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一把錘子,你能用來做什麼?
作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工具,錘子真是太常見了,平時無非用來敲敲打打:
砸個金蛋拆個桌子:
醫生測試膝跳反射:
一種謀生手段:
打打地鼠:
砸砸櫥窗... ...
還能踢足球呢:
威力也有逆天的時候,最露臉的一刻應該就是如此了吧:
當然上圖屬於科幻範疇,咱也不指望自己能像雷神那樣把錘子掄得呼呼生風劈啪帶電。生活裏常見的錘子更多還是像這樣老實巴交、樸實如華的:
錘子,其貌不揚,平時用來敲敲打打,更多時候則備受冷落,自己默默待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蒙受灰塵,等到主人想用時拿出來敲打兩下,沒高興幾分鐘就會再次回到灰塵的世界。
這樣的一個普通工具,除了敲打的作用,還有其他能力未被發掘出來嗎?
答案是肯定的!
西蒙•伯格(Simon Berger),1976年降世,瑞士人。——不走尋常路,不做尋常人,此人堅定貫徹一個信念:“不破不立”,通過破壞來創造新事物。
圖片來源:Aurum Gallery
而他用來進行“破壞”的工具,就是我們剛説到的主角:錘子。
圖片來源:STIRworld
西蒙•伯格當年是木匠出身,精通各種工具,可以説從小抱著錘子長大的,更誇張一點也可以説含著錘子出生的。
多年的木匠經歷賦予了他絕佳的工匠技藝與審美視角,同時他也在嘗試多種不合常規的方式進行藝術創作。2016年的時候,他手持錘子敲打玻璃,利用玻璃的裂痕創作了第一幅玻璃畫作,完成後自己大呼滿意。
“我立刻對這種可能性充滿了熱情,因為當時我一直在努力尋找一種新的表現形式,我喜歡通過破壞來創造美麗的事物。” 西蒙•伯格在接受採訪時説道。
圖片來源:Simon Berger Art
用玻璃裂痕來創作畫作,聽起來就是一個很瘋狂的舉動,因為眾所週知玻璃裂痕的走向無法控制,屬於隨機和不確定因素。然而如果既要保證玻璃有裂痕,又要保證結構完整與可控,聽起來就讓人頭疼,可能稍不小心就會給錘稀碎... ...
圖片來源:Street Art Utopia
但辦法總比困難多。西蒙•伯格花費了數年來改進和完善這種創作方法,通過多次實驗後終於大功告成,熟練掌握了控制裂痕密度和走向的方法,做到了指哪打哪。
圖片來源:Puppies and Flowers
首先西蒙•伯格沒有選擇普通玻璃,因為太薄太脆,一錘子下去就搗爛了;他也沒有選擇建築玻璃,因為這種高強度玻璃過於堅固,給自己錘出腦震蕩也砸不出幾個坑。
聰明的西蒙•伯格最終選擇了層壓玻璃和汽車擋風玻璃,因為該質地的玻璃不僅可以承擔多次敲擊,而且還能夠形成美麗的裂紋,且不易破碎。
找到了門路之後,西蒙•伯格的作品開始如雨後春筍般多了起來,創作的作品也越來越複雜,越來越精彩。
當你在戶外用畫筆沾著顏料創作油畫時,當你在工作室用泥巴塑造雕像時,西蒙•伯格則在家裏咔咔咔的悶頭砸玻璃。
圖片來源:simonberger
西蒙•伯傑的作品主要以人物肖像為主,這些近看看似紛亂複雜的裂縫,當我們拉開一定距離卻又能從無序中找到一種和諧和美,西蒙將其稱之為:“從抽象物化到具象感知”。
圖片來源:Illustré
圖片來源:DeviantArt
圖片來源:DeviantArt
圖片來源:Pinterest
圖片來源:Pinterest
圖片來源:SB22-100-4
圖片來源:STIRworld
每一幅玻璃作品的完成,都與他前期嚴格完備的準備工作密不可分。在進行創作之前,他首先要選擇模特、拍攝照片並列印,然後將圖片中需要自己重點勾勒的區域與其他區域分開,陰影部分以密集的裂縫所覆蓋,而線條則是通過銜接裂縫的走向來續寫。創作過程要小心翼翼,精密計算,一錘子搞不好就可能前功盡棄。 “一錘子買賣”説的就是他。
視頻來源:youtube
如今的西蒙•伯傑作品舉辦了多個展覽,還成為了巴塞爾商店的商品展示窗,這些頗具個性的櫥窗被來往的路人拍攝後,在網路上迅速獲得了追捧和點讚。
圖片來源:Arts in the City
圖片來源:FREEYORK
圖片來源:Artstübli
圖片來源:Artstübli
圖片來源:Puppies and Flowers
圖片來源:LangweileDich.net
圖片來源:Made in Shoreditch
圖片來源:Luxferity
圖片來源:PF Simon Berger
這個故事真的勵志,西蒙•伯傑先生僅僅使用一把常見的錘子,砸玻璃就咣咣砸出了名聲和財富,這説明瞭什麼?很多人為自己的不努力千方百計找各種藉口,什麼我沒基礎、我沒技術、我沒工具,人家西蒙•伯傑老兄呢?木匠出身、沒有學過美術、沒有畫筆,但人家靠的就是堅持不懈努力實踐,硬生生用一把普通的錘子在藝術圈砸出了一片天地。看到這裡,你內心的那把小錘子是否也熱血燃燒、蠢蠢欲動了呢?(作者:蘭紅超,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