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聚焦《永恒的祭獻:中國古代青銅禮器》大展(5)第三幕:祭祀

聚焦《永恒的祭獻:中國古代青銅禮器》大展(5)第三幕:祭祀

時間: 2023-03-03 10:22:16 | 來源: 藝術中國

撰文_柳揚

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有一個著名的説法:我們一直被他者“注視”著;社會中人與人的關係就是注視與被注視,人都是在他人眼中,建構自己和建構他人。儘管背後的哲學/宗教意涵不同,但是這種感到自己一直被他者注視的觀念,三千年前的西周就有了,《詩經》《周頌·敬之》中説:“敬之敬之,天維顯思,命不易哉。無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監在茲。”就是在警告我們,上天日日在監察著眾生,因此我們一定要恭敬行事,奉行美德。

上帝高高在上,祖先神則常伴其左右,所以活著的人除了謹慎行事,還必須常以青銅祭器,供奉神靈。除了宗廟,周代人崇天敬祖的場所還有壇,在平地上封土臺,用以祭祀神靈(成都羊子山就發掘出這種露天祭壇,三層土臺,方形加四面的斜坡,形同“亞”字)。

上帝和祖先神高居上天,凡人如何與他們溝通?方法之一叫“禋”,大約是把玉帛、犧牲放在柴堆上,焚燒以祭祀天及先祖,陜西扶風莊白村一號銅器窖藏出土的西周中期史墻盤銘文就提到這種祭儀。另一方法叫“燎”,本館名器郭伯簋銘文就敘述做器者跟隨周王前往討伐方國,得勝歸來,在首都宗周,獻俘告廟,燎祭祖先。這兩種祭儀的特點都是焚燒生煙,煙氣上升蒼天,以此與神溝通。

第三幕呈現的,就是想像中這麼一個祭祀的場景。展廳的中間是一個“亞”字形土築祭壇。這種“亞”字形結構在商周是一個常見又神秘的形狀,它是王墓外廓和槨室的典型輪廓,可能反映當時宗廟的形狀;它甚至還有可能是殷商人心目中的土地形狀。所以展廳中的這個祭壇雖然出於想像,但也有據可依。

展廳中間的“亞”字形土築祭壇及壁畫

祭壇上擺滿了青銅祭器,圍繞著中間一個長方形凸起,內藏的電影放映機將藍天白雲的影像投射到祭壇上方一個橢圓型的白幕上。祭壇中間一縷青煙嫋嫋升起,直抵天庭。

“亞”字形祭壇、天幕、壁畫及展櫃

“亞”字形祭壇、天幕及壁畫

展廳四角各有一個展櫃,裏面陳列一件青銅鼎;臺座為梯形,做成祭壇一樣的土築外表。

偌大的展廳四壁裝飾了色彩斑斕的壁畫,依然是重疊起伏,但是那裏出現了人的形象,挑戰動物神靈統治的野性世界。

如何製作上達蒼天的那一縷煙,頗費週折。在展廳里弄出真煙,消防隊馬上會來敲門。用機器製作假煙霧也不可行,它一冒頭,展廳裏的空調系統馬上會將它吹得無影無蹤。不過,這要能難住葉錦添先生,那他在江湖上的美譽,就是浪得虛名了。解決的方案極簡單又好看:他在祭壇沿中軸線一側懸挂了一方倒梯形薄紗幕,燈光師AJ將特別的燈光打到幕上,煙霧就出來了。

懸挂倒梯形薄紗幕

沿著那縷青煙,觀者的眼睛徐徐移至橢圓的天幕,那裏流雲舒捲自如,藍天如洗,看似平靜抒情,但在西周人看來,它就像上天的眼睛,無時不在,監視著蕓蕓眾生的一言一行。

測試倒梯形薄紗幕及青煙效果

展覽題目:《永恒的祭獻:中國古代青銅禮器》(Eternal Offerings: Chinese Ritual Bronzes

展覽時間:2023年3月4日—5月21日

策展人:柳揚 

展覽設計:葉錦添 

展覽地點:美國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博物館(Minneapolis Institute of Art)

本次大展策展人、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博物館亞洲部主任柳揚博士將以筆記的方式陸續撰寫系列文章,介紹該展的構思起源、策展理念和布展過程,藝術中國近期以連載的方式獨家陸續發佈,敬請各位讀者關注。

聚焦《永恒的祭獻:中國古代青銅禮器》大展(5)第三幕: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