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聚焦《永恒的祭獻:中國古代青銅禮器》大展(11):鏡子的妙用

聚焦《永恒的祭獻:中國古代青銅禮器》大展(11):鏡子的妙用

時間: 2023-05-21 11:01:54 | 來源: 藝術中國

撰文_柳揚

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的故事《白雪公主》裏有一個王后,常常問一面鏡子:“鏡子、鏡子,誰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鏡子先是説,最美的女人是王后,後來卻改口是白雪公主,從此引出一個王子救美的童話來。我們被故事深深吸引時,竟忘了産生曲折情節的始作俑者——鏡子這個意象的含義:那並不是一個只能機械地反映形象的物質,而毋寧是個生命體,當王后看它時,它也回望,而且答話時不摻雜半點虛假。鏡子的意象和尼采的著名説法有異曲同工之妙:“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你。” 

當我站在《永恒的祭獻:中國古代青銅禮器》展中的多面鏡子前,朝那深處張望時,我真切地感受到,鏡子就像深不見底的歷史一樣,也望向我,而且它的回眸百分之百地真誠。

第一幕《萬物有靈》中靠墻而立的落地大鏡子

展覽中的鏡子之一是第一幕《萬物有靈》中那面落地大鏡子。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博物館總面積超過1100平米的大展展廳形狀如一個長方形,分上下平行的兩排展室,每排各5間。《永恒的祭獻》展使用了上面一排5個、下一排左右各一個、總共7個展廳。每一排中間都有一個由通道形成的中軸線,也就是説,觀眾站在任何一側的盡頭,都可以看到一串5個展室的另一頭。這串由中軸線連接的5個展室展示了這個展覽最重要的5幕:《萬物有靈》、《宗廟》、《祭祀》、《宴飲》,和《禮制》。我設想這5幕各自獨立,但有又互相關聯,給觀眾的體驗是,仿佛他們穿越到了商周時期的青銅時代,身臨其境,親歷一個祭祀的過程:從進入陳列青銅祭器的“廟堂”,到親歷涉及青銅禮器的“祭祀”活動,再到參與使用青銅酒食器宴飲的歡快場面,最後身處由血親聯繫和宗法等級秩序形成網路的禮制社會。連接5個展室的這條中軸線過道,像一根無形的線索,在空間上將時間和故事或場景串聯了起來。

連接5個展室的中軸線過道

葉錦添先生的設計,巧妙地利用了這條中軸線,實現了各幕既獨立又關聯的脈絡。在視覺上,觀眾站在中軸線的一頭,能看到各個展室的一點點場景,讓人想起蘇州園林那種近景遠景的層次:“庭院深深深幾許,簾幕無重數”,景致並非一覽無餘地一次展現,毋寧,它們從遠處給人一些挑逗,然後移步換景,逐次展露。

給展覽錦上添花的是,中軸線右側盡頭靠墻而立的那一面巨大鏡子,由於鏡子正對著那條長長的、串起5個展室的過道,鏡中的幻象將中軸線和沿線的景致擴大了一倍;觀眾站在鏡子前,左看右顧都是都是看似無盡頭的場景,以及包孕在這些場景及其轉換中的歷史和青銅器文化。

鏡子及其反映的中軸線和展室

由於鏡子就立在那道由數十道長條紗組成、上面投射了黃河影像的透明的黑色紗幕旁,洶湧澎湃的母親河被鏡子延長了一倍。紗幕上的排空濁浪和反射在地上的滾滾波濤交相呼應,影片本身聚焦的洶湧湍急和紗幕飄動産生的運動感相得益彰,讓觀眾感到,歷史就如這奔流到海不復回的黃河水一樣,泥沙俱下,從身邊滾滾而過。 

被鏡子延長了的黑色紗幕,以及投映在紗幕上和地上的黃河影像

展覽中的另一處鏡子的妙用,位於序幕“場景設定”中。那個空間的正中有一塊長方形、用透明亞克力所制的“懸幕”,吊挂于觀者和天花板之間。從“懸幕”上垂下十來件以透明材料用3D印表機做成“青銅器殘塊”,暗示我們對蒙塵的歷史以及禮器文化的知識,零碎而不完整。和“懸幕”相呼應的是地上一塊同樣形狀的鏡子,靜靜地、深不可測地反映著上方在微風中輕輕晃動的“青銅器殘塊”和“懸幕”,暗示人們,歷史並不總是一維的和線性的,毋寧,它是立體的和多維度的。

序幕“場景設定”中,置放于地上、反映“懸幕”和“青銅器殘塊”的鏡子

在展覽的最後一幕(第六幕)“回到起點”,10件“殘塊”所依據的那組青銅器以完整精美的形象出現,暗示觀眾,這個展覽提供的精神之旅,幫助他們增加了對歷史的了解,而他們朝向古代的鏡頭,焦距也變得清晰起來。在這個展室正中的一個玻璃展櫃裏,十件青銅器陳列在一個鋪設了鏡子的桌面上,同時在它們的上方又懸挂另一面尺寸相當的大鏡子;青銅器在兩面鏡子的來回反映中,産生一層又一層無止境的投影幻象,暗示華夏古人創造出來的青銅文化,博大精深、探索不盡。同時,從桌面上往下看,那些層層疊疊的青銅器就如同還深埋地底一般——這個景象也是對發掘了蒙塵歷史的中國考古工作者的一個禮讚。

青銅器在兩面鏡子的來回反映下,産生了無止境的投影幻象

除了暗示綿長、多維的歷史,以及營造圍繞歷史的神秘感,鏡子在這個展覽中還有許多妙用。這些設計極大地利用了平面鏡子的物理屬性和功能。比如一些展櫃的平臺、或者展品所棲身的座上都安放了鏡子,平面鏡給青銅器本身就富有韻律的輪廓增加了一個完美的倒影,因此拓展了觀者的視覺享受。

放在鏡子臺座上的一對戰國有翼神獸

對於一些有足的器物來説,鏡子能讓人觀賞到它們一般難以見到的底部造型。

除此之外,鏡子還緩解了展廳中偏暗的燈光:為了營造戲劇化和神秘感,有許多幕展室中缺乏均衡的燈光。聚光燈大多來自天花板的位置,這種情況難免造成一些器物底部偏暗,而鏡子正好彌補了這個缺憾。

放在鏡子臺座上的西周晚期人足盤

展覽題目:《永恒的祭獻:中國古代青銅禮器》(Eternal Offerings: Chinese Ritual Bronzes

展覽時間:2023年3月4日—5月21日

策展人:柳揚 

展覽設計:葉錦添 

展覽地點:美國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博物館(Minneapolis Institute of Art)

本次大展策展人、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博物館亞洲部主任柳揚博士將以筆記的方式陸續撰寫系列文章,介紹該展的構思起源、策展理念和布展過程,藝術中國近期以連載的方式獨家陸續發佈,敬請各位讀者關注。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並允惠使用)

聚焦《永恒的祭獻:中國古代青銅禮器》大展(11):鏡子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