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胡安·米羅與張大千展開啟山西省當代美術館首展

胡安·米羅與張大千展開啟山西省當代美術館首展

時間: 2022-09-19 16:14:39 | 來源: 藝術中國

展覽現場

常言道:“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陜西”,作為山西省會的太原坐擁晉祠、天龍山石窟、龍山石窟、蒙山大佛等歷史文化古跡,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如果説歷史建築,是一座城市發展中的歷史與文化肌理,循著這些建築的軌跡,人們能找到太原之所以是太原的理由。那麼美術館則是一座城市藝術殿堂的標誌,也是城市公共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座當代美術館則為古老的歷史文脈注入了新鮮的文化血液,也是觀眾了解當今生活與藝術的重要平臺。

山西省當代美術館理事長劉燕  圖片由山西省當代美術館提供

在開幕式致辭中,山西省當代美術館理事長劉燕講述了美術館籌建的相關過程:“山西省當代美術館在省市區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援和關懷下,歷經兩年的改造,正式在這個上世紀50年代建造的歷史建築中落成。山西省當代美術館係山西省文旅廳正式批准,經山西省民政廳註冊成立的民辦非營利藝術機構,開辦及運營資金來自政府支援、美術館創始人理事會以及社會各界的捐贈。公益美術館事業並非一蹴而就,需靠眾人拾薪和世代的努力才能有所成就。在此我也想歡迎更多的朋友能夠加入到我們美術館的志願者團隊,共謀心靈和精神的福祉。”

山西省當代美術館館長王春辰致辭  圖片由山西省當代美術館提供

山西省當代美術館館長王春辰提到,城市越來越發達,但是在很多的城市還沒有一座當代美術館。“當代”其實就是今天的理想和追求,當代美術館要做盡可能多的有想像力與創造力,反映時代面貌,展現來自中國與世界的藝術作品。“美術館創造了一個美好的想像世界的平臺,讓我們看到原來有這麼多偉大的人在思考這個世界。就像我們的開館展你會發現來自西班牙的一個偉大藝術家米羅,他創作的作品天真浪漫,張大千的作品有自由的揮灑。未來我們還會策劃很多優秀的國內外展覽,讓有歷史有文化的山西太原,能夠在當代藝術這個領域裏,在中國乃至在世界上有它的一席之地。”

山西省政協常委、省文聯原主席郭健致辭 圖片由山西省當代美術館提供

山西省政協常委、省文聯原主席郭健在致辭中提到:“我們曾經驕傲于山西厚重的歷史文化,也非常的感慨于太原市最近的這幾年的變化,包括我們宜人的氣候,整齊的街道,豐富的文化資源,秀美的山川景色。太原有很多博物館,太原市委市政府決心要打造一個博物館之城,這一座當代美術館給這座城市增添了不一樣的氣質和內涵。就像在一座古老的房間裏面打開了一扇天窗,有一束陽光照射進來,我們每個人都有了通過這扇窗去看外面世界的這種萌動的心。置身於這樣的藝術的殿堂,要感謝為改變我們的環境,改變我們生活作出努力的每一位踐行者。”

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鄭強致辭  圖片由山西省當代美術館提供

山西省政協原副主席、山西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姜新文致辭並宣佈山西當代美術館開館 圖片由山西省當代美術館提供

山西省當代美術館的開館之際帶來了兩個大展。其一是由策展人王春辰與西班牙策展人杜蘭·烏卡爾(Lola Durán úcar)聯合策劃的“自然的詩學:胡安·米羅藝術展”,其二是中國近現代國畫大師張大千的“大風起兮:張大千作品展”。

“自然的詩學”共展出米羅作品201件,包括20件特別作品、六個系列的主題插畫作品以及51件彩色版畫,以水彩、水粉、中國水墨、油彩甚至織物等多種材料創作。胡安·米羅是現代主義運動的領先者之一,他突破傳統的繪畫風格,嘗試過立體主義、野獸派與超現實主義等多種現代主義風格。米羅描繪的主題包括兒童、太陽、月亮、星星、鳥眼睛和梯子。

展覽現場

米羅 《夜色風景下的女人和鳥》 紙上水粉和鉛筆 1976年

藝術家通過簡化形狀、線條和顏色,將繪畫中的元素最少,以此將人們和其他物體圖式化。米羅作品融合抽象元素、特定顏色和重復出現的圖案,常常類似兒童的繪畫,執著而富有童趣。在米羅看來,繪畫中的形式比色彩更重要,形式一旦確定,色彩就會自然而然的出現,黑色、紅色、藍色、黃色、綠色經常出現在他的作品中。

米羅 《歌劇院》 失蠟青銅 1977年

米羅《索拉亞》紙本水粉和水墨

米羅《無題》紙本油畫、水粉、墨和炭筆 1981年

策展人王春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談到:“米羅的作品中有一種詩性。文學和藝術有共通性,都是對於情感的表達,畫家以色彩構圖與線條進行情感的揮灑,詩人則是以詩言志。”在中國文人畫中早有對於詩畫的融合,蘇軾曾讚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米羅曾説:“我試圖如同文字塑造詩歌,音符構成樂章一樣去使用色彩”。青年時代的米羅曾長期生活在巴黎,在超現實主義文學的影響下,文學作品與繪畫相結合的創作方式非常普遍。在與超現實主義詩人們的交往中,米羅熱衷於讀詩、寫詩,從詩中獲得許多感悟。詩歌拓寬他的視野,使他脫離現實主義的創作理念。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在詩歌的影響下,米羅不僅將詩歌的意境和抒情方式融入到繪畫作品中,還嘗試直接創作圖文詩,使文字和繪畫産生一種衝突又融合的奇妙聯想。在米羅看來,詩歌和繪畫在本質上是類似的,詩歌以文字作為符號表達情感,以筆觸作為符號來傳遞思想,都是藝術表現的媒介。米羅一生為262本圖書創作了系列插圖,本次展覽展出了其中的6組繪本版畫作品,展現了米羅與20世紀歐洲作家、詩人和出版人的交往。

米羅 《為朋友準備的一些鮮花》版畫和彩色絲印1964年

米羅 《為朋友準備的一些鮮花》版畫和彩色絲印1964年


《獻給朋友的花朵》是米羅1962年為其著作《我像園丁一樣工作》創作的插畫作品,每一張都是米羅專門為一位朋友創作的,其中有羅馬尼亞裔法國劇作家歐仁·約內斯科(Eugene Ionesco),德國畫家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畫家瓦西裏.康定斯基的遺孀尼娜·康定斯基(Nina Kandinsky)等。本次展出了這套彩色石版畫其中的35件作品。米羅通過其最具表現性的代表性的色彩與線條,回憶起與朋友們在一起的情緒和感受,以色彩和線條,創作出無限的想像空間,帶領觀眾進入其精神世界。

展覽現場

米羅 《有金色羽毛的蜥蜴》彩色平板印刷 1971年

《有金色羽毛的蜥蜴》是1967年米羅的原創圖文詩作品。這件作品以和諧的韻腳,多彩的想像,展現米羅對人與自然之間奇妙關係的理解。由於出版紙張有缺陷,1971年由出版商路易斯.布勞德(Louis Broder)重新製作,本次展出的16件都為1971年的版本。

米羅 《鏡後》 彩色平板印刷 1965年

《鏡後》是1946年10月由藝術家、藝術交易商埃米.梅格(Aime Maeght)創辦的藝術雜誌。上世紀60年代後,雜誌專門為馬蒂斯、畢加索和米羅等一批現代藝術大師發表原創版畫作品。米羅的這11件作品用奔放自由的色彩線條勾勒出一個奇妙的世界。

觀眾欣賞作品

觀眾在作品

出於對文學的熱愛,米羅常為喜愛的文學作品製作插圖。米羅會按照對作品和作者的理解確定插圖的基調,直接描寫作者詩歌中的意象,以散漫自由的方式將其並列在圖像中引導讀者繼續展開聯想。1974年,米羅創作系列版畫《地獄或新赫布裏底群島的懲罰》,這是他為法國作家、巴黎超現實主義運動領導人物羅伯特.德諾斯(Robert Desnos)的一部作品創作的插圖。米羅與其在1925年在巴黎相識並成為密友。米羅一直都希望能為德諾思的書創作插插圖,但因西班牙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而推遲。德諾思從集中營獲釋幾天后因傷寒去世。近30年後,德諾斯的遺孀決定委託米羅為他丈夫1922年在摩洛哥完成的第一部散文集創作插圖,本次展覽展出了其中的23件作品即為詩集的插圖。

展覽現場

《米羅花園中的離合變奏曲》將米羅的繪畫和西班牙詩人拉斐爾.阿爾貝蒂(Rafael Alberti)的詩歌《獻給米羅》結合在了一起。米羅的21幅版畫將他對自然的熱愛或抽象的想像力結合在一起。蝴蝶、花朵、蟲子、鳥兒與人的共存,賦予花園無限的生機和希望。《沒有主人的錘子》是法國超現實主義詩人勒內.夏爾(Rene Char)在1934年創作的詩集。1976年,米羅出版同名插圖集,包括23件石刻蝕刻版畫作品。

米羅曾説:“當我站在畫布前時,我從不知道我將會做什麼,也沒有人會比我更為震驚即將被創作出來的作品。”米羅的創造力是非凡的,即使在晚年時期也不斷嘗試拓展藝術的邊界,希望藝術可以更加大眾化,併為更多人接受和喜愛。他的每一滴顏料都充滿著生機,每一條線條都寄託著態度,色彩和線條的活力在繪畫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米羅認為:“一幅畫必須讓思想生長,畫中可以有花朵、人物、馬,可無論是什麼,它們必須能夠揭示一個世界。”米羅想要揭示的世界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在本次展覽中可一探究竟。

展覽現場

觀眾觀看作品

“大風起兮:張大千作品展”讓觀者可以一覽中國近代美術史中藝術家張大千的藝術精彩。展覽展出的7件作品涵蓋山水、花卉、人物、潑彩,為張大千各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藝術作品。這些作品濃縮著他一生的藝術探索,展現了他非凡的藝術創造力,以及現代中國繪畫大家的綽約風姿,既摹古開今,又融匯西學現代藝術之妙。

張大千《雲山圖》設色紙本 1966年

張大千《玉殿清荷》設色紙本 1973年

大千先生曾用潑墨、潑彩技法創造了許多傑出的山水作品,如《長江萬里圖》、《峨劍夔巫通屏》等。其中包括久未面世的巨幅山水——1966年創作的《雲山圖》,為其吸收西方的現代藝術繪畫的思想,獨創了的潑彩畫。作品以筆墨自由揮灑,一氣呵成,以其藝術水準,佔有重要的位置。其顯著的藝術特色在於,他用狂放的激情潑墨、潑彩,又同時以嚴謹、工細的方法勾勒、書寫,墨和彩有機交融,“潑”與“寫”巧妙結合,有張有弛,節奏分明,遠觀氣勢雄偉,近看耐人尋味。大千先生在作完此畫後書寫的題識中用“欣然命筆”和“風落雷轉,倏忽而成”形容他當時滿意的心情和一氣呵成的創作過程。

張大千《山寺晴巒》設色紙本

西班牙現代藝術大師胡安·米羅出生於1893年,比1899年出生的張大千大6歲,他們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地處東西,作品的面貌雖不盡相同但都承載著各自國家文化藝術的傳承與創新。這個夏末,兩位現代藝術大師將對話在太原這座應時而建的新美術館中,為觀者帶來一場重量級的藝術盛宴,奠定了山西省當代美術館的建館基調,即著眼于歷史性、創新性、實驗性和未來性,立足於當下人的思考,放眼於世界。(文/孟媛 圖片除特殊標注均為作者拍攝于展覽現場)

胡安·米羅與張大千展開啟山西省當代美術館首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