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流變之味:從田野調研到博物館的當代實踐

流變之味:從田野調研到博物館的當代實踐

時間: 2023-01-15 12:29:35 | 來源: 藝術中國

《流變之味:馴化中的塘與糖》近日在順德美食博物館開幕,五位藝術家、建築師、學者通過長達半年的駐地調研,追尋河流與地方的脈絡,對順德飲食尋根溯源進行當代性藝術表達。展覽是大乾藝術對珠三角流域考察與研究體系中“河流與食物”的一部分。 

人與自然的關係通過人工“馴化”和感情“馴化”在彰顯。馴化是人們在生産生活實踐中的一種文明進步行為,是將野生的動物和植物的自然繁殖過程變為人工控制下的過程。與此同時,馴化更是在創造關係,營造産生感情的聯繫。

順德作為一個具有典型特徵的城市區域,突顯了兩組關係:從蔗糖到糖廠製造的全球想像,以及從“桑”基魚塘到“蔗”基魚塘的變遷。以食物為關係的核心,前序關係是養殖和工廠製造,後序關係是銷售和品嘗。

本雅明認為體驗是片段的、瞬間的,而經驗是與我們的生命歷程同在的觸動。社會的加速發展帶來的是物的異化、自我異化和社會異化,而在此過程中,我們的體驗豐富,而經驗卻日漸缺失。“我們從順德的桑基魚塘出發,共同行走、田野和調研,展開了一系列關於在地文化、生活方式、物産和經濟的對話,並以此為核心概念進行創作。以多組跨媒介的裝置作品為載體試圖探討最基礎的物質生産如何影像人們的精神生活,以及社會結構和生産方式又如何改變了我們與食物之間的關係。”策展人陳東介紹説。

順德是美食之都,佛山桑園圍成功入選了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壘土為基、蓄池養魚的“蠶壯桑茂魚肥大,塘肥基好繭豐收”的生産方式延續了近千年——既成就了順德的經濟發展,又發展出獨特的美食文化。如今,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世間少有的美景,良性迴圈的典範”的桑基魚塘已逐漸式微,漸漸成為我們對這種生産方式的記憶和想像。

在本次展覽藝術家的召集中,奚雷和馬塞爾· 匝斯(Marcel Zaes)都從食物關係的前端即養殖出發,前者揭示的是快速消費帶來物的異化,而後者則探討技術作為組織媒介的力量,聲音都成為了他們的重要表現形式。

《二鰻遊園》,奚雷,2022

奚雷在珠三角地區進行了長達半年的田野和藝術創作,從廣東時代美術館的駐地藝術家到“流變之味”的參展藝術家,從走訪水産養殖戶到參加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並獲得職業資格證書,他的創作是真實的、地方的、鮮活的、跨越身份的。他創作的《二鰻遊園》和《商場一隅》採用了創造性的實踐與研究相結合,探討了全球語境下的感官民族志和藝術研究發展。

《商場一隅》。奚雷,2022

作品把水産工業的噪音作為奇觀呈現在展覽空間裏面,或許可以喚起生態意識,但是在另一方面也會強化城市與鄉村、土地和水域的二元結構,奚雷以一種相對模糊的方式,將多層次的水産養殖業現實與觀眾的日常經驗聯繫起來——將噪音製作成了令人放鬆的在超市播放的音樂,並且在水産品的超市貨架上方播放。在貨架上有許多的食品包裝袋,但它們實際上是空的。

《歸於懸置——噪音》,Marcel zaes,2022

南方科技大學創新創意設計學院的助理教授Marcel zaes與他的團隊專注於人類與聲音技術之間的多重關係以及聲音如何與龐大的社會文化體系産生聯繫,研究領域包含實驗節奏機器、數字聲音檔案、噪音文化、公共空間聲音、批判性用戶界面設計、流行音樂以及電子音樂表演中的“技術”文化。他對聲音所具有的在地性和社會性進行了研究併為展覽創作了《歸於懸置——噪音》。在西方藝術史的敘事中,聲音于二十世紀初出現在了視覺藝術的歷史中,同時與達達主義、激浪派、極簡藝術和概念藝術等流派密切相關。他説:“聲音,成為組織媒介的力量,將水産養殖的“噪音”轉化成詩意的生態樂曲。這種公共性聲音的審美將重新塑造地方公共空間的表達和體驗。“離開音樂廳,進入現實世界裏,關注特定的人來人往的地點與空間中的聲音,往往具有更深刻的社會性,裏面所包含的特定場域的資訊值得傾聽和交流。

《妖糖》作品截圖,曹澍,2022

“用虛擬的3D動畫形式嫁接真實的糖廠空間,讓全球化的宏觀議題微縮到日常的基礎設施和製造流程中,激活地方與世界在不斷産生的連接。”參展藝術家曹澍説,他是中國當代藝術家重最受關注的新銳藝術家之一,《妖糖》是他最新的影像裝置。

《一次從甘蔗場到糖廠的漫遊》錄影截圖 朱嵐清, 2021

《一次從甘蔗場到糖廠的漫遊》檔案部分,朱嵐清,2021

朱嵐清的作品《一次從甘蔗場到糖廠的漫遊》,讓我們短暫地回歸到現實,思考糖廠那些擁有紀念意義的瞬間,在併入到日常經驗和自我認同的生命歷程中,是否本身就是具有紀念意義的,難以再尋找和接近的“經驗”建構。

整個展覽將視角偏離“人”這個中心,卻不斷地用“不在場”審視體驗與經驗的關係,最終扣問流變之下人與自然的關聯。藝術家們在這場“人”必然存在的視野中,採取了以技術、非人和未來為主要方向的展覽形式,稀釋人的主體作用,反而讓被忽視的基礎媒介重現,以聲音、塑膠、糖的製作和塘的外觀來表現馴化過程中的體驗與經驗。

“本次展覽試圖讓更多維度參與者和觀眾獲得文化認同感,催生地方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並由此開啟對“美食與地方“創作實踐更具想像力的可能性空間。”策展人肖劍介紹説,“通過“全球化”與“在地性”的當代性表達——存在於珠三角地區中在地域文化與歷史傳承下挖掘獨特的非物質文化生産方式,從而弘揚優秀文化,促進當代藝術的國際傳播與交流。”



流變之味:從田野調研到博物館的當代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