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打造現代主義”大展:四位女性先驅者的時代畫像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打造現代主義”大展:四位女性先驅者的時代畫像

時間: 2022-12-11 11:48:37 | 來源: 藝術中國

《瑪麗安·韋雷夫金肖像》,Erma Bossi,1910年©The Estate of Erma Bossi

11月12日,一場主題為“打造現代主義”的展覽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開幕。展覽將目光投向20世紀初在德國工作和從事藝術創作的四位具有歷史開拓意義的女性藝術家,她們分別是寶拉·莫德松-貝克(Paula Modersohn-Becker)、凱綏·珂勒惠支(Kathe Kollwitz)、加布裏埃·穆特(Gabriele Münter)和瑪麗安·韋雷夫金(Marianne Werefkin),這對英國學術界來説尚屬首次。

展覽希望借由四位女性藝術家的經歷和視角,通過她們生前留下的諸多自畫像、靜物、女性身體、童年描繪、風景和城市生活等主題的畫作,回溯她們對現代繪畫史的貢獻——儘管這四位女性藝術家的名號沒有其同時代男性藝術家,如瓦西裏·康定斯基等人那麼有名,但她們對推動20世紀現代藝術的發展和繪畫技法的變革同樣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安娜·羅斯倫德肖像》,加布裏埃·穆特,1917年,布面油畫,英國萊斯特博物館與藝術畫廊藏

展覽共匯集有 65 件作品,許多作品此前在英國從未展出。這些畫作彼此間風格迥異,呈現出四位女性藝術家截然不同的個性,但其作品深處對身份、社會價值、歸屬感等問題的關心和探討,又彰顯出強烈的共性。這些一個世紀前女性藝術家們關心的主題,在今天依然迴響。

凱綏·珂勒惠支,自畫像,1934年© Käthe Kollwitz Museum Köln

手撫額面,珂勒惠支的這幅自畫像像是從縱深的黑暗裏浮現出來,與我們面面相視。這是一張飽受生活與命運磨礪的臉,畫裏的珂勒惠支眼瞼下垂,皮膚蒼老。深陷的眼睛和短平微揚的鼻子是珂勒惠支自畫像的典型特徵。但是這幅作品與其他自畫像不同的是,她距離觀看者是那麼地近,好像下一秒珂勒惠支的臉就要衝出畫面,來到我們面前,與我們呼吸著同一片空氣。

珂勒惠支無疑是此次展覽四位女性藝術家中最著名的一位。羅曼·羅蘭曾評價她的作品是現代德國最偉大的詩歌,因為它照出了窮人與平民的困苦和悲痛……“這是一個無助而徬徨的時代,我要經歷這個時代、勾勒這個時代、影響這個時代。”這是她為自己的作品留下的注腳。

儘管珂勒惠支擁有極強的藝術天賦和創作欲,相對高産,且她的版畫作品在當時相較許多藝術家的大尺幅繪畫不僅更便宜也更易於運輸,但是今天放眼全世界的藝術博物館,對珂勒惠支作品的研究、保護和收藏還是非常有限。

《女孩與孩子》,寶拉·莫德松-貝克,1902年,紙板油畫,荷蘭海牙美術館藏

寶拉·莫德松-貝克,《戴帽子的自畫像》, 1906年,私人收藏

親眼見過寶拉·莫德松-貝克裸體自畫像真跡,尤其是她創作于1906年的那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裸體自畫像的觀眾,少之又少。大多數人看到的只是這些作品的複製品。同樣地,不少人也忘記了加布裏埃·穆特曾是 Blue Rider小組中的一員,而出生於俄羅斯的女藝術家瑪麗安·韋雷夫金則可能是本次展覽中,所有對現代藝術做出貢獻的女性藝術家中最不為人所知的一位。

寶拉·莫德松-貝克被認為是第一位畫裸體自畫像的女性畫家,而當時其他女性藝術家並沒有廣泛使用女性裸體畫作為主題。她還開闢了女性哺乳的題材畫作。

在《母親與臂彎中的孩子》中,莫德松-貝克描繪了一位母親和她臂彎中的嬰孩,他們都赤身裸體,手中拿著一顆水果,水果的顏色與畫中人物臉頰處的筆觸、健康的肌膚色澤相呼應。站在她的畫作前,你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藝術家借由不間斷地實驗所涌動的不竭能量。

寶拉·莫德松-貝克, 《母親與臂彎中的孩子》,1906年秋季。 Museum Ostwall, Dortmunder

莫德松-貝克于1907年生下一個女兒,隨後的18天裏她一直在臥床休息,後來死於血栓,去世時年僅31歲。她沒有接受過完整的學院派教育,但其敏銳的藝術感覺很好地體現出新舊世紀交替時期藝術家們的集體憂鬱和焦慮。莫德松-貝克短暫的一生中留下了700余件作品,大部分收藏于德國不萊梅的一所博物館中,因而此次展覽也成為在英國可以看到其原作的一次重要機會。

與她同時代的女畫家加布裏埃·穆特一生中走訪、遊歷了三個大洲,她會説五種語言,還是柯達相機的早期粉絲和高手。她用鮮艷的筆觸作畫,更多使用平涂——直截了當,色彩間充盈著坦率的歡快。

這幅畫也許是藝術家在電車上看到的一幕場景,她將畫面定格在一位女士膝蓋上的“戰利品”上——藍色包裹、一株紅色的花卉盆栽、一個繡有黃色檸檬的袋子。藝術家為這幅畫起了一個很幽默的標題《電車上的靜物》(購物後),中産階級前衛生活的縮影。

加布裏埃·穆特,電車上的靜物(購物後),1912 年,慕尼黑。© DACS 2022

在現代主義的黎明,女性藝術家如何處理被不平等看待的問題開始出現,這在半個世紀後繼續困擾著抽象表現主義。瑪麗安·韋雷夫金出生於俄羅斯,很長時間裏她與畫家阿歷克謝·馮·亞夫倫斯基住在一起。在與亞夫倫斯基分開後,韋爾夫金移居瑞士,此後常常以一襲黑衣示人,並開始以一種更抽象的風格和更具表現力的色彩作畫,畫作中的女性主義視角尤為突出。

瑪麗安·韋雷夫金,《雙胞胎》,1909年,紙上蛋彩

值得一提的是,展覽策展人有意識地將韋雷夫金與珂勒惠支描繪同一題材的作品並置展出,呈現出一種微妙的對比,兩位藝術家截然不同的畫風與畫面意味令人深思。

珂勒惠支的《雙胞胎》,1923 年 © Käthe Kollwitz Museum Köln

“打造現代主義”展借由四位德國現代主義和表現主義女性先驅者的畫作,為我們提供了20世紀初女性藝術家自我認知的圖像,以及在男性目光主導的背景下,女性看待事物的方式。展覽在探討身份、表像和歸屬等潛在主題的過程中,既突出了各位藝術家的個體性,同時也關注到藝術家之間的密切關係。策展人多蘿西·普萊斯 (Dorothy Price) 曾長期研究、撰寫和教授德國現代主義,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説,“站在女性主義的視角看待20世紀現代藝術的進程,它應該被重新校準。”

其他參展作品還包括 Erma Bossi、Ottilie Reylaender 和 Jacoba van Heemskerk 等人的畫作。

展覽將展出至2023 年2月12日。(臺馨遙/綜合編譯自The Guardian《Making Modernism review – four female trailblazers up close and personal》及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網站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打造現代主義”大展:四位女性先驅者的時代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