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海上絲綢之路”當代藝術展景德鎮首展 以中國當代藝術再現海絲風華

“海上絲綢之路”當代藝術展景德鎮首展 以中國當代藝術再現海絲風華

時間: 2023-04-27 | 片長:00:06:58 | 來源: 藝術中國

開幕式現場

2023年4月25日,由中國國家畫院申報的國家藝術基金宣傳交流推廣項目“‘海上絲綢之路’當代藝術展”在景德鎮陶瓷大學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由中國國家畫院、景德鎮陶瓷大學主辦,景德鎮陶瓷大學博物館承辦。展期為4月25日至5月15日。

景德鎮陶瓷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江西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呂品昌致辭

中國國家畫院理論研究所副所長陳明致辭

中國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李達致辭

中國美術家協會綜合材料繪畫與美術作品保存修復藝委會主任、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海上絲綢之路’當代藝術展”項目負責人胡偉致辭

“‘海上絲綢之路’當代藝術展”展覽統籌、參展藝術家方志勇致辭

景德鎮陶瓷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江西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呂品昌,中國國家畫院理論研究所副所長陳明,中國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李達,中國美術家協會綜合材料繪畫與美術作品保存修復藝委會主任、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海上絲綢之路’當代藝術展”項目負責人胡偉,“‘海上絲綢之路’當代藝術展”展覽統籌方志勇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辭。景德鎮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林蓉宣佈展覽開幕。開幕式由景德鎮陶瓷大學博物館館長趙傳玉主持。

開幕式嘉賓合影

景德鎮陶瓷大學博物館外景

這個展覽匯集了20位藝術家所創作的60余件、套作品。藝術家們在“海上絲綢之路”這個宏大歷史主題的引導下,完成了為期一年的考察、研討、備料、創作和搭建的過程。展出的作品包括大型裝置、影像、架上藝術和綜合材料繪畫,在整個空間中形成了完整而宏大的敘事結構,以多元的當代藝術表現形式實現了“海絲”主題的理念詮釋和藝術呈現。

胡偉 《航跡》 2023年

胡偉 《航跡》(局部)

胡偉 《航跡》(局部)

20位藝術家分別是胡偉、劉元、胡毅、秦仁強、黃秋實、黃三勝、汪三林、吳震、顏景亮、林向軍、徐海軍、張晨風、于洋、魏惠東、方志勇、陳翔宇、汪晟、王雲曲、方達成、張慧亮。與大多數展覽不同,本次展覽的很多作品都在展覽現場根據展覽空間進行重新調整創作,甚至是在現場創作完成的。如胡偉先生創作的長19米、寬16米、高4.2米的作品《航跡》就是在博物館展廳裏,歷時2周,現場創作而成。這件作品包含舊木、焚木、竹、金屬、麻布、宣紙、皮紙、金銀箔、海洋化石粉末、礦物·植物土質顏料等多種元素,以沉船的意象,表達出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滄桑。

劉元 《時間褶皺》 2023年

劉元 《時間褶皺》 (局部)

深入領會“一帶一路”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發展戰略,形成新時代“海上絲綢之路”主題藝術表現的新思路,是本項目在社會考察、藝術創作和展覽形式等環節上的指導方針。在數千年“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中,瓷器是中國對外貿易的主要商品,因而“‘海上絲綢之路’當代藝術展”的首站放在景德鎮,具有別樣的象徵意味。

陳翔宇 《崖州故城今猶在》 2020年

景德鎮陶瓷大學博物館是建築面積超過3萬平米的當代性專業美術博物館,這個展覽也是博物館開館後承辦的第二個國家級展覽。作品分別陳列于五個相互關聯的大型空間中,不僅形態多樣,而且在主題的引導下根據美術館的空間結構策劃展陳,與美術館的當代性展示環境共同構建了一個體量龐大的當代藝術場,為“海上絲綢之路”這個文化底蘊深厚的歷史主題賦予了當代的視覺能量。

林向軍 《呼吸》 2022-2023年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南海航線又稱“南海絲綢之路”,起點有廣州和泉州等東南沿海城市,唐代的“廣州通海夷道”全長1.4萬公里,途經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線。東海航線也叫做“東方海上絲綢之路”,唐宋時期,山東半島和江浙沿海的中韓日海上貿易逐漸興起,寧波成為其主要港口。


顏景亮 《帆起帆落》 2022年

顏景亮 《帆起帆落》(局部)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自秦漢開通以來,一直是溝通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紐帶和橋梁。歷史證明,由“海上絲綢之路”帶動的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發展,國際化視野的開放交流也因此成為世界發展的思想共識。2013年10月,“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構想的提出,對於中國與世界更深層次的互動,無疑具有深刻的啟迪和極其重要的當代意義。

胡毅 《海香》 2022年

胡毅 《海香》(局部)

胡毅 《海香》(局部

在“‘海上絲綢之路’當代藝術展”項目負責人胡偉看來,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美術已經建構起自己的話語體系,在與國際接軌和挖掘中國美術原創力兩個方面,也都形成鮮明的風格和價值取向。中國當代美術在國際美術的大家庭中,同樣形成了“架上藝術”、“裝置與立體藝術”以及“影像和多媒體藝術”三大藝術板塊交互作用的當代藝術格局。我們應該用當代藝術語言,鮮明而又富有詩性地表現出“海上絲綢之路”雄大的經濟和文化體量。

吳震 《航》 2023年

吳震 《航》 (局部)

吳震 《航》 (局部

吳震 《航》 (局部

“‘海上絲綢之路’當代藝術展”以架上和裝置影像等多種當代藝術表現手法,立體地展現了這個史詩般宏大主題的敘事結構。展覽中的很多作品都表現出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強烈的視覺感受,烘托出主題的古老意蘊和當代文化思考。胡偉先生説:“‘海上絲綢之路’當代藝術展”既是一個“重大歷史題材”,也是一個“重大現實題材”。只有“把古典帶到今天”,我們的工作才具有現實意義和歷史價值。

方志勇 《碎夢》2021-2023年

方志勇作品現場

方志勇作品現場

當天下午,“‘海上絲綢之路’當代藝術展”學術研討會在景德鎮陶瓷大學博物館舉行。研討會由景德鎮陶瓷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趙蘭濤主持,中國美術家協會綜合材料繪畫與美術作品保存修復藝委會主任、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海上絲綢之路’當代藝術展”項目負責人胡偉,中國國家畫院理論研究所副所長陳明,中國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李達與參展藝術家代表就本次展覽依次發言,圍繞中國文化傳統的當代轉化、當代藝術的精神內核、綜合材料繪畫的邊界等問題展開深入探討。

“‘海上絲綢之路’當代藝術展”學術研討會現場

中國美術家協會綜合材料繪畫與美術作品保存修復藝委會主任、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海上絲綢之路’當代藝術展”項目負責人胡偉發言

景德鎮陶瓷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趙蘭濤主持研討會

學術研討會嘉賓合影

據悉,作為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海上絲綢之路’當代藝術展”將先後於景德鎮、寧波、泉州、廣州、海南和天津巡迴展出。一個在中國藝術文脈上生長延伸的當代藝術展,一個用藝術的感染力來呈現的“海上絲綢之路”大展,一個用中國文化精神與國際對話的當代藝術展覽,在巡展的過程中必將引起美術界與社會大眾的關注和思考。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徐海軍作品 

徐海軍作品局部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作品局部

作品局部

作品局部

http://mp42.china.com.cn/video_tide/video/2023/4/28/20234281682644730292_336.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