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現場
2023年1月19日,來自約瑟夫·博伊斯家族收藏,匯聚有近100件博伊斯紙本作品,展覽“約瑟夫·博伊斯:繪畫40年”在倫敦Thaddaeus Ropac畫廊展出。作品跨越了藝術家逾40年的藝術創作成果,從1940、50年代早期的代表性作品到60年代中期反映其藝術創作實踐發生根本性轉變的概念草圖和平面繪畫,這些草圖和平面繪畫後來也成為他在1970和1980年代所從事的行為表演和裝置、雕塑等創作中不可或缺的視覺元素。
在對待繪畫的態度上,博伊斯從未將繪畫視為其他媒介創作的前期研究或材料準備階段,而是通過對繪畫的身體行為體驗具象化、具體化其觀念思維。
為紀念本次展覽,藝術家安東尼·葛姆雷受邀為博伊斯的這批作品專門策劃了一個獨立空間,同時展出葛姆雷的紙本作品與博伊斯隔空對話。以“感覺:博伊斯/葛姆雷”為對話主題,突出了博伊斯所留下的藝術遺産對當今眾多藝術家的持續影響。 葛姆雷與博伊斯的作品間有著強烈的個人關係,對此,安東尼·葛姆雷曾説:
“博伊斯和我在繪畫中找到了一片沃土,它使我們相信對這片沃土的開墾和探索與這個世界上正在進行中的其他改變世界的行動同樣重要且富有意義。”與博伊斯一樣,葛姆雷同樣將繪畫描述為一種“身體思考的形式”,這是他更廣泛的藝術創作過程的基礎,對他來説,“沒有繪畫的一天就是迷失的一天。”
展覽現場
在戰後藝術的前沿,博伊斯當之無愧地佔據了一席之地。他明白繪畫可以支撐他作為雕塑家、先驅行為藝術家、理論家、教師、環保主義者和政治活動家等多方面的藝術實踐。他嘗試用繪畫、拼貼畫和水彩畫為他的想法賦予實體形式。1993年,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MoMA) 舉辦的藝術家基礎繪畫展覽時,聯合策展人安·特姆金 (Ann Temkin) 回憶道:他邊旅行邊畫畫,邊看電視邊畫畫,邊討論邊畫畫,邊表演邊畫畫。博伊斯對繪畫的態度暗示著繪畫對他來説就像呼吸一樣的存在。
在博伊斯看來,繪畫是可見的思想形式。“素描是我作品中的第一種可見形式……第一種可見的思想形式,從不可見的力量到可見事物的轉變點……它是一種呈現于‘表面’的特殊的思想形式,不管這個表面是扁平的還是圓形的,是像黑板這樣的堅固支撐物,還是像紙張、皮革這樣柔韌的材質,或是任何一種表面......它不僅是一種思想的描述......其中也融入了感覺......對繪畫的廣泛理解對我來説是十分深刻和重要的。”——約瑟夫·博伊斯 (1984)
1993年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MoMA) 舉辦的藝術家個展“思想即形式”現場©MoMA
1993年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MoMA) 舉辦的藝術家個展“思想即形式”現場©MoMA
1993年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MoMA) 舉辦的藝術家個展“思想即形式”現場©MoMA
本次展覽中展出的一系列作品,向我們呈現了博伊斯藝術創作過程中對繪畫媒材的廣泛涉獵和處理,尤其是對非傳統繪畫材料的使用:鉛筆、水彩畫、現成物拼貼,還有他標誌性的混褐色顏料“Braunkreuz”。正如毛氈和動物油脂在他的雕塑作品中所積累的豐富的象徵意義一樣,在博伊斯的紙本作品中,這些充滿物質感的材質同樣具有特殊的隱喻。含鐵的色彩讓人聯想到血液和重生,而金色的水彩顏料又讓人想到煉金術。
繪畫在博伊斯長期藝術創作中不斷演變的作用成為本次展覽重點希望向觀眾傳達的內容。1940年代中期,博伊斯進入杜塞爾多夫國立藝術學院學習雕塑,畢業後,他經歷了一段人生的困境,到50年代末在母校獲得教職,此時他也確認了自己的藝術觀念。
展覽現場
展覽展出了博伊斯創作于1940年代的繪畫和植物拼貼畫,顯示出藝術家早期對人類、動物和自然環境之間深層關係的思考和興趣。許多動物,如雄鹿、麋鹿、海豹和蜜蜂,被高度抽象化為種種視覺符號,成為基督教、凱爾特神話、德國浪漫主義和自然科學的隱喻,並被視為博伊斯對在二戰中所遭遇的個人和國家創傷經歷的療愈。
20世紀50年代,博伊斯開始以女性裸體為主題,進入探索戰後重建的精神形態。典型的女性形象,用稀疏的鉛筆線條和薄薄的水彩畫勾勒,躍然紙上,成為藝術家出入精神與塵世狀態的橋梁。這些人物通常被描繪成抱著孩子或在類似雙耳瓶的容器旁邊,容器的外輪廓線與人物誇張的臀部線條相映,成為個人和國家“重生”的象徵。
1960年代標誌著博伊斯繪畫方式的重大轉變。他開始積極投身跨學科的激浪派運動,擺脫畫筆畫布,用自己認可的材料去創作,並創作了他後來十分熱衷的行為表演藝術的概念草圖。手繪被博伊斯當做思想觀念的來源和藝術創作項目的藍圖,展覽中展出的部分被稱為“音符”的圖文結合的手繪作品記錄了多次行為表演的點滴痕跡。
展覽現場
博伊斯曾説:“在我工作的不同階段,我做環境空間藝術,同時我也做行為藝術,我認為我的繪畫並不是孤立的東西,是與我所有接下來的作品密切聯繫的。我的繪畫預示了我後來所實施的藝術行為。這裡面有許多的主題,但它們都圍繞著一個中心的主題:人,完全意義上的人。我從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方式中發現,我們所生活的時代是非常不適宜人類的。這個問題出現在我早期的作品中,完全是一種本能的方式,漸漸地它變成了清楚的和有意識的。有時動物也會出現,因為我認為動物和人之間有一種聯繫。”
縱觀博伊斯的整個藝術生涯中,他都在持續性地為他的繪畫與藝術實踐注入創新和變革的力量。在 70 年代,他將行為演繹的空間擴展到公共場所,以展覽中的黑板為代表。黑板是藝術家向現場觀眾發表演講時使用的工具。博伊斯一邊説話,一邊用白色粉筆在黑板上畫畫。在課堂、訪談等場合,博伊斯用在紙張和黑板上所做的圖解,闡釋他的新社會願景和“社會雕塑”理論。這些手繪並非對視覺形象的單純勾勒,而是記錄和探索世界與人的內在規律,描繪個人社會理想的方式,由此也清晰地展現了一個藝術家的思想脈絡。
展覽將從2023年1月19日起持續至3月22日。
臺馨遙/編譯,圖文來源:GalleriesNow
圖片: Eva Herzog.© Joseph Beuys Estate / VG Bild-Kunst, Bonn, 2023;Thaddaeus Ropac畫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