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第三屆“設計之春”廣州綻放 聯合策展人宋濤:讓藝術回歸生活

第三屆“設計之春”廣州綻放 聯合策展人宋濤:讓藝術回歸生活

時間: 2023-03-20 16:21:14 | 來源: 藝術中國
藝訊 >


第三屆設計之春開幕,專家學者、先鋒性藝術家設計師共聚“設計的春天”

策展人溫浩、侯正光、宋濤在開幕儀式上為設計之春醒獅點睛

三月的廣州新綠蔥郁繁花綻放318日至21第三屆設計之春·中國家博會“當代設計展”在花城如約而至

第三屆設計之春·中國家博會“當代設計展”現場

第三屆設計之春·中國家博會“當代設計展”現場

在廣州琶洲廣交會展館A區6.1-8.1館,3個展館、2萬多平方米麵積、5大主題區塊、22位知名策展人、16個主題性展覽、1000多件創新性新品發佈、30多場論壇活動、4個專業性獎項、100多位專家學者名人、300多位先鋒性藝術家設計師、100多個代表性品牌,橫向維度展開中國文化創意,縱向維度展現中國生活方式。

第三屆設計之春·中國家博會“當代設計展”“VOGUEin 時尚中”板塊現場

第三屆設計之春·中國家博會“當代設計展”現場

2023年設計之春以“更綠色更友好”為主題,全面升級“LIVEin 生活中”、“CREATEin 創造中”、“DESIGNin 設計中”、“THINKin 思想中”四大主題版塊,並新增“VOGUEin 時尚中”,在充實展覽內涵和內容的同時,拓寬了展覽的概念和邊界。五大主題版塊並舉,攜同來自全球炙手可熱的著名設計師及充滿創意的設計作品,以中國文化創意之美為消費者解鎖美好生活場景,呈現出非凡的藝術設計水準和中國原創家居蓬勃發展的無限魅力。

“設計之春”論壇期間大咖圍坐,共同探討中國設計的未來

作為定位做中國頂級設計藝術展,我們在現場看到,設計之春高品質的展覽和論壇內容,不僅吸引了大量業內專業人士,也吸引了大量喜愛藝術的普通市民,其中年輕人佔大多數,不少設計驚艷的場館前面排起長長的觀展隊伍。通往未來生活的藝術與設計展品與場館內涌動的人流,交織為熱愛藝術的春之潮。

第三屆“設計之春”獎項頒獎現場

作為每屆展覽的重要組成內容之一,第三屆“設計之春”獎項于 3 月 18 日當晚揭曉。本屆獎項評委會由權威專家趙健、知名策展人杭間、著名華人設計師盧志榮、知名設計師石大宇和吳濱、建築藝術設計專家楊岩、例外及方所創始人毛繼鴻、義大利知名建築師/設計師 Aldo Cibic、知名工業設計師Ben Hughes 以及資深媒體人王旭和顏宓組成。最終,U+品牌獲得了本屆“溫故”獎,WUU品牌獲得“知新”獎 ,“單元 MODULE+”數字設計特展和EndlessForm無盡之形品牌則分別獲得了“可持續製造”獎以及“商業創新”獎。

“CREATEin創造中”Yuan Museum  陶瓷和玻璃藝術特展

“CREATEin創造中”是“設計之春”以藝術為核心的板塊,策展人為知名藝術家宋濤,旨在通過多層次探求新時期的創作力量彰顯中國創造魅力。

“CREATEin創造中”Yuan Museum 陶瓷和玻璃藝術特展

自2020年以來,由宋濤創辦的Yuan Museum持續策劃了“CREATEin創造中”版塊內容。分別是2020年設計之春:中國當代傢具設計展、2021年設計之春:金工和大漆藝術專題:中國當代器物展,到2023年設計之春·中國家博會“當代設計展”:陶瓷和玻璃藝術專題:當代國際陶瓷和玻璃藝術展。

“CREATEin創造中”Yuan Museum 陶瓷和玻璃藝術特展

2023年設計之春·中國家博會“當代設計展”“CREATEin創造中”版塊,聯合策展人宋濤、吳昊宇、王克震以 陶瓷和玻璃為主要內容,集合了23位藝術家的優秀作品。從藝術和人文角度審視、展望工藝的脈絡及發展,通過當代藝術創作面貌的呈現與梳理,展現在當下時代中材料藝術的價值與意義。本次展覽空間特邀郭廖輝建築工作室進行展陳空間設計,以“回廊”為設計靈感的展線設計,與展品及展場環境相得益彰,令觀眾充分地感受玻璃與陶瓷之美。

“CREATEin創造中”“可收藏的設計傢具”當代設計展

除了三位策展人策劃的“當代國際陶瓷和玻璃藝術展”之外,還有藝術畫廊和藝術設計品牌的加入。參展藝術畫廊有藝術糧倉、伯年藝術空間、浠見Gallery Sii、O gallery、see+畫廊;藝術設計品牌有並Studio、Foggy、故式銀器、椋木、OPEN OBJECT、京都之家、世物、以及以手作器物為主打的器物工作室Haoyu Studio推出的“見器如常”品牌。為大家帶來傢具、 陶瓷、玻璃、繪畫、攝影、雕塑、裝置、影像等跨越不同媒介的精彩佳作,共同攜手為展會呈現豐富多彩的藝術魅力。

 “設計之春”聯合策展人、 ”GREATEin創造中” 板塊策展人宋濤

藝術中國現場採訪了設計之春·中國家博會“當代設計展”聯合策展人、“CREATEin創造中”板塊策展人、藝術家宋濤。

藝術中國:通常藝術博覽會和設計博覽會往往是分開的,“CREATEin創造中”板塊的最大特色就是在設計博覽會中呈現了藝術板塊,您背後的思考是什麼?

宋濤:這在我看來是一樣的,設計是解決功能問題,藝術是解決精神問題,當然最後還是回歸到生活之中。這幾年我做了很多的實驗,包括在北京做的“家美術館”,其中所有的傢具都是藝術家的和設計師的作品,也放置了很多收藏的藝術家作品,它們在一起組成了一個很正常的生活方式。設計師常説藝術、設計、生活三位一體,就是所有的藝術與設計最後還是回歸於生活,解決審美與舒適的問題。

近10年來,最大的一個變化是室內設計師成為藝術品最大的一個消費群。設計之給業主做方案的時候,藝術變成特別重要的一部分。因為大部分傢具都是品牌的,你買得到別人也買得到,只是價格高低而已,但藝術品不一樣,藝術品每件都是獨一無二的,而且每一件的表達的內容、材質和創作背景都不一樣,它有它的獨特性。另外, 設計之春大量的設計師品牌都是做家居空間,也需要大量的藝術品,我覺得這兩個結合在一起是順其自然的一個事情。

“CREATEin創造中”藝術器物集群展-椋木

藝術中國:“CREATEin創造中”其實也通向“FUTURE(未來)”。

宋濤:沒錯,這個事情已經在發生了。你看這些年中國藝術圈這麼繁榮,北京、上海每個週末都有無數的展覽,為什麼?就是這個市場有需求了。大家對藝術有自己的看法,並有了收藏的習慣才可能産生市場。

另一方面,到目前為止,大量的品牌設計師對當代藝術還不是很了解。我是在做一個普及的事情,讓大家互相更多的了解,認識到藝術品的重要性。比如這次的see+畫廊,在畫廊裏的也會放幾件傢具,營造出客廳或者書房的氛圍,藝術與傢具之間也是可以緊密結合的,這是一個示範性的作用。

“CREATEin創造中”藝術器物集群展-OPEN OBJECT

藝術中國:在您看來藝術與設計兩個系統之間應該如何建立橋梁?

宋濤:我開畫廊差不多是1995年,當時北京也就兩三家最早的畫廊,當年像劉野、譚平,等藝術家的作品價格和今天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同時我從2000年起在中糧廣場創立了我的品牌“自造社”,把設計與藝術放在一個空間裏銷售。其實我一直在做這樣的事情,只是我在不斷把這個板塊擴大化。

“CREATEin創造中”的 陶瓷展品

藝術中國:在今年Yuan Museum的展覽中,您特別展示了陶瓷和玻璃這兩種材料,為什麼提出了這兩種元素呢?

宋濤:在Yuan Museum這個板塊,我是有一個長遠的計劃的。一方面,每年我會找一個建築師做空間概念設計。今年我請了郭廖輝來做空間設計,他的靈感來自於中國傳統回廊,産生了移步相異景的效果。另一方面,我們每年會出推兩種材料,第一屆我們是把當代藝術設計的傢具做了一個梳理,然後第二屆我們做了金工和大漆,第三屆我們做玻璃與陶瓷,明年我們計劃做紙張與可持續設計,所以我會不停地通過選材料來更新內容。其實在每個材料的領域,都有大量的設計師與藝術家在創作,我是通過材料去把這些人找出來,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過程。

“CREATEin創造中”的玻璃展品

藝術中國:您如何看 陶瓷和玻璃這兩種材料目前在中國的創作現狀?

宋濤:我覺得陶瓷還是比較活躍,因為好上手,同時我們也有數千年的創作史,因此創作形式和手法都是很豐富的。但相比起來,玻璃差就很多。玻璃藝術家在中國的受眾群很小,中國人對玻璃的歷史、工藝等都不太了解,而且覺得玻璃很廉價,似乎對這種材料有一種偏見。同時做玻璃的過程和工藝是很複雜的,不像陶瓷捏完之後一燒就好了,所以目前玻璃創作在中國的市場很小,這也是我推出玻璃的一個原因。

很多特殊材料就只有中國有,像大漆、扎染,像陶瓷也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技藝。材料本身已經有文化屬性了,然後再加上傳統工藝和藝術家自己的創作靈感、手法,每人表達出來東西都不一樣。雖然是同樣的材料,但千人千面,這是很有意義的一部分。

“CREATEin創造中”Yuan Museum 陶瓷和玻璃藝術特展

藝術中國;您一直強調中國原創設計裏的東方文化審美,您的思考是什麼?

宋濤:其實這幾年在西方最流行的是東方審美,侘寂文化,西方無論是畫廊、室內設計師,還是古董收藏家,把東方審美變成一個特別高的審美標準。西方人看東方會有一種直覺,他會把你的優點一下就抓住了。我們東方人在這個環境里耳濡目染,東西太多了,反而提煉不出來。最近又流行的“新中式”,它沒有把古代創作的靈魂學到,只是學了個皮殼,但很多樣式你完之後是醜的、變形的,把原來的味道給破壞掉了。

我覺得這真的是一個過程。2000年我做自造社的時候,我們看到所有的設計都是所謂的日式、歐式、美式。甚至韓式都有了,所有國外的風格在中國都流行,但就是沒有自己的風格。現在我們的原創設計師逐漸開始成長了,整個過程到現在不到20年。整個過程種大量的抄襲、複製,者是避免不了的,因為我們沒有形成自己的體系。

這兩年我有一個特別深的感觸,我在北京的別墅區裏做了一個家美術館,周圍很多鄰居過來參觀。我發現現在富裕家庭的二代基本都去學設計與藝術了,不像上一波去學會計、金融。我意識到中國的富裕家庭開始需要審美了,一個家庭或一個人的價值,可能會通過你生活裏的美價值來體現。我做設計博物館的理念也來源於此,最後所有東西還是要回歸到家的空間裏去。

第三屆設計之春·中國家博會“當代設計展”現場

藝術中國:我們在設計之春的現場看到很多觀眾,其中一大部分是年輕人,作為聯合發起人,您對設計之春的未來怎麼看?

宋濤:我覺得先讓大家見到很重要,以前平時去逛傢具展的觀眾大部分不會去畫廊和美術館,但近五年來,這個狀態在慢慢發生變化。現場排隊看展和聆聽論壇的人群説明大家對新鮮事物和知識還是渴求的。我覺得如果這個展會真能影響到這些年輕人,或者給他們提供更好的資源,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我和溫老師(溫浩)、老侯(侯正光),其實都有一個夢,就是把中國自己真正的好設計讓更多的人知道,所以在中國做只是我們的第一步,我們下一步要去歐洲去推廣我們的好設計。像米蘭、倫敦、巴黎的設計周,今年我已經開始做這些事情了。

“LIVEin 生活中”-一方-盧志榮

“LIVEin 生活中”-先生活-溫浩

“LIVEin 生活中”-良設·夜宴-王楊

第三屆“設計之春”廣州綻放 聯合策展人宋濤:讓藝術回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