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200多年來,人類與植物如何在建築空間內共存?

200多年來,人類與植物如何在建築空間內共存?

時間: 2023-11-30 16:06:34 | 來源: 藝術中國
藝訊 >

《內在的自然》中文版封面

從19世紀英國客廳裏的蕨類植物,到20世紀30年代阿爾瓦·阿爾托赫爾辛基家中的花葉萬年青,再到位於倫敦攝政街一家時裝店內的生命墻,在過去的兩個世紀裏,植物與花卉在我們的私人和公共室內空間中發揮了複雜且重要的作用。

近日,《大設計》《唯有粉紅》作者,著名設計史學家彭妮·斯帕克最新力作《內在的自然:現代室內植物與花卉》中文版,近日由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出版。120幅高清圖片、大量一手材料,呈現設計視角下的自然社會史,講述200年建築空間中人類與植物共存的故事。

作者從人類環境中植物的視角出發,對國際現代室內設計展開研究,將人們對室內植物的興趣一定程度上歸因于城市化,以及最近幾年以來不斷迫近的氣候危機問題,這不斷提醒人們必須保持與自然世界的聯繫並尊重自然。雖然建築和室內設計風格隨著各種植物物種的流行而不斷發展,但人類將自然帶入室內的需求始終保持不變。 

《內在的自然》作者與中文版譯者的對話

汪蕓:彭尼·斯帕克教授您好,很高興在您最新的著作《內在的自然》(Nature Inside)中文版即將推出之際與您交流與這本書相關的問題!作為《內在的自然》中文版的翻譯,我非常榮幸也非常高興能在 V&A咖啡的威廉·莫裏斯廳與您展開這次對話。您選擇這裡作為我們談話的地點。請問能否從您的角度談談這個地點的特殊意義?在我看來,這裡是展示在英國以自然作為設計主題的傳統,及其對歐洲産生強烈影響的所在;同時,這也與您的個人發展軌跡息息相關。您曾經擔任V&A博物館和皇家藝術學院設計史研究生課程的負責人。

彭尼·斯帕克:是的,這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如果你環顧周圍的墻面,你可以看到威廉·莫裏斯的作品,他非常傾心於自然。運用自然作為擺脫19世紀歷史主義的一種方式。不過,這是自然的表徵。在我的著作裏,我試著去關注真實的自然,關注真正的植物。就我而言,這是一個重要的地方。因為在建構,並且之後成為 V&A和皇家藝術學院設計史碩士課程負責人的時候,我就是在這裡工作的。

汪蕓:我清楚地記得,我被這本書的內容深深吸引,以至於翻譯任務對我來説成為了一次寶貴的學習經歷。我們形成了這樣一種模式,既在我完成每一章的翻譯之後進行溝通,而不是在整本書翻譯完成之後把所有的翻譯問題積攢在一起討論。在這個過程中,我有一種感覺,您不僅僅只是在進行一項寫作任務。相反,這本著作是從您的思想中生長出來的,因為它是如此有趣且充滿了生機。記得在剛剛完成翻譯任務的時候,我問過您這個問題。您的回答證實了我的設想——這本書確實源於您的個人興趣,而且您已經為此工作了 10多年時間。請問您能否談談最初是什麼時候開始對這個話題感興趣,又是什麼時候産生將其發展成一本著作的想法的嗎?您的想法在這段時間裏經歷了變化發展嗎?

彭尼·斯帕克:是的,我用了很長時間來寫這本書。我想,我是在2007年左右開始的,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它確實是有機地産生了。我之所以意識到這一點,是因為我從事室內設計的研究工作,我意識到許多的室內空間都有植物。但並沒有人談論這些植物,它們被認為是非常膚淺的,因而被人們所忽視。所以,我想好吧,讓我開始來關注這些植物,看看它們意味著什麼。很快我就意識到它們非常重要。它們是女性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人與自然關係的一部分,而這是當下非常重要的一個主題。所以我開始尋找越來越多的圖像並著手做更多的研究。經過很長一段時間,逐漸發展成了一本書。這就是(這本書)出現的過程。

汪蕓:2021年,您的著作出版,正值席捲全球的疫情推動我們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將植物帶入家中。 2023年,約翰路易斯等大型購物中心內銷售植物的區域有明顯的拓展。有意思的是,在翻譯了您的著作之後,我開始能夠看到約翰路易斯和瑪莎百貨貨架上的植物所蘊含的複雜的歷史與文化意義。每一盆植物似乎都在和我訴説它的軌跡和故事。您寫作的力量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問您能簡單談談在書寫這本著作時所採用的方法嗎?

彭尼·斯帕克:是的,正如我之前所説的那樣,(這本著作的內容涵蓋了)很長一段時間。只有你足夠大膽(才會做這樣的選擇),真的。我想講述一段悠久的歷史。我想要一個按時間順序展開的故事。我希望真正涵蓋從 18世紀到如今的內容,因為只有當你這樣做的時候,才會開始洞見到差異、變化與意義。以前沒有人寫過有關(室內空間中)植物的文章,所以需要那麼長的時間。不過,後來我想要進行案例研究、即收集室內的樣本。在旅行和訪問一些地區的時候,我開始進行全球性的研究,發現了越來越多的案例。我也開始意識到這不僅僅是室內和室內設計的問題。這是關於人類與自然關係的更大的主題,所以我也開始著手研究這個主題。

汪蕓:您曾經提到,雖然以英語為主導的研究重點是西方世界,但是自然對中國文化的重要性一直吸引著您。尤其是幾個世紀以來,中國傳統園林展示了自然與文化價值的相互關聯。您願意借此機會對中國讀者説些什麼嗎?

彭尼·斯帕克:當然。對於中國文化、圖像學和中國園林我知之甚少,儘管我參觀過一些中國的園林,並且認為它們非常美。不過,我強烈地意識到中國文化與自然有著密切的、極具象徵意義的相互關聯,這種聯繫至少可以追溯到幾個世紀之前。因此,我希望我的書所傳遞的——主要是關於西方工業化世界的——資訊能夠與中國讀者産生一些共鳴以及相關性。

汪蕓:非常感謝,很高興與您溝通。

彭尼·斯帕克:很高興與你交談。


200年室內自然史脈絡與節點


·發明“沃德箱”


19世紀初,為了解決海外運輸中的植物保育問題,歐洲人沃德發明瞭一種適用於植物長途運輸的密閉容器,史稱“沃德箱”。它同時也是現代玻璃水族館的直接先驅。

·溫室:新的觀光地

19世紀中期,大型植物溫室成為上流社會的休閒新場所,來自熱帶叢林的植物散發著異域風情,野性的自然被馴化為審美意義上的娛樂對象。

·客廳叢林

19世紀中後期,植物和花卉從其依附的溫室搬遷到中産階級的家中,成為室內裝飾必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在這個時期,家的觀念開始興起,女性開始承擔主要的室內佈置勞動。

·“冬季花園”

19世紀後期,植物從中産階級的客廳擴展到城市的公共空間,從溫室轉移到冬季花園、展覽館和休閒綜合體。普通階層開始在被植物環繞的空間中購物、用餐、閒晃。

·現代主義柔化劑

20世紀初期,功能、理性被置於情感和感官體驗之上,儘管現代主義建築師有意從住宅中消除私人家庭的概念,卻使用植物柔化了堅硬的混凝土、鋼鐵和玻璃。

·陽光海岸新住宅

1945年之後,幾位歐洲移民建築師將現代主義理念帶到美國加州,西海岸的好風景模糊了住宅內外自然的邊界。

·新商業新綠洲

20世紀 60年代,美國戰後經濟繁榮,城市商業建築大量出現,植物和花卉被引入其中,以對抗城市工業化和商業主義,創造與世隔絕的內部空間,讓人賓至如歸。

·消費社會的心靈慰藉

1970年開始,人們從心理、身體和對環境産生益處的角度對室內植物和花卉進行大量研究,作為資本主義發展的工具,它們以前所未有的規模滲透到全球室內環境中。

佩妮·斯帕克教授簡介

佩妮·斯帕克(Penny Sparke)是20世紀最重要的設計史學家之一。她是英國金斯頓大學設計史教授,現代室內研究中心主任。她曾就設計史進行演講、策劃展覽、廣播和出版物,其中包括她自己的著作《1900年至今的設計與文化導論》(An Introduction to Design and Culture, 1900 to the Present)、《情境中的設計》(Design in Context)。

斯帕克教授撰寫了15本有關二十世紀設計的書。她還策劃了許多展覽,包括1990年在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舉辦的塑膠時代(The Plastics Age)。她的專業領域包括設計史、現代室內設計史以及設計與性別。伴隨2009年BBC2五集電視連續劇《設計天才》的播出,斯帕克的著作《設計天才》(The Genius of Design)于2010年出版。

她曾擔任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皇家藝術學院設計史研究生課程的課程主任。1999年,她加入倫敦金斯頓大學,並被任命為設計史教授。1999年至2005年期間,她擔任金斯頓大學藝術、設計和音樂學院院長,2005年至2014年期間,她擔任該校(主管研究和企業)的副校長。目前,斯帕克教授是皇家藝術學院的名譽高級研究員。並擔任設計史學會(Design History Society)出版物,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設計史期刊》(Journal of Design History)的編輯委員會主席。

譯者簡介

汪蕓,華大學美術學院研究生,並於2020年獲得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V&A)與皇家藝術學院(RCA)設計史聯合項目的博士學位。翻譯著作與學術論文有《設計的準則》《揚·齊休的企鵝歲月:經典書籍設計的復蘇》等。(本文圖文資料由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提供並授權使用)

200多年來,人類與植物如何在建築空間內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