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中秋前夕,一顆“超級人造月”將在德基廣場升起

中秋前夕,一顆“超級人造月”將在德基廣場升起

時間: 2022-08-31 15:11:05 | 來源: 藝術中國

人造月》組裝視頻

8月29日,一顆直徑6米的巨大“球體”驚現德基廣場負一樓,引得無數路過的觀眾駐足打卡拍照。中國當代藝術家王鬱洋,帶來他最廣為人知的作品之一《人造月》(直徑達6米的“超級人造月”),作品由兩萬五千個節能燈泡和金屬骨架構成,是藝術家王鬱洋為中庭空間全新創作,且迄今為止系列作品中體量最大的一件,亦是其作品在世界範圍內每日數十萬計人流的公共空間首次展出!作為藝術家最廣為人知的作品之一,將在傳統節日中秋節前夕“升起”在中庭上空,與天幕外無限天空中的月球內外呼應。

王鬱洋,《人造月》(Artificial Moon),裝置,節能燈、金屬骨架,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近日德基美術館改造升級後的首個當代藝術展覽“飛越之線,為了可能的世界”(In the Line of Flight, for Possible Worlds)于2022年7月21日在其當代藝術特展廳的啟幕,美術館圍繞“跨越文化與時代的邊界”使命宣言而構建的多展廳系統正在有條不紊地陸續開啟;不啻秉承中國古代、金陵特色、中國及國際現當代“三足鼎立”的展覽和研究方向,亦將持續擴展公共藝術項目,通過更加多元的方式介入公共空間,在歷史、文化和商業交匯地的城市中以公共藝術點亮城市。

“中庭藝術家項目”展覽現場效果圖,圖片由德基美術館提供

“超連結”的公共藝術

一直以來,德基美術館將“如何與公眾進行更好的連接”作為核心問題,“公共性”是貫穿于美術館的展覽與項目之中。從全球視野、當代語境、在地性文化表達出發,美術館關注藝術如何與城市的歷史、文化、經濟和社區環境發展、美術館場域、建築特色的結合,強調作品與空間、觀眾之間的互動性關係,持續擴展公共藝術領域的探索路程。

德基美術館公共藝術區

美國公共藝術理論家蘇珊娜·萊西(Suzanne Lacy)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新型公共藝術”(new genre of public art)的概念,她指出“新型公共藝術不是傳統陳列在公共空間的雕塑,而是以公共議題為導向,讓公眾介入、參與、互動、交流為主的藝術計劃。其最終重點不在於是否創作出一個有形而且可以長久放置於公共空間的物件,而是形塑了一個無形的公共溝通場域,容納多元差異的公共觀點,以此,公共藝術再度把公共性交回到公眾手裏,創造了新的公共藝術及價值觀與美學觀。”從全球美術館的公共藝術項目諸如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屋頂花園(Iris and B. Gerald Cantor Roof Garden)和英國泰特美術館(Tate Modern, London)的漩渦大廳(Turbine Hall)中,公共藝術已經成為當代藝術多元化社會理想的展示樣本,讓藝術從學術的探討中、讓藝術從“白盒子”的展示中走出,讓更廣泛的公眾在公共空間中參與到對藝術創作理念和實踐的理解和溝通中。

德基美術館公共藝術區

美術館作為向公眾開放的非營利性常設機構,它往往承載著研究、收藏、保護、闡釋和與公共教育的多重屬性,具有可及性和包容性,促進文化與藝術的多樣性和可持續性。如何在社區的參與下,為教育、欣賞、深思和知識共用提供多種體驗,是被更多機構和館方所重視的問題。於是在我國,我們看到近年來公共藝術不論是在美術館、機構還是城市之中,都正在承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為我們提供更多可能。為公眾提供易於進入的藝術場景,在參與中引發深入思考,通過在公共空間中的藝術創作或是具有公共屬性的藝術項目,形成一個對於當代議題的探討現場,強調本我、自我和社會性之間的脈絡性和思辨性,亦是德基美術館正在思考和策劃的。

德基美術館公共藝術區

基於對“公共性”的探討,德基美術館于2021年10月在德基廣場二期8F的公共區域精選奈良美智、KAWS等7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所創作的雕塑和裝置作品,試圖構建一片可以引發大眾共鳴的“童年花園”,亦提出“公共感性、社會審美”的總立意。其中“綠屋|橘屋”源於藝術家對於童年的追憶,甲殼蟲和達維歐雕刻的瀕危動物連結起生命與自然,喚起人們對於生態問題的重視,而多處水幕簾、水池與樹木,則是對於藝術生命力的傳承。位於金陵主題展廳的首個展覽項目“金陵圖數字藝術展”以科技的手段觸發公眾的參與互動,以館藏——清代宮廷畫家馮寧所作的《倣楊大章畫<宋院本金陵圖>》為藍本,突破性地將新銳科技引入文物數字化中,成為全球首創“人物入畫、實時跟隨”的全新數字化嘗試。

德基廣場二期中庭

首個“中庭藝術家項目”啟動

繼德基美術館去年推出公共藝術區後,今年首次於德基廣場二期建築體的中庭空間內推出“中庭藝術家項目”,將天幕以外的無限天空、美術館的剖面空間、德基廣場二期內的垂直空間以及所擴展和連結的空間,全部“聚合”起來。從相對靜態的展示到極具動態的公共參與,德基美術館的公共藝術項目始終希望將無限的藝術可能帶給公眾,希望在這個每日以十萬人計的公共空間中,與來往的觀眾形成一個可以“交流”的藝術理想現場。

王鬱洋,《人造月》(Artificial Moon)作品局部,裝置,節能燈、金屬骨架,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The Atrium Artist Project“中庭藝術家項目”是德基美術館在公共藝術中的一種實踐。中庭 / Atrium意指古老的建築形態。在古代⻄方的羅⻢時期,中庭通常指中心庭院或位於教堂的入口前部帶頂的回廊。而德基廣場二期的中庭數以十萬的人流量和超高的垂直空間成為公共藝術的立足之地,作為美術館和公共空間的交匯點和連接點,知識、文化、美學等要素在此相互滲透、相互重疊,它既是當今都市文化的主體與中心,亦是物理空間、精神空間和社會空間的統一。在人潮涌動的德基廣場,公共藝術的介入將聯結公共、大眾和藝術,形成一個特殊的文化精神場域。中庭藝術家項目將以獨特的公共空間、豐富的美學交匯、多元的文化碰撞,讓更多公眾參與到藝術之中。

《月20190810》THE MOON 20190810,王鬱洋WANG Yuyang,布面油畫,600cm×300cm,圖片由王鬱洋提供

經過長達一年的策劃,“中庭藝術家項目”由當下炙手可熱的著名實驗藝術家王鬱洋開啟:他的作品曾于英國、義大利、沙特等多國展出,引發熱烈反響,也是本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的參展藝術家之一。“探月”是藝術家王鬱洋鍾愛的主題,于2007年開始創作“月球”系列作品。作品《人造月》由各式各樣日光燈管組成,在模擬夜空皓月的同時包含著人工與自然之間的歷史張力。此次於德基廣場中庭出現的“人造月”,是由兩萬五千個節能燈泡和金屬骨架構成,是藝術家王鬱洋為中庭空間全新創作,且迄今為止系列作品中體量最大的一件,亦是其作品在世界範圍內每日數十萬計人流的公共空間首次展出!

《再造登月(之二)》The Moon Landing Program 2,王鬱洋WANG Yuyang,相紙,120cm×140cm,圖片由王鬱洋提供

德基美術館本次“中庭藝術家項目”,將以“造月、升月、亮月”的形式,在德基美術館連通德基廣場二期天幕和中庭的巨大垂直空間內,完整呈現一件藝術作品的誕生。“中庭藝術家項目”的推出,標誌著德基美術館對於公共藝術的願景和創想再次進入一個全新的篇章。

2022年8月29日,“中庭藝術家項目”在德基廣場二期負一樓啟動,意味著一場當代造月神話在大眾的矚目下正式展開。上午,多片瓣球體組合完整;之後,藝術家王鬱洋親臨現場為這顆“超級人造月”安裝第一顆燈泡;直至9月6日,兩萬五千顆燈泡在九天內被安裝完畢,這顆生長于數十萬公眾見證下的“超級人造月”得以完整呈現;中秋之際,“超級人造月”將“月升金陵”,于這座金陵古城中升起,呈現一場日月同輝的視覺盛宴。 

藝術家王鬱洋

在“中庭藝術家項目”的籌備階段,為了能在數以十萬人流量的廣場中庭順利升空,館方邀請建築學、工程學教授與建築設計院專家蒞臨現場,對德基廣場頂部結構做了全面的安全檢測,經過多次精密的力學測算和反覆的吊裝實驗,以確保“中庭藝術家項目”在安全的狀態下以最好的效果呈現。

“超級人造月”這意象出現在南京不是意外之舉。天文學一直以來是南京自古以來值得驕傲的一張名片,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到南京航空航太大學,這裡有著全國其他城市不可比擬的天文科研和科普資源。

德基美術館的公共藝術一方面守護城市記憶,傳承歷史文化,入畫《金陵圖》,月升金陵城,執著于“造夢金陵”,另一方面促使我們在寬廣的社會生活中建立傳統與當代的連接,推進傳統文化與當代城市生活的深度融合。用藝術點亮城市,藝術正逐步深入城市生活,潤物無聲地為人們提供文化服務,惠及更廣泛的人群,成為形塑當代城市文化認同的重要力量。

德基美術館位於“中華第一商圈”——南京新街口的首個展館,充分利用與公眾連結的空間地理優勢,成為藝術世界、社會空間與更加多元大眾的“超連結”平臺,讓跨越文化與時代的藝術主題以開放的形態在此交流、匯聚與共用,啟發更加大眾化層面的參與,並將藝術之美真正地融入日常的生活之中。

德基美術館仙林館設計俯視效果圖,圖片由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提供

此外,德基美術館正在建設中的第二個展館位於南京副城市中心仙林,佔地上萬平方米,由國際著名建築大師隈研吾(Kengo Kuma)設計完成。該場館以被譽為“中國民間傘藝活化石”之稱的金陵紙傘為創作概念,將自然、建築、人文與藝術相融合,打造出更加具有特色的空間與場域,屆時我們會邀請藝術家在此翰林玉堂、湖光山色之間,打造更加符合場域特性的公共藝術創作,讓人與空間、自然與藝術於此共生。

隈研吾以被譽為“中國民間傘藝活化石”之稱的金陵紙傘為創作概念

未來,德基美術館將持續擴展公共藝術項目,從公共性、藝術性、在地性的公共藝術三大主要特徵出發,關注城市發展、地域文化和人文生態,將公共藝術項目帶進公共空間,通過不同的藝術形式帶來多元的觀看和理解的方式,給觀眾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

展覽海報

項目資訊:

德基美術館首個“中庭藝術家項目” (The Atrium Artist Project)

王鬱洋"人造月" (WANG Yuyang Artificial Moon)

2022年9月9日 啟幕

地址:南京市玄武區中山路18號德基廣場二期中庭

http://mp42.china.com.cn/video_tide/video/2022/8/31/20228311661929759819_333_3.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