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埏埴為器——中日陶瓷藝術特賞》在Kyoto House舉行

《埏埴為器——中日陶瓷藝術特賞》在Kyoto House舉行

時間: 2022-12-26 10:20:49 | 來源: 藝術中國

埏埴為器——中日陶瓷藝術特賞于2022年12月26日至2023年2月28日在上海BFC外灘金融中心京都之家 (Kyoto House) 舉行。

展覽邀請了40位來自中國與日本的陶藝家,以“埏埴為器”為題,聚焦“器與土”的關係,以土為事,探討當代之“器”,是如何突破了物象表層原始機能的遮蔽,以及現代性精神意志的覆蓋,解構世俗之藩籬,衝破思維之桎梏,回歸到物的本真、象的原形。展覽以“地吐生萬物,物乃土之作為”為線索,探尋“埏埴以為器”在中日兩國陶瓷文化之間的脈絡與演化,呈現傳統工藝與現代審美迴圈往復的週期性輪迴,這亦是一捧土,由土成器,又殛器歸土的生命性迴圈。

展覽借由“萬物皆生”、“吐故納新”、“返本復初”三個篇章展現中日陶瓷藝術文脈之間的交織互鑒的能動關係。此外,展覽還通過“見器如常”篇章呈現了藝術家吳昊宇設計的日常之器,邀請觀眾透過器物窺視平凡的日常,覺知日常器物裏那宏大卻又充滿神秘的無形世界。在“器與土”篇章,藝術家宋濤通過一系列介於完成與未竟之間的作品,為觀眾呈現了泥土經由手的動勢成為器物的演化過程。這組大小不一的器物——完整的與破碎的、光滑的與粗糙的,形成一種極具張力的美感。在器與土的流轉之間,器物仿佛又回到了一種最原初的狀態,一種返本復初的樸拙之美。此外,展覽還將攜手現代舞團呈現身體劇場,通過抽象的肢體語言,演繹身體與泥土、器物之間複雜而微妙的關係,探尋塵歸塵、土歸土的生命輪迴。

《圓心》宋濤

萬物皆生

萬物皆生於土而反于土,燒陶制瓷的過程也是器物生長的過程,如同生命的生長。幾個世紀以來,匠人們掬一捧土,塑泥為器,傳統的技藝、原初的器型在手與泥的碰撞之間,本能的展現出手部的態勢與動能,在這一互動之中釋放出一種自然樸拙的藝術感受。此篇章聚焦傳統的技藝和器型,借由手這一媒介探討器與土之間的依存關係。

《盞 志野》土渕善亞貴

《酒壺 藁灰釉》土渕善亞貴

《瑞鳧香薰》童博聞

《⾼琉風鈴壺系列》周涼涼

吐故納新

器物跨越了時間的藩籬,從數百年前的傳統技藝出發,歷經了時代的變遷與審美的更疊,涌入進我們當下的文化語境。在這一演化路徑之中,傳統與當代的碰撞交織,在歷史的長河中形成了互文鑲嵌的關係,即“合”的狀態。此篇章基於這一狀態探尋器與土在傳統和當代之間的微妙聯繫。

《片口酒壺酒杯 金龍》川崎 貴生

《辰砂 酒壺》土渕 善亞貴

《線刻金彩茶碗》岡山 高大

《月光山水金銀碗》冉祥飛

《虛室·蜉蝣》吳非

《瑞靄》鐘聲

返本復初

地吐生萬物,物乃土之作為。泥土借由手的動作,人的意志,最終成為思想精神的物質外化。此篇章從“泥”與“形”的關係出發,探尋藝術家運用傳統技法的變體來塑造器的形式與狀態,從而呈現出對“形”的抽象或具象表達。同時,當陶瓷文化進入當代藝術的語境,藝術家的視角又轉而聚焦于器物最原初的狀態,回歸了一種“新的傳統”,呈現了一種返本復初的樸拙之美。

《悄然的變化》金貞華

《子玉,胭脂》雷傑

《物·器》王川

《水紋大花器》謝東

《見器如常》吳昊宇

“埏埴為器”——中日陶瓷藝術特賞試圖構建一個中日陶瓷藝術對話的平臺,展覽期間還將舉辦一系列藝文事件與學術分享,聚焦技藝與形制、思想與方法,不斷探尋“器以載道,物以傳情”之精神。

“埏埴為器”——中日陶瓷藝術特賞

2022.12.26–2023.2.28

【參展藝術家】(按姓氏拼音排序)

伯耆葉子、川崎貴生、光武みゆき、福岡まさえ、高木岩華、岡山高大、谷口翠雲、加藤清昌、加藤仁美、蔣力、吉川充、金貞華、雷傑、李振、羅爽、清水明、邱喜龍、冉祥飛、森俊山、山本昌弘、山岡高廣、上坂妙、釋博史、宋濤、田中大、土渕善亞貴、童博聞、王川、吳非、吳海東、吳昊宇、謝東、辛瑤遙、伊藤典哲、伊藤嘉峰、齋藤雲樂、周涼涼、祝琛、鐘聲

【主辦單位】

  KYOTO HOUSE 京都之家

【後援單位】

日本國駐上海總領事館

【學術支援單位】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陶瓷設計工作室

復星藝術中心

京都陶瓷器協同組合連合會

京都青窯會協同組合

【共同舉辦】

國際匠人協會

  BFC外灘金融中心



《埏埴為器——中日陶瓷藝術特賞》在Kyoto House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