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鄒之瑞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演講時指出的。堅持弘揚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新文明觀,是推動構建全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基礎,也是新時代文化藝術繼續繁榮發展的根本保證。
芭蕾是世界級廣受觀眾喜愛的舞臺表演藝術,也是世界範圍內擁有大量業餘愛好者的形體和素質訓練課程的藝術門類之一。芭蕾作為一種極具文化傳播與交流功能的載體,豐富了世界舞蹈藝術,為世界觀眾帶來了文化和藝術享受,為世界文明進步和發展作出了貢獻。芭蕾藝術是美的藝術,也是一門帶有世界文化印記的藝術。芭蕾發展得益於各國文明的貢獻,汲取了多國優秀思想、禮儀、素養與民間民族舞蹈等文化元素,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藝術財富。
各國文化與地域民族特色都為芭蕾注入新的源泉,使之生機勃勃。芭蕾在幾個世紀的世界文明交流互鑒中誕生了諸多學派,諸如法國學派、丹麥學派、俄羅斯學派等。芭蕾藝術進入中國後,世界芭蕾各大學派之所長在這裡熔于一爐。70年來中國原創了近百部芭蕾舞劇、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芭蕾舞藝術家。芭蕾表演與教育事業均蓬勃發展。中國式芭蕾無疑也為世界芭蕾藝術的多彩多姿增添了光輝。
平等是文明交流互鑒的前提。人類文明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徵,也是人類進步的源泉。芭蕾是世界各民族文化和舞蹈元素的廣闊舞臺。芭蕾藝術不僅吸取了各國優秀的文明成果,而且在世界範圍傳播各國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正如芭蕾舞劇《天鵝湖》讓世界認識了俄羅斯文化藝術,芭蕾舞劇《小美人魚》讓世界記住了丹麥的人文情懷,芭蕾舞劇《吉賽爾》讓世界欣賞著法國的浪漫情思,中國中央芭蕾舞團的《紅色娘子軍》讓世界了解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奮鬥發展史和美麗的中國南方民族風情等。用芭蕾這樣的世界藝術語匯傳播中國文化,也是中國芭蕾為世界芭蕾發展作出的中國貢獻。而中國芭蕾學派不僅是中國芭蕾藝術與世界各國芭蕾學派平等交流的國家標誌,也是中國舞蹈和中國芭蕾參與世界芭蕾發展進程的工作共同體。
人類文明因互鑒而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中國芭蕾在吸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同時能夠葆有芭蕾的審美風格,將那些承載著中國文化精神的舞蹈元素以芭蕾的形式向世界傳播,可以讓更多人經由對世界多樣性文化的理解達成對多樣性道路的尊重。我們也應該相信世界各文化背景的人們能夠從中國芭蕾舞劇當中感受到凝練在中華傳統文化之中的家國情懷與民族精神。中國原創芭蕾舞劇《過年》,以柴可夫斯基《胡桃夾子》的交響樂作為舞劇音樂,借鑒其舞劇結構,重新創作劇本、創作舞劇,被譽為“中國版胡桃夾子”。該舞劇以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為背景,將傳説中的“年獸”作為劇中的重要角色出現,將舞蹈情節與傳統節日的由來做了很好的融合,將芭蕾形式這樣的外觀,注入了中國的節日文化的內容,為舞劇找到了恰如其分的戲劇邏輯,也拉近了中國人的情感期待。而劇中性格舞蹈的結構形式則幫助“絲綢”“糖葫蘆”“陀螺”這些中國文化符號化作鮮活的舞蹈形象展示了地地道道的中國意蘊。相比這些,更值得思考的是編導以“過年”這一主題展示中國人對於“家”的情感與眷戀,象徵著這是一種對文化之“根”的依戀——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期盼之情,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之情,對“家園”的傳承之情。幾百年來,芭蕾藝術沒有相互隔閡、相互排斥和相互取代,而是不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和相互借鑒,讓我們看到了芭蕾美好的未來一定是萬紫千紅、日益輝煌。
人類文明因對話才有交流互鑒的基礎。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文化,中國的戲曲、雜技、武術等傳統門類肢體語言積累千年,中國有能歌善舞的56個民族,中國擁有令世界稱羨的海量舞蹈語匯,可以為芭蕾藝術的發展作出更大的專業貢獻。我們教學研究的重點,就是在堅守純正規範芭蕾基礎訓練要求的同時,解析中國舞蹈元素中適合芭蕾身體訓練的動作元素,將其嘗試運用於芭蕾教學之中。這些動作元素的選取,基於三個條件的同時具備:有益於學員身體訓練能力的提高和增強,有益於學員在排演中國氣派芭蕾舞劇時表演能力的提高,具備學院芭蕾審美的典型特徵和規範技術要求。這一教學實踐完成後,芭蕾基礎訓練將會得到新的補充,各國學員因此也都能受益。未來中國式的芭蕾舞劇,不僅中國的演員可以排演,其他各國芭蕾舞表演團體也將更容易排演。這樣的芭蕾藝術語言的對話促進了中國芭蕾學派的發展,也豐富了芭蕾藝術本身。
文明的多樣和不同因包容才能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而不會成為世界衝突的根源。現當代舞蹈出現時,曾經直接表現出了對傳統芭蕾的挑戰和顛覆,而當芭蕾欣然接受了這一新的舞蹈形式後,現當代芭蕾極大地擴展了芭蕾藝術的表現方式和表演範圍,得到了更大範圍的觀眾的喜愛。隨著中國芭蕾成為中國舞蹈藝術大家庭的重要成員,其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國眾多舞劇及舞蹈作品創作,例如古典舞基訓對芭蕾基訓的借鑒,中國民族舞劇《魚美人》對芭蕾創作結構的借鑒等。中國芭蕾在借鑒世界優秀文化藝術的同時,葆有自身的民族特性的表達。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和《白毛女》在中國家喻戶曉。兩部芭蕾舞劇至今仍是全國觀眾喜愛的經典舞劇。近年中芭的《鶴魂》《幸福像花兒一樣》、上芭的《閃閃的紅星》、遼芭的《八女投江》、天芭的《精衛》、廣芭的《風雪夜歸人》等中國各芭蕾舞團創排的近百部原創芭蕾舞劇,以及這些芭蕾舞團排演的更大數量的世界各國經典芭蕾舞劇,為全國觀眾奉獻了五彩繽紛的芭蕾盛宴。以中央芭蕾舞團為首的中國各芭蕾舞團,已經成為中國芭蕾學派建設的主要基地。
芭蕾是一種舞臺表演藝術,中國芭蕾的表演從數量到品質都達到世界水準,並且正在繼續快速發展中。中國芭蕾的編導、編劇和舞美、音樂等也在持續進步中。比如中芭自2010年起每年一度的“芭蕾創意工作坊”,一直是中國芭蕾編導和演員專業能力的成長平臺;中芭多年堅持的芭蕾“走進校園”“走進社區”把芭蕾藝術之美推廣到更多的人群身邊;中芭舞蹈學校和“中芭藝蕾”推動了中國芭蕾教學和芭蕾美育;中芭指導和支援的“愛蓮國際青少年芭蕾舞比賽”為世界專業和非專業芭蕾青少年提供了高規格的展示平臺,為芭蕾人才教學和人才培養提供了多種發展和成長條件。中國各舞蹈教育機構的芭蕾舞係和芭蕾舞專業更是為我國芭蕾舞領域培養了大量優秀演員和教師。北京舞蹈學院芭蕾舞係孟廣城教授在他為北舞第十個五年計劃規劃教材項目所著的《古典芭蕾舞基本功訓練教程》編寫説明中説:“這套教材的編寫,已脫離純粹的俄羅斯學派的教學體系,我們是在繼承俄羅斯學派訓練體系的基礎上,廣泛吸收世界各國芭蕾基訓教學之精華,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探索,我們結合了中國演員的形體特點,相互學習與交流,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國風格和特點的中國芭蕾舞教學體系。”目前中國很多芭蕾專業都是採用北舞的教學方法。對比中國各芭蕾舞團在中國風格芭蕾舞劇創編排演等各方面的高歌猛進,我們教學機構需要加快對中國芭蕾教學法的進一步深入研究。世界芭蕾藝術的互相包容,促成了芭蕾藝術的不斷發展和壯大。
芭蕾藝術已經成為中國舞蹈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中國古典舞、中國民族民間舞等匯聚起中國舞蹈文化熱潮,屢屢登上微網志熱搜。例如河南衛視與嗶哩嗶哩共同出品的《舞千年》中將芭蕾舞劇《敦煌》片段納入其中,不僅説明以芭蕾藝術融入中國美學是被中國觀眾所接納和認可的形式,還説明芭蕾已然成為中國悠久文化歷史的又一個傳播視角,以芭蕾藝術形式為傳統文化創造出“創新性”效果,擴大本土文化的藝術感染力,增加了舞蹈形式。結合中國文化的地域性特點與芭蕾藝術,産生共情效果。可以更傳神地在國際舞臺上表現中國蓬勃的民族文化,引導各國觀眾欣賞和享受“中國印象”。芭蕾是中國文化和中國舞蹈元素另一個廣闊的舞臺。
10月30日,由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清華大學世界文學與文化研究院、清華大學全球産業研究院和中共海澱區委宣傳部主辦,北京寰宇芭蕾藝術中心承辦的“中國芭蕾與世界文明交流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和芭蕾藝術家都對中國芭蕾學派的建設提出了各自的真知灼見。中國芭蕾學派在新時代文明觀的指引下,正在昂首前行。(本文作者為北京舞蹈學院芭蕾舞係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