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畫,作為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從誕生初期就與“複數性”“傳播性”密不可分。而在當代,藝術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係副教授付斌卻另辟蹊徑,他“以版為畫”,在創作中直接將刻製的“版”作為作品本身,通過手繪填色、立體製版等方式,不斷探索且延展著版畫的藝術邊界。在他的刻刀與畫筆之下,版畫與更多藝術形式聚合,釋放出更多的可能。
正如《美術》雜誌副主編盛葳的評價,“付斌將對版畫的認識和定義推至一個臨界點,既是版畫,但往外再跨一步可能就不再是版畫,通過在鋼絲上的行走來建構自己基本的藝術理念和形態”。
展覽大廳
2023年9月16日,“過程:付斌作品展”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展覽分三個單元,展陳了付斌近十餘年創作的60余件作品,描畫出藝術家跨越時空的創作心跡。
展覽嘉賓合影
在展覽的執行策展人段少鋒看來,展覽主題“過程”有四個層次的含義——它是時間的發展,是付斌十餘年作品的排演和匯總;它是空間的演化,是社會現場、工作場域變化對創作的影響,也是藝術家對“空間”關注的持續進化;它是理念的更新,體現出藝術家在處理版畫的學院傳統和個人經驗、時代經驗之間關係的成熟;它是創作的線索,呈現出付斌在藝術創作中線索的形成。
展覽現場
有意味的形式:從“刻而不印”到“印而不刻”
品讀付斌的版畫藝術,最大的特點是“刻”與“印”的分離。
傳統的版畫製作包含了草圖繪圖、雕刻製版、印刷複製幾個過程。其中“印刷複製”是體現版畫“複數性”的關鍵環節。而付斌在“地平線”“此時彼地”等一系列作品的創作中,有意把這個關鍵省略了。
彼時此地 木板綜合材料
在創作過程中,他先刻掉木板的部分畫面,以凸起部分構成畫面的主幹,在下凹的空間以手繪方式上色,再對凸起部分的痕跡進行打墨,使之呈現高飽和度的黑色。他放棄了版畫的複數性,不用紙張印刷,保留具有凹凸刀痕肌理的木板作為畫面本身,使其成為具有唯一性的綜合材料作品。
傳統版畫印製過程中常採用“套色”手法,留給色彩變化的空間有限,而手繪上色,可以將繪畫語言裏的色調、冷暖、筆觸和顏料的厚薄加入畫面,將版畫的間接表達與繪畫的直接表達融于一隅,讓版畫在繪畫性的更進一步。
綠影 木板綜合材料
綠影 細節
作品《綠影》尤其生動地展現出這種“繪畫性”。從畫面的左下角開始,付斌直接用畫筆暈染綠意的漸變,沿著這片恣意的綠蔭,油墨透明而典雅的光澤感與木刻粗獷概括的線條遭遇,卻又散發出恰如其分的和諧。
平行線系列之34 木板綜合材料
2003年,付斌來到中央美術學院版畫係求學,從石版畫的創作開始系統研習版畫藝術。四年後,本科畢業的他繼續留在央美版畫係攻讀碩士,這一時期,他已在認真思考版畫語言的創新,將版畫與繪畫結合是他找到的第一個突破口,由此他轉向了木版這個更靈活、更具創作空間的媒介。從《平行線》系列到《彼時此地》系列等,一幅幅風景“畫”從他的刻刀與畫筆下流淌而出。
格子墻 木板綜合材料
格子墻 細節
當這些作品已經成為他獨特風格的時候,付斌又開始了新的探索。
例如,他將版畫拼接成長方體,堆疊擺放在展廳中,讓作品同時兼具了繪畫、版畫和裝置的複雜屬性。
凸版印刷實驗系列 紙本版畫
此外,今年創作的現成品印刷系列作品,更是版畫藝術在觀念上的新嘗試。在作品《凸版印刷實驗系列》《凹版印刷實驗系列》中,外賣包裝袋或各類包裝盒成了付斌的創作主體,他採用凹版或凸版印刷的方式將這些生活中不起眼的物品呈現為作品。
展覽現場
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本次展覽的策展人張敢看來,取消了製版的過程,“這也是對版畫特有的程式性的一種突破”。付斌則提到,這一系列作品與之前的木質綜合材料作品“在觀念上是一種對應”,“之前的作品以木板製版與繪畫相結合,只製版不印刷,現在的印刷實驗系列是以版畫的印刷過程為媒介,著重呈現印刷美學”,只印刷不製版。
紅房子 木板綜合材料
這組“刻而不印”和“印而不刻”的辯證法,實則是付斌在版畫藝術之路上執著探索的腳步,在他看來,傳統版畫形式正被不斷邊緣化,如何承載這個古老藝術形式的永恒魅力,正是他們這一代版畫人有待審示和發現的課題。
展覽現場
被審視的城市:從“鋼鐵森林”到“精神圖景”
展覽第二部分:鏡像
城市中的人造景觀是付斌非常感興趣的創作主題,從最初的“平行線系列”到“別處的風景”抑或相近系列的作品中,描繪對象大多是城市中空無一人的街道、樓梯、臺階、建築門臉。人是都市生活的主題,當人的痕跡被抽離,這些城市中熟悉的角落變得陌生和蕭索,而這種“陌生化”的景觀被用來反映都市人的內心世界。
這些畫面並非典型意義上的“風景”,付斌説,他有意識地消除了典型性,力求通過描繪碎片化的建築局部來關注都市人陌生與疏離的精神狀態。
展覽第二部分:鏡像
付斌出生於20世紀80年代,他的青年時代經歷了中國速度最快、規模最大、程度最深的城市化進程。高效現代的都市生活有其光鮮、便捷、舒適的一面,然而,鋼鐵森林的快速崛起也難免讓歷經城市化的一代體察到一種記憶的割裂和環境的疏離。
36號樓 木板綜合材料
彼時此地系列 木板綜合材料
付斌在採訪中提到,他很喜歡在畫面中呈現人造的線條,如墻壁外立面、交通標識、門窗、電線等。借助木刻粗糲的黑色線條,在無人的畫面中展示人造力量的存在。採訪中,付斌還特意強調了“柵欄”和“隔離帶”這類在畫面中高頻出現的意向,它們的存在是為了保護人們的安全,但同時似乎也暗示著某種對於人的限制和規訓。
誘人的假設系列 石版畫
這種矛盾性在他早期的石板畫作品《誘人的假設》系列中已經初露端倪,畫面中西裝革履的鳥首人形表現出人在現實環境中的異化。
凹版印刷實驗系列 紙本版畫
而在他最新的印刷實驗作品中,消費文化成了他思考人與都市生活另一個切入點。當線上消費成為都市生活的主流消費樣態,外賣包裝袋和快遞盒則與這些商品密不可分。在付斌看來,這些包裝袋製作精緻,卻往往是一次性的。它們是消費文化的載體,但在商品的運輸過程完成後,它們就成了消費文化的廢棄物。
今年暑假,付斌把自己下單的外賣包裝袋收集起來,印刷成作品,並在買張作品下粘貼了消費的票據——這也許就是這些廢棄物曾經存在的唯一證明。
在張敢看來,付斌的印刷實驗作品已從《誘人的假設》中簡單的擬人化的諷刺,轉向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既挖掘消費産品帶來的可能性,又時刻保持著一種具有反思精神的警覺。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付斌曾提到,“藝術創作猶同時代的一面鏡子”,無論是在形式上探索版畫藝術的時代定位,還是從內容上關照時代背景下個體的內心圖景,付斌一直步履不停,用一種熱鬧中的清醒,感知時代、思考時代、反映時代。
展覽嘉賓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