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機器人能像藝術家一樣畫畫嗎?

機器人能像藝術家一樣畫畫嗎?

時間: 2022-12-30 22:31:23 | 來源: 藝術中國

愛達在威尼斯雙年展。照片:蓋伊·貝爾

導言:當下,人工智慧繪畫(AI)備受矚目,AI繪畫以使用者簡潔的輸入就能通過輸出大量富於創意的圖像作品,其産出的高效率和生成的奇異畫面令世人矚目,由此也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很多人都疑惑機器人或人工智慧真的能像藝術家那樣畫畫嗎?Tom Whyman在artreview上刊登了一篇在“'像藝術家一樣'作畫是什麼意思?”(What Does It Mean To Paint ‘Like an Artist’?)的文章,就這些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在文章中他從世界上第一個人形繪畫機器人——艾達(Ai-Da)開始進行了剖析,艾達不僅具備一般的AI人工智慧演算法,而且在外形上擬人,更能模擬人眼觀察和手的繪畫動作,從而更接近完美。這樣的機器人繪畫的能力也非常強勁,但她和一般的AI繪畫真的能像藝術家那樣繪畫嗎?

Joseph Racknitz,機械土耳其人的插圖,1789 年。

有一個故事,我至少從沃爾特·本雅明的《歷史哲學論綱》(1940 年)中了解到,拿破侖時代,有一個會下棋的機器人,它穿著土耳其服裝,嘴裏叼著水煙,坐在一張大桌子上的棋盤前,表面上稱為“機械土耳其人”,正如它所稱的那樣,它能夠“對棋手的一舉一動做出反應,並採取反擊,確保贏得比賽。” 這個機器人會巡迴在法庭和沙龍,以其奇妙的機械裝置讓旁觀者驚嘆不已。但這一切都只是幻覺。在看起來透明的桌子裏面,有一個鏡子系統,坐著“一個駝背矮人——一個西洋棋大師”,他可以看到比賽,並會操作木偶回應他的對手。機械土耳其人並沒有“真正”做任何事情。它是無用的——直到被特定的人類技能激活。

前一週,我看到一則新聞報道,其中一個由人工智慧驅動的機器人被描述為“第一個像藝術家一樣作畫的機器人”。艾達(Ai-Da)是以電腦科學先驅 艾達·洛夫萊斯(Ada Lovelace) 的名字命名。2021 年,ArtReview報道了艾達(Ai-Da) 在倫敦設計博物館的亮相,倫敦自由撰稿人Imogen West-Knights想知道為什麼這個機器人看起來像“一種性感的女人”。

Ai-Da 的畫被輸入 AI 演算法以創作抽象畫。攝影:尼基·約翰斯頓

援引ai-darobot.com的報道:艾達(Ai-Da)是世界上第一個超現實主義藝術家機器人。她使用眼中的攝像頭、人工智慧演算法和機械臂進行繪畫。她于 2019 年 2 月開始創作,在牛津大學舉辦了她的首場個展“Unsecured Futures”,她的藝術作品鼓勵觀眾思考我們瞬息萬變的世界。從那以後,她一直在國際上旅行和展出作品,包括在聯合國舉辦的虛擬展覽。2021 年,她在設計博物館這一大型博物館舉辦了她的首場展覽。2022 年,她在威尼斯雙年展期間在賈爾迪尼的 Concilio Europeo Dell'Arte 舉辦了個展。 她的藝術創作,挑戰了我們在後人文主義時代對藝術家和創造力的觀念。

Ai-Da:艾達·洛夫萊斯的肖像

Ai-Da:蜜蜂雕塑。(圖片來源:Victor Frankowski)。這尊青銅雕塑是根據愛達的蜜蜂掃描圖製作的。

為什麼我們還在寫 2022 年的艾達(Ai-Da) 呢?(除了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這一事實之外?新聞幾乎完全是圍繞著告訴我們習慣於每天被告知的舊事物,就好像它們是新奇的一樣,一個無限相同的無限迴圈和無限的遺忘...我們都被社交媒體鎖定在我們自己的唯我主義愚蠢的演算法泡沫中?)。我認為現在機器人能夠使用畫筆進行繪畫,而不是僅僅勾勒出一些東西然後讓人類藝術家來填充它,就像之前它在威尼斯雙年展上的亮相,但這些都不重要。

艾達(Ai-Da)與自畫像

對我而言,重要的是——所有這一切的有趣之處——是這樣的説法,即 艾達(Ai-Da)是“第一個像藝術家一樣作畫的機器人。“像藝術家一樣作畫”到底是什麼意思?畢竟,人工智慧被用來創作藝術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我可以啟動一個像人工智慧藝術應用程式Wombo這樣的網站,並立即生成一張“像藝術家一樣的人工智慧繪畫”的圖片,出於某種原因,這些AI作品有點像 Jar-Jar Binks (Jar-Jar Binks是喬治·盧卡斯創作的星球大戰的虛構人物),或者“Jerry Seinfeld(Jerry Seinfeld是美國好萊塢知名喜劇演員)的臉變成了月亮”。

Wombo生成的作品

艾達(Ai-Da)所做的與此不同的是什麼?為什麼這種差異會被認為使以其創作者命名的性感女郎機器人比 Wombo 網站更接近塞尚?這些問題沒有諮詢過藝術哲學家嗎?

創作者梅勒聲稱,Ai-Da是“一個道德項目”,它作為對快速技術變革的“評論和批評”而存在。他還表示,提出的問題不是“機器人能創作藝術嗎?” 而是,“既然機器人可以創造藝術,我們人類真的希望他們這樣做嗎?” 就“像畫家一樣作畫”這件事,我相信這個想法是Ai-Da可以使用畫筆,通過充當她眼睛的相機直接觀察她的對象。從這個意義上説,她能夠直接從模特或大自然中“像畫家一樣”作畫。

但這一切的問題在於,它完全是錯誤的。當然,可以將機器人設置為看起來像在繪畫(儘管製造這樣的機器人確實需要大量的工程技能)。但是,“像藝術家一樣”作畫並不是簡單地完成將畫筆放在畫布上的動作

阿道夫·希特勒,新天鵝堡,1914 年。公共領域。

埃貢·席勒 (Egon Schiele),帶酸漿的自畫像,1912 年。公共領域。

要理解這一點,請考慮另一個爭議,我看到人們在網上討論這個爭議。出於某種原因,這是“傳統藝術”愛好者喜歡注意的事情。眾所週知,希特勒被維也納美術學院拒之門外,這也為他成為法西斯獨裁者鋪平了道路大約在同一時間,埃貢·席勒(Egon Schiele)被學院錄取為學生。但席勒的作品以一種奢侈、強烈的肉體為標誌,在他坦率、裸露的裸體中最為明顯:他作品的大膽、與眾不同,而且在觀看時立即顯而易見,為什麼他是最著名的表現主義者, 而希特勒的作品,你知道,看起來就像它描繪的事物。傳統的論點是,作品看起來像事物的本來面目是件好事,這就是為什麼有人説希特勒是比席勒更好的畫家。但這當然是荒謬的:因為實際上,席勒觀察和呈現人體的方式比希特勒的繪畫更能告訴我們現實是怎樣的——我們是什麼——

埃貢·席勒的繪畫作品

阿道夫·希特勒的繪畫作品

簡而言之,希特勒是一位畫家。但他不像藝術家那樣作畫。莫裏斯·梅洛-龐蒂 (Maurice Merleau-Ponty) 在他 1945 年的精彩文章“塞尚的懷疑”中提出了類似的觀點(這篇文章的範圍比我將要在這裡報道的任何內容都廣泛而深刻)。梅洛-龐蒂告訴我們,塞尚總是力圖呈現事物的本來面目。但這意味著要超越事物的表面,同時還要以某種方式設法將其保持在視野中

塞尚,《聖維克多山大松樹》,約1887年,倫敦考陶德美術館藏

正如梅洛-龐蒂所寫:塞尚在不放棄感性表面的情況下追求現實,除了自然的直接印象之外沒有其他指導,沒有遵循輪廓,沒有輪廓來包圍顏色,沒有透視或繪畫安排...他想要將我們看到的穩定事物與它們出現的變化方式分開。他想描繪物質的形式,即通過自發組織産生的秩序。他沒有在“感官”和“理解”之間做出基本區分,而是在我們感知到的事物的自發組織與思想和科學的人類組織之間做出了基本區分。

塞尚,《坐著的男子》,1905-1906

換句話説:在他的作品中,塞尚不僅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風景畫或他父親的照片。他在闡明一種哲學:一種關於如何看待事物的觀點。這就是“像藝術家一樣作畫”:用顏料和畫布來呈現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當然這可能不需要與“客觀”看待事物的方式有任何關係) ——但在塞尚的例子中,確實如此)。

保羅·塞尚,藝術家之父,1865 年。公共領域

機器人做不到這一點——就像希特勒在他枯燥、熟練的畫作中一樣,從來沒有真正做到過。事實上,無論“人工智慧”變得多麼複雜,都沒有機器人能夠做到(機器人可以被編程為按照塞尚的風格作畫,我敢肯定,但它不會有他的眼睛——或者他的懷疑)。 某些機器人可能——人工智慧可能以某種方式“進化”到足以讓機器人“真正”思考或繪畫的觀念是基於對人工智慧到底是什麼的完全誤讀。您可能還希望熨斗進化到可以接聽電話:但這不是那種技術(如果熨斗確實開始接聽電話,它就不再是熨斗了)。

“人工智慧”是我們用來指代一種新穎、複雜的工具的名稱,它能夠以人類思維截然不同的方式分析和利用數據集(沒有人能夠以接近人工智慧的速度來處理數據)。但是 AI 不僅需要由人類工程師設計,還需要提供正確的輸入,以便吐出任何有趣或可理解的內容作為其輸出

Wombo界面

如果我已經選擇用傳統畫筆和畫布創作“耶穌和剩下的兩個吃太陽的披頭士”,那麼再用Wombo來進行AI創作時,它便不會再畫出這樣的作品。而我現在正在使用人工智慧工具,為“耶穌和剩下的兩個吃太陽的披頭士”進行創作。

Wombo生成的作品

AI比人在畫布上畫畫更快,它也更容易受到無法控制的隨機因素的影響。只需嘗試自己在 Wombo 上輸入相同的提示——你不太可能得到與我相同的圖片。可以説,輸出的結果更多地與工程師如何對 AI 進行編程有關,而不是我在其中投入了什麼——儘管從技術上講,如果我願意的話,我也可以自己製作一個繪畫 AI 工具,以滿足我的特定目的。除了輸入一串單詞之外,我可能不需要做那麼多的事情——儘管我也有很多方法可以編輯和更改我稍後在這裡收到的輸出。就她而言,'Ai-Da' 是最慈善的一種工具,您可以使用它來創建自己的肖像。但 AI 永遠只能是我的工具。這表達了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但這不是機器人的方式:而是她的設計師或她的用戶的方式

但是,回到拿破侖時代,他們永遠不可能讓每個人在西洋棋中都被某些傢夥(土耳其機械人)擊敗。同樣的方式:技術人員喜歡誇大 AI 的潛力,使其做得比它們在合理範圍內做得更多,因為這種期望的承諾可以使投資者更有可能向他們投錢。只要有不了解真相的白癡觀眾。“機械土耳其人”將永遠激增,但大家不要被愚弄:“人工智慧”總是需要像我們這樣真正有智慧的生物才能做任何事情。

(文章來源:artreview.com 藝術中國編譯)

 


機器人能像藝術家一樣畫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