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會對談現場,從左至右:此次書會學術主持、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美術與設計係副教授季海洋,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甄巍,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美術與設計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棕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的要求,中國文藝評論(北京師範大學)基地、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及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聯合發起主辦“杏壇書會”系列活動,旨在以書會友,以美輔仁,回歸閱讀初心,堅守學術品位。“杏壇書會”共十期,每一期圍繞一本藝術學學界佳作,邀請重量級學者領讀,力邀青年新銳與談,熔鑄藝術經典,陶煉時代新知。
2023年6月1日下午,“杏壇書會”第七講活動在北京師範大學田家炳藝術教育書院四層大廳舉辦。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甄巍作為領讀學者與在場師生和觀眾分享了《西方現代美術史》(甄巍 著)一書的編寫理念。隨後,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美術與設計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棕與此次書會學術主持、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美術與設計係副教授、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學博士季海洋與甄巍教授圍繞藝術史書寫規律、個人建構藝術史時代的來臨、當代美育通識教育等方面的問題展開精彩對談和討論。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西方現代美術史》(第2版)甄巍 著
作為入選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西方現代美術史》一書將趣味性和審讀相結合,以淺顯語言和精彩內容引導廣大學生學習西方美術相關歷史知識。作者甄巍在第2版修訂過程中重在修改相關文字和配圖,希望以更精簡的語言、最前沿的理論和內容資訊,進一步豐富和提升本書的實際指導價值,提升廣大大學生的藝術通識素養。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甄巍分享《西方現代美術史》編寫理念
本書脫胎于甄巍教授近二十年來在北京師範大學講授西方現代藝術史課程的經歷。相較于嚴肅晦澀的藝術史理論鋪陳,甄巍教授更側重對大學生藝術史通識教育和審美思維的培養,以提高非藝術專業大學生鑒賞藝術的素養和能力。甄巍教授表示,對從事專業藝術教、學的師生來説,對藝術作品形式語言的觀察、揣摩和討論常常超越純粹感性的藝術欣賞行為,使我們經常忽視了藝術最終是為了什麼以及它的真正意義。
在甄巍教授看來,藝術是人類文明的活化石。在今天的都市生活中,人們不缺少觀看世界傑出藝術作品的機會。他希望閱讀本書的讀者在看到自己熟悉的藝術家時,可以不必過度依賴和拘泥于專家在藝術史上給出的解讀,而更重視和信任個體的視覺感受和觀看體驗,敢於評論,將藝術納入日常話題;同時,他也希望引導受眾,在閱讀書籍文本和去博物館、美術館觀看展覽欣賞藝術品的過程中,嘗試建構個人的藝術史認知體系,在興趣與問題意識的雙重驅動下,逐漸豐滿對藝術史流派、概念、藝術家藝術風格的認識和理解,收穫屬於個人的獨特藝術體驗。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甄巍分享《西方現代美術史》編寫理念
在編寫本書的過程中,甄巍教授尤其強調用“身心”體驗藝術和用自身實踐體驗藝術創造過程的重要性。而如何處理海量的藝術史文本與個人藝術體驗和藝術實踐的關係,甄巍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到:“我們首先要尊重歷史,尊重藝術史本身的敘事,正視重要藝術史學家在藝術史上留下的主流觀點和評論。在此基礎上,再強調我在書寫過程中的個人體驗。現代美術史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同的藝術史學家對同一段歷史或同一位藝術家在某個階段技法、觀點的解讀有時會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的學術觀點間也存在無數縫隙。擁有不同文化視角和文化背景的研究者都會為藝術史的發展留下新的注腳。因此,在編寫本書的過程中,我嘗試帶入個人在教學、欣賞藝術和創作藝術過程中的個人體驗,去想像和感知一位畫家在逐漸形成其穩定的藝術風格的過程中,其背後的語言邏輯到底是什麼,當然這其中也會融入我在國外參觀博物館時的專題性觀察和體會。”
書會對談現場
《西方現代美術史》將“適合學生”作為最核心的編寫要素。甄巍教授認為,對於西方現代美術史料的篩選和評述,需要結合中國的現實社會狀況,以平易而開放的心態講述西方現代美術的歷史,給學生提供欣賞、閱讀、記憶的基本指導,教會學生分辨比較客觀的史實性資料和比較主觀的評述性資料,並借助一定的理論模式和方法,形成自己的認識。
為此,除了重要的美術史料,甄巍教授在書中還設置了一個特別的章節——學習效果和過程的自我評價。“儘管我們反對填鴨式的死記硬背,但是要想更深入掌握和欣賞西方現代藝術,學生和讀者們仍然要對一些事實性的內容有一些基本了解。對於感興趣的作品,我推薦學生可以動手試著做一做,比如波普藝術,它是一種拼貼,這種藝術創作手法不需要很高的門檻,材料易得,舊雜誌、舊書籍或者將現在網際網路上一些圖像列印出來進行剪貼,去拼貼成一件自己的藝術創作,也是非常好的一種學習方式。這也是我所提倡的在藝術體驗和藝術實踐的過程中加深對藝術史的理解和體悟。”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美術與設計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棕在對談現場
在書會對談環節,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美術與設計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棕談到:“藝術本身能夠對抗和調劑日常生活的枯燥與一成不變。它能夠帶動人的情緒,為人們帶來美的感受。假如我們能夠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之餘有規劃地對生活進行一些藝術化的安排,將使我們的生活變得非常不同。”
古棕教授認為,寫生與繪畫是在日常生活中體驗藝術的好方法。寫生是對真實生活和真實景物的再現與表達,它可以成為許多熱愛藝術的人們的一種非常重要的生活方式,為生活給予新的觀察視角。“人們每天走過的街道,公園裏春夏秋冬週而复始輪迴交替,觀察自然世界對今天的年輕人是有幫助的。它可以讓我們走出狹隘的小我視角,在壯闊的大自然面前,我們會意識到自己的渺小。讓寫生成為觀察和認識生活的方式,走入生活,構建生活,認識自己,正視自己,這是寫生和藝術能夠給予我們的滋養。甄巍教授編寫本書的初衷,也正是向學生和大眾介紹藝術,分享欣賞美術的方法和心情,藝術最終是為人服務,為生活服務的。”
此次書會學術主持、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美術與設計係副教授、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學博士季海洋
此次書會學術主持、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美術與設計係副教授、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學博士季海洋認為,《西方現代美術史》希望引導讀者打開藝術欣賞的純真之眼。該書立足甄巍教授多年來在美術實踐和藝術教學中的一線經驗,向讀者展示了一位當代畫家如何重新觀看西方藝術史上各個流派和大師的作品。什麼是美,什麼是醜?“甄巍教授向大家介紹的是學習藝術的經典方法,不單純是文本和知識。他不忘告訴我們,學習藝術除了感受之外,除了感興趣之外,還有更重要的內容,比如真實、問題意識、各類藝術現象背後的語言邏輯、看待不同文化時的立場和態度問題等。”
“杏壇書會”第七講活動現場師生合影
甄巍教授在對談的最後表示,“作為教材的編寫者,同時也是一位從事油畫創作的藝術家,在編寫本書的過程中,我也收穫了對西方現代美術史更深層面的認知,更能領會藝術的真正意義到底是什麼。一些藝術的核心問題在我頭腦中更加清晰和凸顯。比如真實。什麼是真實,什麼是生活的真實,什麼是藝術表達的真實?通過學習、撰寫、反思、教授藝術史,這些真正重要的問題正在顯現。今天的大學生與十年前相比有很大變化,面對同樣的藝術現象,他們的反應截然不同。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慢慢形成了一種受眾意識,從畫家思維到藝術史家的思維,再到讀者、大眾、社會、媒介思維,這些都豐富著我的創作體驗和情感體驗,我希望將這種美好的感受傳達給我的讀者和學生們。”
據悉,本屆“杏壇書會”共十場,將持續至6月6日。
【臺馨遙/文,圖片由中國文藝評論(北京師範大學)基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