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勢象空間新年首展推出“相地通景——陳彧君個展”

勢象空間新年首展推出“相地通景——陳彧君個展”

時間: 2023-01-10 10:15:27 | 來源: 藝術中國

“相地通景——陳彧君個展”現場

木蘭溪漸海

厝裏論裏仁

廊中合今古

柱下分陰晴

橋逢橫水渡

門卻值耳聽

水土接花木

浮圖混世行 

——鮑棟

2023年1月6日下午,勢象空間的新年首展“相地通景——陳彧君個展”拉開帷幕。展覽由鮑棟擔任策展人,展出藝術家2021年以來的新作21幅,涵蓋其“生長”系列、“地中‘海’”系列和最新的“相地通景”系列,呈現藝術家陳彧君的最新創作面貌。

展覽現場

策展人鮑棟用“當地的當代”“建築與居住”和“裝飾與觀念”三組關鍵詞來解讀陳彧君一直以來的創作。在他看來,陳彧君的工作有兩個互相參照的坐標,一個是從木蘭溪計劃一直延續至今的當地性,一個是逐漸生成的世界性。

展覽現場

陳彧君有一個貫穿始終的主題是建築空間,從對居室空間的直接描繪,到對建築形式的裝置借用,包括最近在房屋圖像上的再度創作,甚至他對工作室的規劃與營造。

展覽現場

除了建築空間,花木也是陳彧君一直在延續的內容,但它們並不是以風景的身份,而是以裝飾的主題出現在作品中。以花木及水土為主題的作品都畫得很滿,甚至鋪陳,各種媒介與材料以拼貼的方式,把畫面變成了一個密實的整體,莆田當地人稱這種風格為“百花不落地”。

展覽現場

勢象空間創始人李大鈞説:“陳彧君是一位非常有潛力的藝術家,不僅是才華和性情,也體現在對社會與藝術的認知方面。他從小喜歡畫畫,是科班出身,中國美院綜合藝術系啟蒙為他的創作奠定了一個非常好的根基。我認為陳彧君是一點點成長起來的,如同他所有的創作的過程,是一層層累積起來的,這種生長很自然。今年是吳大羽先生誕辰120週年,陳彧君和吳大羽都屬於國立杭州藝專到中國美院這個脈絡。作為是一個很有創造性和自由狀態的藝術家,我樂見他真正成為像林風眠、吳大羽等偉大藝術家的傳人。”

策展人鮑棟接受藝術中國現場採訪

鮑棟在現場接受採訪時談到:“陳彧君是很有意識地把當地文化的特性帶入到自己的思考裏來。雖然他是在中國美院完成教育,但我們繪畫的動力到底是什麼?我覺得他在這一點是比較清楚的。他很早就把學院內容嫁接到了中國傳統上,當然這是指他的地方性經驗,而不是中國傳統的全部,但它讓我們意識到中國的傳統是多麼複雜,有不同的層面、地域和維度。陳彧君一直是在這個角度上去下功夫的。”

“相地通景——陳彧君個展”將持續至3月10日。(文_許柏成 視頻_馮楠)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陳彧君部分作品:

《九歌》(10聯),亞麻布上綜合材料,200×140cm×10,2014-2022

《荒謬的墻》,水彩紙上綜合材料,150×225cm,2022

《凱風自南》,亞麻布上綜合材料,214×160cm,2022

《流放與王國》,水彩紙上綜合材料,150×224cm,2022

《瞻彼淇奧No.1》(2聯),紙上綜合材料,200×110cm×2,2022

《臨時家庭—美式風格》,布面丙烯,180×260cm,2011

陳彧君

藝術家介紹

陳彧君,1976年生於福建莆田,1999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綜合藝術系,並留校任教于綜合藝術系和油畫係至2014年,現工作和生活于上海。

作為七零年代後期出生的代表性藝術家,陳彧君自小經歷和見證了中國社會環境巨變的階段,對於生命個體基因與自然和人文環境關係的反思和探索越來越成為創作的動力和主題,從家鄉的木蘭溪到孕育亞洲和世界文明的母親河,他的眼光和筆觸仿佛跟隨著當年離鄉背井的華僑的腳步,向著更為深遠的世界去追問自我救贖的出路和人類遊牧的方向。

由於作品具有複雜的綜合媒介和濃厚的人文情懷,陳彧君正在受到全球策展人和收藏家的重視,作品常年在世界各地的美術館、基金會和畫廊展覽,並被廣為收藏。

http://mp42.china.com.cn/video_tide/video/2023/1/10/20231101673345000039_336.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