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共貫與多元:35位當代藝術家群展將在中國美術館舉行

共貫與多元:35位當代藝術家群展將在中國美術館舉行

時間: 2024-03-04 09:13:17 | 來源: 藝術中國

“共貫與多元:當代繪畫藝術新樣態”新聞發佈會現場

2月28日,“共貫與多元:當代繪畫藝術新樣態”展覽新聞發佈會在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舉行。“共貫與多元:當代繪畫藝術新樣態”展覽由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易英擔任策展人,王靜、袁佳維擔任執行策展人,將於4月6日至4月16日在中國美術館一層 3、5、7、11號展廳展出。

此次展覽邀請了來自中國大陸、中國香港與中國台灣地區的 35位架上藝術家,包括:蔡澤濱、陳飛、陳作、陳可、崔潔、段建宇、韓冰、郝量、黃宇興、賈藹力、梁遠葦、劉聰、劉曉輝、陸超、歐陽春、蒲英瑋、邱瑞祥、仇曉飛、宋琨、蘇予昕、孫一鈿、唐永祥、王光樂、王邁、王興偉、王伊芙苓韜程、韋嘉、夏禹、謝南星、徐華翎、禤善勤、薛若哲、閆冰、張業興、張子飄(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作為近年來,中國當代繪畫藝術以學術主題的策展方式在中國美術館的一次重要亮相,本次展覽將呈現35位藝術家,35件力作。這批活躍在當下的藝術家年齡跨度從70後到90後。藝術家們將憑藉最誠摯的創作成果,向廣大的公眾傳遞藝術創作的鮮活生命力。回溯中國當代藝術不算漫長的歷史,每一個切片式的展覽都可能構成中國當代藝術圖景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

美術史學者、藝術批評家易英教授

本次展覽的策展人——美術史學者、藝術批評家易英教授表示:“70後一代承接了 1980年代的現代藝術運動,擺脫了盲從與被動,將新的藝術語言和現實的中國經驗相結合,初步實現了現代性的中國表達方式。2000年以後,全球化的步伐深刻影響當代藝術的業態,請進來與走出去相互交融,國際語言與本土符號的貫通,打造了中國當代藝術與世界對話的形象。”

易英教授認為:“從70後到90後,勾勒出的恰恰是 2000年之後的中國當代藝術的變化軌跡。如果説 70後藝術家在創作意識中更多是嚴謹和理性,注重整體性、歷史性、敘事性、文化性、精神性的話,那麼 80後和 90後藝術家則更注重個體敘事、個體經驗,在視覺上呈現出具體化、彌散性、不確定性。

執行策展人王靜

執行策展人王靜表示:“我們將 35位藝術家的繪畫實踐重新納入繪畫媒介的傳統之中,觀察‘新樣態’所具有的特徵,也期望帶來更廣泛的探討。”鑲嵌在時代中的個體,每一個都是獨一無二的樣本,他們將生存經驗淬煉于自我的創作中,聚焦的是當下,面向的是未來。

執行策展人袁佳維

35位藝術家的創作實踐圍繞繪畫這一最樸素、最原始的媒介展開。“他們的繪畫實踐融合了不同傳統、類型、圖像來源以及形式方法的要素,又利用了媒介本身的情境動力,在看似無關的要素之間建立聯繫並跨越邊界,以證明繪畫在視覺資訊逐漸飽和的當下,如何作為一種具有生命力和突破性的技術而具有最為基礎、本質的價值。”本次展覽執行策展人袁佳維總結道。

易英教授、王靜與袁佳維,將從歷史化與尊重微觀的角度,以比較分析法出發梳理這些繪畫個案,結合建築師梁琛的展覽設計,在共性與個性之間訴諸中國當代藝術的內在特徵。

展覽出品人羅旭東先生提到,他深信,依託于厚重、燦爛的中華文明,中國當代文化一定會愈加煥發活力,以高昂飽滿、智慧遠見、真摯多元的姿態,展現在世界舞台中央。

從左至右:楊佳霖、孫一鈿、賀婧、梁琛、王光樂、袁佳維、易英、閆冰、王靜、羅旭東

配合本次展覽,還將推出一本集研究、批評和作品呈現為一體的研究性出版物。該出版物由藝術評論家和青年學者賀婧擔綱主編,邀請近年來活躍在中國現當代藝術研究領域和批評現場的多位重要學者、批評家和作者撰寫系列專題文章,深度挖掘和分析中國當代繪畫現狀及其背後的社會、哲學、美學與文化現象,為千禧年後 20年的繪畫作出詳盡的解讀,具備獨特的收藏與文獻意義。出版物由書籍設計師和出版人楊林青擔綱設計,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

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長兼CEO田霏宇在“共貫與多元:當代繪畫藝術新樣態”新聞發佈會現場致辭

“共貫與多元:當代繪畫藝術新樣態”協辦方畫廊周北京項目總監楊佳霖

“共貫與多元:當代繪畫藝術新樣態”參展藝術家王光樂

“共貫與多元:當代繪畫藝術新樣態”參展藝術家閆冰

“共貫與多元:當代繪畫藝術新樣態”參展藝術家孫一鈿

藝術評論家、青年學者、“共貫與多元:當代繪畫藝術新樣態”出版物主編賀婧

北京七九八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琛 

展覽“共貫與多元:當代繪畫藝術新樣態”出品人羅旭東

共貫與多元:35位當代藝術家群展將在中國美術館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