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布面丙烯 綜合技法 2017
撰文_王芷陽 視頻_馮楠
一片柔和的橙色映入眼簾,充滿詩意與能量,溫暖、清新、自然之感撲面而來,好似冬日的暖陽,又充滿著無限的希望。金色的點綴、色彩間的碰撞與滲透所形成的變幻引人進入光感的、想像的空間之中,神聖而又神秘,抒情而又不失力量,猶如夢中的奇異幻境,又似絢爛色彩中逐漸平和的世間萬物......這就是藝術家馬路的作品《天光》,《從表像到炁象——馬路45年藝術發現之路》展的海報作品。
《從表像到炁象——馬路45年藝術發現之路》開幕式現場
2023年3月1日下午,《從表像到炁象——馬路45年藝術發現之路》在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雲上美術館正式開幕。本次展覽是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2023年開年首展和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重要的學術品牌展“中國現代藝術大家”展的“一個人的藝術史”系列(“一個人的藝術史”系列包括“先生們的歷史研究”展以及“新青年的發展之路”展)中的“先生們的歷史研究”展的啟動展。
藝術家馬路在開幕式上致辭
本次展覽展出了馬路45年間各時期的重要作品500余幅,洋洋灑灑、疏密有致的分佈在偌大的的兩層展館中,展現了馬路從最初的具象寫實到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抽象繪畫最終形成區別於西方“抽象藝術”和中國“意象藝術”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繪畫風格和嶄新的藝術觀念,即“炁象藝術”的藝術發現之路。
中國油畫院雲上美術館
這也是中國油畫院雲上美術館的首次對外正式亮相。此次展覽的展示空間與以往展示空間完全不同。雲上美術館是一座氣勢恢宏的哥特式風格建築,宛如一座修道院和教堂,強烈的精神性在空間內彌生。涵蓋馬路不同創作階段的繪畫與這個空間完美統一,將人從有限引入無限,使人肅然起敬。
展覽現場
不同於日常美術館將畫作與觀者視線平高的陳列方式,這次展覽採取了過去的博物館或畫廊將畫作層層挂起的方式。對此,馬路解釋道:“我並不是想讓觀者去仰視我的畫,而是想讓人們注意畫的上方還有空間。這個空間實際上是在畫以外的空間,也就是我們心裏面的空間,這個空間是比我的畫還要重要的。因為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有這個空間的話,我們可以創造很多東西。如果沒有這個空間,我們就會變的特別實際”。正如他在開幕式中所説的,“這次展覽特別強調空間意識。我們不再關注于自己的畫面,而是把畫面放在空間裏去觀看。我們會産生一種大的氣象,這種畫面和建築是一種互相結合的關係。”馬路希望以這種展示方式來改變傳統觀看方式,改變中國美術界的觀看方式。
展覽現場
自2021年首次以展覽亮相以來,馬路的“炁象”繪畫引起了中國美術界的強烈關注,本次《從表像到炁象——馬路45年藝術發現之路》在策展思路有哪些不同?策展人紅梅女士表示,之前的展覽主要展現的是馬路近十年來藝術發展狀態以及藝術理念,本次展覽重點是解決兩方面問題,一是深入剖析“炁象藝術”是怎樣不同於西方所提供給我們的公認的抽象藝術觀念的,它不是對抽象的一種補充,而是截然不同的新的藝術觀念;二是一路回溯,以倒敘的方式來追問馬路的“炁象”從何而來,最終呈現了馬路45年的繪畫歷程。“他非常清醒,同時非常有韌性。作為藝術本身,需要做什麼,他從來都不違背他的內心”,紅梅如此評價。
學術研討會現場
開幕式後,以“從表像到炁象——馬路四十五年藝術發現之路”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同期舉行。研討會由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院長李軍主持,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院長楊飛雲等藝術界的知名藝術家、學者代表均應邀出席本次學術研討會。
展覽現場
本次展覽按照時間順序和馬路藝術創作實踐的變化共分為四部分:一、從何而來(1978-1984):國內求學與國外留學探索期;二、具象還是心象(1985-2004):表現主義探索期;三、超越心象還是超越現實(2005-2009):超現實主義探索期;四、從抽象到炁象(2010-2022):抽象藝術與炁象藝術探索期。
展覽現場
馬路在中央美術學院油畫專業學習階段曾經接受過徐悲鴻體系的嚴格訓練,有著紮實的寫實繪畫基礎,並對表現和再現的問題進行了思考,深入探究了“直覺”對於藝術家的意義,在此基礎上創作了很多具象寫實的作品。
展覽現場
1982年,馬路被公派前往德國漢堡造型藝術學院自由藝術系留學深造,成為了改革開放之後沿襲“德係”藝術最早的青年藝術家之一。在留學期間,馬路在堅實的寫實繪畫基礎之上全身心投入到對表現主義繪畫的研究。馬路于1984年留學歸國後,任教于中央美術學院壁畫係,並成為了中國第一批具有強烈表現性繪畫風格的現代藝術家。馬路雖然受到德國表現主義的很大影響,然而卻沒有完全追隨德國表現主義的風格,而是選擇回歸到中國文化的母體,將中國大寫意的書寫性特徵和獨特的東方審美融于一爐,注重對於第二自然的關切,將自己對於第二自然中物與物、人與人、物與人之間的美妙而又錯綜複雜的關係的思考呈現于作品中。馬路不僅在繪畫表現語言和思想觀念方面展現出自己獨特的認識,同時也十分注重對於材料的研究和拓展,從而創造出屬於中國人自己的,又不同於古人的新繪畫。
展覽現場
思想的敏銳使馬路可以在現實和超現實之間穿梭,他認識到繪畫的目的是表現真實,真實不僅包含現實,也包含著歷史、情感和認識。“馬路注重對於物象“狀態”及其內在精神的表現,以“異象”之形營造出種種“意象”之境,用最簡單的形式錶現出最複雜的無限,通過表像和圖像表達個人心境”,楊飛雲這樣評價到。馬路畫面中出現的飛機、玩具、昆蟲以及交錯的時空,並不是他眼前所見和身之所感的“形”,而是馬路所重新構建的一個屬於他的世界,同時也是個人心境的寫照。
展覽現場
2010年對於馬路來説是一個重要的時間點,2010年馬路走向抽象藝術的探索階段,在此階段,馬路的藝術創作更多的是表現感知,這種感知既包括他對於無生命物象的感知,也包括對於形式本身的感知。他捨棄了表像的繁雜和混亂,抽取了其中的本質、和諧與平靜,以純粹創造的、內心的而有尊重自然的單純的形象和顏色表現豐富而又精彩的世界。正如馬路在無心抽象中所説的,“它越獨立就越單純,越單純就越鮮明,越鮮明就越有力,因而具有了超越具體形體的力量,這是一種抽象的裏,在一切知覺中都存在,都可以被感到,都可以用作表達方式”。
展覽現場
抽象表現的自由、圖像承載的豐富想像力、超于常人的思想深度以及對藝術的獨特理解成為了馬路打開新的繪畫表現空間的關鍵。馬路將內在的精神追求、個性意趣、中西古今融入其藝術創作中,逐漸尋找到適合自己的繪畫語言。經過幾十年的辛勤探索,馬路將西方抽象藝術的繪畫語言、中國深厚的哲學思想以及東方意象性的認識相融合,將創作過程中的自然性與繪畫本質的自然性統一起來,創造出新的藝術價值觀,即“炁象藝術”。
策展人紅梅接受藝術中國採訪
關於“炁象”這一嶄新的概念,紅梅闡釋道:“炁象這個術語的界定來源於馬路的世界觀,他將整個世界視為是各種不同的能量形式彼此作用的結果。在他看來,自己的作品描繪的是由時刻變動的能量所形成的各種不固定形態,因此並不抽象也不是意象,而是一種一直客觀存在卻未被注意的形象領域,從一定程度來看,這種不固定的形態又是自然、人生恒定變化的某種視覺顯現”。
展覽現場
在繪畫技法方面,馬路吸取了中國水墨畫的營養,一改油畫筆觸強直堆積的厚涂法,多是利用丙烯與綜合材料,這使得他在畫幅風煙中可以自由揮灑。他用顏料本身在自然物理化學作用下的流淌、堆疊、斑駁、互溶、滲透等變化,再現出一種看似無形無象,卻又仿佛形象紛呈的“宇宙圖景”。
展覽現場
馬路的藝術雖從德國新表現主義獲得營養,但他卻從由他本人掀起的中國表現主義熱潮中迅速脫身離去,毫不猶豫的反身回歸到中國文化的母體中,經歷了一系列不同繪畫風格的演變,尋找到適合自己的藝術表現語言,將中國文化對於萬物生命、宇宙,特別是生生不息地自然觀、宇宙觀,乃至價值觀和人生觀融入到藝術創作中,最終形成與西方諸繪畫流派大相徑庭的新的藝術價值觀。馬路的“炁象藝術”不僅為正在藝術之路中辛勤探索的藝術家帶來了鼓舞和啟發,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為産生真正具備國際性的中國本土藝術奠定了堅實基礎。
藝術家馬路接受藝術中國採訪
在提出“炁象藝術”之後,下一步該怎麼走?有很多人對馬路的下一步探索感到好奇。關於未來的探索方向,馬路笑著回答道:“肯定還會有新的東西,我們對於本質的理解會不斷地變化,會不斷地發展,所以我們地繪畫也會跟著它走,它不僅僅是一個樣式上地變化,而是認識上的變化,是一個人對於客觀的認識在不斷的變化、成長直至生命結束。在這個時候,只有你認識了對象,你才能活的明白,你最終才會很踏實。”(本文部分圖片由雲上美術館提供)
在畫框背面記錄下自己的思考是馬路繪畫中的常態
展覽現場
展覽作品(部分):
一、從何而來(1978-1984)國內求學與國外留學探索期
《出國前的自畫像》紙本油彩1981年54cm×39cm 自藏
《我們的家》紙本油彩1981年 53cm×38cm 自藏
穿軍裝的朋克們 60cmX80cm三合板油畫 1983年
二、具象還是心象(1985-2004):表現主義探索期
《老象》布面油畫1991年180cmx193cm
《何烈山》布面油彩1993年 73cmX53cm 私人藏
《大蟈》布面油彩 1993年 80cm×100cm 私人藏
《蓬》布面丙烯 2000年 80cmx60cm 私人藏
三、超越心象還是超越現實(2005-2009):超現實主義探索期
《辯經一(左)》布面丙烯綜合技法 2006年 200cm×320cmx2 私人藏
《辯經一(右)》布面丙烯綜合技法 2006年 200cm×320cmx2 私人藏
《山谷》 布面丙烯綜合材料 2007年 210cm×170cm
《霧》 布面丙烯綜合材料 2007年 210cm×170cm 私人藏
四、從抽象到炁象(2010-2022):抽象藝術與炁象藝術探索期
《黑雨振迅》2012年 100cmX160cm 丙烯綜合技法
《蒼然細水化凝塵》布面丙烯綜合技法 2016年 90cmX120cm 方向可變
《一筆紅雲》布面丙烯綜合技法 2014年 100cm×160cm私人藏
《不動而動》2017-2021 180x210cm 綜合材料 私人藏
《感覺無所不在》2022年5月-2022年7月 170cmX169cm 方向可變,亦可與其他畫面組合,丙烯綜合技法,亞麻布刷底料
《是一是二是三》丙烯綜合技法 2021年5月-2021年7月19日 229.5cmX86cm
《心流》2022年1月5日210cmX110cm方向可變,亞麻布,丙烯綜合技法,未刷底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