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武一杉、原曉軒雙個展呈現“內在景觀”

武一杉、原曉軒雙個展呈現“內在景觀”

時間: 2024-03-13 10:11:54 | 來源: 藝術中國
快訊 >

展覽海報

2024年3月9日,“內在景觀——武一杉、原曉軒雙個展”在大千畫廊開幕。展覽借“景觀”一詞在語義層面的演變叢生,將暫且消抹去界限、存在過歷史當中的文化符號、社會現象,並置於此。現場展出作品共30余幅,含括絹本設色、紙本設色、影像等媒材,在“生息”“審視”“靈獸”系列,以及“城市”系列當中,沉浸、疏離與穿越感不念而生。看似相去甚遠的叢林險魅、都市繭房,逐漸在一種被動對視中,浮現雙方背後彼此陌生而熟悉的隱約印記。展覽面向公眾開放,並持續至4月13日。

展覽現場

前言

文/亞冬

內在景觀,軀體以外的“第三層皮膚”。

景觀一詞,約在二十世紀初分化出人文文化與自然地理的不同面貌。較早由美國地理學家卡爾·奧特溫·索爾 (Carl Ortwin Sauer)開始提出並強調這一概念當中的文化轉向。其後,哲學、社會學縱深發展,新思想與論據刺激擴展人類景觀閾值。如曠野了然於心,城市或自然不再作為人們提及“景觀”的唯二指涉,其所適用的語言環境,也從城市、鄉村的地理範疇隨之延伸至“非物質”層面。

展覽現場

“內在景觀”,作為展覽主題,借“內在”“景觀”詞項的邏輯對立及兩位年輕藝術家的各自轉譯,映射這一“非物質”存在的切膚真實與途徑矛盾。與以時間為節點的間躍性不同,這裡,“景觀”所涵括的是一種更加內在,聯繫更加緊密的存在:歷史、當下與未來。一方面,藝術家武一杉由內向外探究古今景觀嬗變下的“身份認同”,在借太陽神鳥、深海魚草、象徵獨立與智慧的女性隱喻、暗藏張力與危險的利齒戰器等意象的並置敘事中,剝析景觀對“自我”的烙印;另一方面,藝術家原曉軒將自我置身都市嘈雜與街角人群,他以界畫寫景,由外向內思考城市浪潮下“個體命運”的落定與去處。

展覽現場

從古老青銅器皿的紋樣到鋼筋混凝土上的霓虹,展覽嘗試以一種更為體驗性的表達,刻畫及叩問當代個體生命的景觀原野。同時,在更加廣泛的歷史語義下,通過畫面當中的多重身份與時空重疊,我們也試為傳統水墨山水之可居、可遊,楔入一場當代社會的個性行走。

展覽現場

眼下,當AGI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對真實世界的平行生成,漸次啟動新的景觀,面對不可避免的社會異化、漂泊無定的生命狀態、集體認同的崩塌重塑……內在語言景觀正捍衛主體敘事的絕對忠誠,它們猶如物理維度的僅存詩意,記錄歷史,也進化理想。它們是自我的,隱秘的;是群體的,顯像的;是生物的,本能的;是馴化的,文明的。

展覽現場

武一杉 雨後 50cmx80cm 絹本設色 2024

武一杉 海棠依舊 50cmx50cm 絹本設色 2023

武一杉 絲路文脈  150cm×150cm  絹本設色 2019

原曉軒《夜-燈》no.4   21cm x 16cm 紙本設色 2021年

原曉軒 《城-夜行》 紙本設色 58cm x 58cm 2018 年

原曉軒 《城-界》  120cmx120cm 紙本設色 2017 年

武一杉、原曉軒雙個展呈現“內在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