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最深情,是那一抹中國紅

最深情,是那一抹中國紅

時間: 2022-10-01 00:21:15 | 來源: 藝術中國

紅色,在中國象徵著喜慶、祥和與幸福。窗花春聯燈籠……無不寄託著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紅色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顏色,它由無數革命先烈的鮮血染紅,象徵著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革命史每逢國慶佳節這一抹中國紅都飄揚在祖國的大街小巷,它也被一代代藝術家們描繪在時代的丹青畫卷永遠縈繞在人們的心頭——

蔣兆和 《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 設色紙本 283釐米×132釐米 1949年 泰康集團收藏

中國現實主義大師蔣兆和的《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是一幅與共和國同齡的作品,它誕生在1949年10月1日。畫面中的主要人物一男一女分別身著工農服裝,高舉國旗,動作有力,目光堅毅。他們的身後是無數歡呼雀躍的工農群眾,前方的和平鴿環繞著他們。整個畫面採取紀念碑式構圖,鮮艷的五星紅旗在風中徐徐飄揚,無比崇高。

董希文(靳尚誼、趙域、閆振鐸、葉武林複製) 《開國大典》布面油畫 229釐米×400釐米 1953年 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若論記錄新中國成立場面的畫作,最負盛名的莫過於董希文的油畫《開國大典》。1952年,37歲的董希文接到了創作命題油畫“開國大典”的任務。在創作中,他採用了把天安門城樓上的國家領導人與廣場上的人民群眾囊括在同一畫面中“大團圓”的構圖方式。城樓上的紅色廊柱及大紅燈籠、遠處廣場上紅旗的海洋,與遼闊的藍天白雲形成強烈對比,畫面熱烈而明快,彰顯出大國氣派。

1953年5月,當毛澤東主席看到《開國大典》時,情不自禁地讚嘆:“是大國,是中國!”還稱讚道:“我們的畫拿到國際上去,別人是比不了我們的,因為我們有獨特的民族形式!”對於董希文來説,這無疑是極高的評價與鼓勵。這幅畫也與它記錄的重要事件一樣,一同被載入史冊。

齊白石、徐石雪、于非闇、汪慎生、胡佩衡、溥毅齋、溥雪齋、關松房合作 設色紙本 《普天同慶》367.9釐米×114.9釐米 1952年9月

新中國成立後,齊白石不僅獲得穩定安寧的生活,也得到前所未有的社會與文化地位,此前飽受戰亂驚擾的老人有了安全感和幸福感,也有了更為強烈的藝術創作衝動。他曾多次為國慶創作大幅畫作。

1952年,齊白石領銜湖社和松風畫社的畫家為中央人民政府創作了巨幅國畫《普天同慶》,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週年獻上了一份厚禮。題識:普天同慶。恭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週年,並向毛主席致以崇高敬禮。九十二歲齊白石題。款署:徐石雪畫雙鳳。白石畫牡丹。于非闇寫桐。汪慎生畫竹。胡佩衡寫水口。溥毅齋畫月季。溥雪齋寫蘭。關松房畫石。潘素寫坡草。

毛主席親筆回信 (收錄于《毛澤東書信手跡》第108頁

毛主席非常感動,親筆為畫家們回信致謝。信文如下——白石先生:承贈‘普天同慶’繪畫一軸,業已收到,甚為感謝!並向共同創作者徐石雪、于非闇、汪慎生、胡佩衡、溥毅齋、溥雪齋、關松房諸先生致謝意。毛澤東一九五二年十月五日。

齊白石 《祖國萬歲》紙本設色 244釐米×75釐米 1954年

94歲時,齊白石為慶祝國慶而創作了作品《祖國萬歲》。一株虬松參天而立,一輪紅日在水面之上正欲噴薄而出,一隻丹頂鶴靈動佇立,雖然畫面構成元素簡單,但卻大氣祥和,充滿了無限生機,“祖國萬歲”四個大篆遒勁有力,白石老人衷心祝願祖國蒸蒸日上的熱烈情感躍然紙上。白石老人曾以“松鶴旭日”題材創作多幅畫作,以表達他“已卜餘年見太平”的喜悅之情。

白石 《祖國萬歲》紙本設色 67×33釐米 1955年作 

1955年國慶時,95歲的齊白石老人以真摯的感情再次創作《祖國萬歲》。這幅畫面以一棵果實纍纍的萬年青象徵欣欣向榮的祖國,萬年青四季常綠,果實鮮紅,常作為吉祥、太平的象徵。簡而又簡的構圖中,淡綠染葉,胭脂點果,清新雅致,“祖國萬歲”四個篆書大字更是強烈地表達出老人的愛國之心。紅果、綠葉、黑字、白紙互相映襯,艷而不俗。寥寥數筆,寫出了人世間最常見,卻又蘊含無盡意趣的境界。

古一舟、惠孝同、周元亮、陶一清、何鏡涵、松全森 紙本設色 《首都之春》全卷67.6釐米×4560.6釐米 195811月至19596 現藏于北京畫院 (本圖為局部

1959年,為迎接新中國成立十週年,北京畫院的古一舟、惠孝同、周元亮、陶一清、何鏡涵、松全森6位畫家集體創作了一件長達46米的長卷《首都之春》。這件作品繪製了東起通州,西至官廳水庫整個長安街及其沿線的自然與人文景觀。既有現實景觀的精心描繪,又有社會運動、人民生活,以及工業建設場景的真實記錄,堪稱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首都北京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孫滋溪 《天安門前》油畫 153×294釐米 1964年 中國美術館藏

關於描繪天安門的繪畫,還有一幅常常被人津津樂道,就是孫滋溪的油畫《天安門前》。《天安門前》創作于1964年,作品畫面選擇的是上世紀五十年代一個節日期間的天安門,天安門城樓紅燈高挂,紅旗飄動,來自全國各族的同胞錯落地站在天安門前,等待照相機按下快門的瞬間。這幅繪畫在表現新中國代表形象的天安門高大的同時,更凸顯了畫面中群眾翻身做主人的激動與喜悅。在創作上孫滋溪吸收了新年畫的表現方法和審美特點,採用對稱格局,形成了畫面莊重、穩定的形式美感,作品中飽含溫情與時代情懷,最終成為了幾代中國人的心底的記憶瞬間。

李可染 《萬山紅遍》 紙本設色  137釐米×85釐米 1964年 現藏于北京榮寶齋

新中國成立十五週年時,有一位畫家畫了一幅題有“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一九六四建國十五週年大慶,可染寫主席詞意于北京西山”的山水畫,這位畫家就是李可染。用紅色來描繪山水,不僅為李可染的山水畫開闢出一條新的道路,在中國山水畫史上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萬山紅遍》採用了一種頂天立地的構圖方式,巍峨的山峰佔據了畫面的中心,凸顯出群山之氣勢撼人。李可染先生在層層疊疊的山巒之間,畫出了樹木與瀑布。白色的飛瀑、溪流以及瓦屋,使得整幅畫作氣息通透,流露出一種攝人心魄的靈氣。畫面前景中描繪的紅色的樹木如同剪影一般,將光與色進行巧妙結合,是整幅畫作色彩最濃重的地方,也是紅色使用純度最高的地方,成功地點出了毛澤東主席所説的“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詩情畫意。這幅畫作也充分體現了李可染的藝術理念:可貴者膽、所要者魂。

唐勇力 《新中國誕生》 中國畫 203釐米×816釐米 2009年 中國美術館藏

轉眼間,來到新世紀。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週年時,畫家唐勇力完成的中國畫《新中國誕生》,一經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立即引發了廣泛關注。董希文先生的油畫《開國大典》早已成為經典,用中國工筆畫形式畫同一個題材,如何畫出新意?唐勇力最終選擇跳出相機鏡頭瞬間拍攝的局限,以浪漫主義的創作手法,讓63位委員全部現身於天安門城樓。大紅燈籠高懸,潔白的和平鴿振翅飛翔,63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莊嚴站立在天安門城樓上,中間的毛主席正宣告著新中國的誕生。有評論認為,該作品真實再現了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63位委員的風采,氣勢恢弘,體現出濃郁的民族風格。

唐勇力為國博創作《新中國誕生》時留影

2012年,唐勇力以三年時間對作品進行了再創作。2015年,高4.8米、寬17米的《新中國誕生》震撼亮相,這件被譽為世界最大的中國工筆重彩畫,也成為了國博收藏最大的一幅中國畫作品,並長期懸挂在國博中央大廳正中間。

國家博物館展出新中國誕生》時盛況(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國紅,不僅是一種色彩,更幻化為一種精神信念和民族靈魂。它貫穿在這些偉大的藝術作品中,引領著中華民族復興的征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時隔73年,那鏗鏘有力的莊嚴宣告仍然回蕩在天安門廣場。偉大的祖國,73歲生日快樂!

(編輯/許柏成 部分資料參考光明日報、北京日報等)

最深情,是那一抹中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