般觀看充滿著傳奇色彩和厚重的歷史故事;也可以形塑空間使之成為一個劇場,觀眾走進其中就是演員;在更實驗的展覽裏觀眾熟悉的鑒賞、觀看、審美,藝術家的造型、構成都被拋去,直接衍生出藝術家和觀眾的“參與”和“行動”;設計團隊結合視覺和互動式演示方面的獨創技能,創建了看似複雜,但氛圍很友好的互動環境,可以沉浸式展示一個作品的發展,一個空間的歷史。早春三月,期待我們都能調動五感,尋找與世界更好的聯結方式!
1.絲綢之路藝術大展
展覽海報
展覽現場
繼轟動一時的“文明的印記:敦煌藝術大展”之後,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又將推出年度大展 “文明的融合:駝鈴聲響——絲綢之路藝術大展”聯合國內外60余家文博和文化藝術機構,為觀眾呈現一場絲路藝術盛宴。
此次大展將以5000平方米的超大展覽面積展出500余組/件文物及現當代、新媒體藝術作品等各類展品,其中各級文物400余組/件,特別包括複製窟5座,使得觀眾能未至石窟卻能夠身臨其境般觀看充滿著傳奇色彩和厚重的歷史故事,沉浸式置身於“絲路時空”。
展覽時間:2024年1月13日-2024年7月13日
展覽地點:民生現代美術館
2.定量與隨機——錢喂康的1990年至1996年
展覽海報
“定量與隨機——錢喂康的1990年至1996年”展覽現場
自2017年以來,中間美術館通過數個研究項目不斷地重返中國當代藝術的歷史現場,“定量與隨機——錢喂康的1990年至1996年”也是此次聚焦的重要的藝術史案例。錢喂康從1982年至1987年間在上海當過五年多的鍋爐工人。在此期間,喜歡現代主義詩歌和激進的寫作。1993年至1996年,錢喂康開展了一系列用測量工具來量化感受、經驗和主體的創作。
展覽通過復原錢喂康從事視覺藝術創作期間的所有作品,特別展示作品方案和文獻來使觀眾能夠觀看到藝術家工作的現場及其時藝術情境。展覽中的所有作品均由中間美術館在沒有藝術家參與的情況下根據照片臨摹、複製,展覽結束後也將全部銷毀。
策展人:劉鼎 盧迎華
展覽時間:2024年3月3日-2024年5月19日
展覽地點:中間美術館
3.虛時而行
展覽現場
副本製作的部分小冊子 攝影:huol
展廳使用了從中間藝術區周邊文印店及辦公室收集到的幾十個A4、A3複印紙箱,在書架上結構成洞窟般起伏的新空間,內中放置著副本製作的書目、日常生産的物料、多年來策劃或參與的活動海報,及手稿、藏書票、貼紙等。每隔兩周,展覽將結合不同主題更換十五種左右的書目,第一期是來自詩人、美術史教師陳珂生前的收藏。
策展人:那榮錕、馮俊華
展覽時間:2024年3月3日-2024年5月19日
展覽地點:中間美術館
4.張文超:隱在一座劇場裏經過
展覽海報
漫遊式互動遊戲裝置,聲音、遊戲程式,尺寸可變,2021(程式截圖)
作為張文超在北京的首次個展,本次展覽共展出了他近年創作的十件組影像、交互影像裝置、布面油彩+投影動畫、互動遊戲和數字版畫等,以及他最新進行中的太空藝術創作,探索自身藝術創作與宇宙之間邊界關係的認知和可能性。
在這次展覽中,張文超通過虛擬與現實的互文嵌套,歷史敘事與個人想像的巧妙對接,並融入了宇宙、幻想、推演、懸疑等元素,創造出一幕幕奇異和沉浸感的多重視域。他根據東京畫廊+BTAP的空間結構,將整個展覽設置為劇場的概念,通過序幕和五場劇目的片段,將參展作品進行了自主導航和交叉漸進,營造出蒙太奇般的漫遊體驗,戲劇化的衝突感受,以滿足著線上群體對新鮮故事的好奇與慾望。由此建構了他的“流行劇本”,抑或也是他始終視覺演繹著不斷變異的“無限劇場”。
學術主持:徐冰
策展人:馮博一
展覽時間:2024年3月16日-2024年4月30日
展覽地點:東京畫廊+BTAP
5.鄭路:“科洛西姆”遐想
展覽海報
展覽現場
“令人産生一種聯想,同樣也是一種關係和互動的呈現。”——鄭路
鄭路曾無數次地想像一名觀眾站在作品內部觀看的體驗。在這個過程中,他愈發覺得除了比例關係,觀眾身處其中所産生的看與被看的關係同樣也是這件作品闡述內容的核心,這引發了他有關於羅馬競技場(Colossum)的遐想。
如何在現實中傳遞他的想像,繼來引導參觀者關注視覺維度的變化,展開對微觀與宏觀之間關係的思考,七木空間呈現藝術家這一件以不同尺度、依據空間特別定制展示方式的作品。科洛西姆可以是黑匣子劇場,整個劇場都是表演空間,表演空間與觀演空間是互動關係,這裡沒有演員,觀眾自身就是演員……
展覽時間:2024年2月2日-2024年3月31日
展覽地點:七木空間
6.講——堂
展覽海報
“講———堂”是一個多面向的持續性項目,模糊了展覽、劇院、夜店和集體學習空間等的場域的界限,將美術館展廳轉化為全年開放的活動場所。 “講———堂”回溯其歷史根源,將1933年的講臺改造為一個上海劇場。項目由居住在柏林的新加坡藝術家黃漢明全新的委約創作《上海科幻戲曲的舞臺布景設計》裝置作品作為常設,並在每個月亮相一個全新“場景”來配合發生在現場的多類型活動。
參展藝術家:黃漢明、鳳梨核、鄭可、董龍躍、梁子涵、向在榮、Karachi LaJamia、安吉拉•迪馬尤加(Angela Dimayuga)、孫大肆、王莫之、何銳安、陳璽安、佩恩恩 、Eastern Margins以及更多藝術家有待宣佈。
展覽時間:2024年3月23日起(持續項目)
展覽地點:上海外灘美術館
7.多維體_Rhizomatiks_2023
展覽海報
展覽現場
《邊界》, Rhizomatiks, 2021
在當今多變、複雜和模糊的世界中,人類生活搖擺在虛擬與現實之間。我們可感與不可感知的世界,隨著技術的發展而不斷交疊,衍生出新的內含。Rhizomatiks正是以多種角度去進行感知邊界的探索:他們與各類國際表演者的合作,創造出新的身體視覺藝術;而他們與科學家和研究人員(包括神經科學家和天文學家)的“研究”合作,通過數據的可視化使看不見的事物變得觸手可及。展覽呈現融合虛擬與現實體驗的作品。數字技術的應用使Rhizomatiks的創作與現實相連,使展覽成為一件與世界變化實時共鳴的“實驗室”。
策展人:長谷川祐子
參展藝術家:藝術團體Rhizomatiks
展覽時間:2023年12月10日-2024年4月7日
展覽地點: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
8.大衛•霍克尼: Bigger & Closer
展覽現場
Lightroom首爾于 2023 年底在首爾開業。作為繼倫敦之後第二個舉辦大衛•霍克尼:更大和更近的場地,在首席執行官 Hyung-Teh Do 的領導下,Etnah Company和Lightroom首爾通過數字技術將藝術提升到另一個層次,併為觀眾提供一個享受和參與藝術的環境。本次展覽是大衛•霍克尼60年來藝術世界的沉浸式展覽,結合了繪畫、攝影和視聽。霍克尼親自參與了展覽的策劃,並與製作團隊合作了三年,打造出涵蓋他作品整個世界的感官體驗。藝術家親自解説展覽,講解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意圖,讓你在欣賞作品的同時,一睹大師的藝術視角和細緻入微的細節。該展為沉浸式視頻展覽,重復播放約50分鐘的視頻,可以自由觀看,沒有進出時間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