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三伏天酷暑難耐,看古人如何消夏?

三伏天酷暑難耐,看古人如何消夏?

時間: 2022-08-03 15:07:56 | 來源: 藝術中國

編者按:全球氣溫逐漸升高,不僅導致冰川和凍土帶消融、海平面上升,嚴重影響生態平衡,也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挑戰。據近日發表于《地球》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環境溫度的上升對全球居民的睡眠産生了負面影響。丹麥哥本哈根大學Kelton Minor研究發現:如果夜間室外最低溫度超過25攝氏度,睡眠時間少於7小時的可能性會增加 3.5%。預計到2099年,世界各地的人們每年可能會失去50小時至58小時的睡眠時間。

在沒有風扇、空調等現代降溫設備的古代,人們是怎麼消夏的呢?讓我們讀一下這篇文章——

 

《槐陰消夏圖》 南宋 故宮博物院藏 圖片來源:網路

古人是否曾預見到,未來會有科學家在北極穿起短袖,封凍的冰川快速融化?

古人是否曾預見到,多地高溫會一次次突破歷史最高值,酷暑變得越來越難耐?

預見或是未預見,在冬去春來,秋天之前,人類炎熱的夏天從未缺席。

讓我們穿過時間的藩籬,在沒有空調的古代去看一看古人怎樣度過夏日的一天。

《編織象牙席》清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我”自涼榻上醒來,發現躺著的正是陸游以詩句“堂中無長物,獨置湘竹床”描述的“湘竹床”。榻上鋪著涼席,是比較流行的避暑方式。涼蓆用的材質有蒲草、蘆葦、竹篾,或是貴重的象牙與玉石。還有一種涼蓆據《河東備錄》記載:“取豬毛刷凈,命工織以為席,滑而且涼,號曰壬癸席。”這榻上鋪著的“壬癸席”便是以豬毛織就的涼蓆,鋪上睡覺又順滑又清涼。

《鞏義窯的絞胎枕》 唐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磁州窯三色荷花瓷枕》宋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圖片來源:作者拍攝

《褐釉彩繪虎形枕》 金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新換的瓷枕有些硬,卻摸上去冰冰涼涼,爽身怡神,給了“我”一夜好眠。唐宋時瓷枕盛行,在眾多如白釉黑釉、青釉、青白釉、黃釉、綠釉、三彩等釉色中,“我”獨愛鞏義窯黃釉的絞胎枕,小巧的長方形造型簡潔大方,枕面前低後高便於安睡。枕面及枕側面以白褐色胎土絞出的五瓣團花紋樣精緻又華美。“我”還偏愛一隻繪了荷花的磁州窯三色枕,綠色帶來了夏日的清涼。同為褐色系的虎形枕惟妙惟肖,虎背作枕面,頑皮又可愛。  

《納涼觀瀑圖》頁 宋 絹本設色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清涼的不僅有涼榻與涼蓆,還有“我”的清涼宮。宮殿內以澄水帛蘸水懸挂,《歲時廣記》記載“澄水帛長八九尺,似布,細明薄可鑒,雲其中有龍涎,故能消暑。”

宋人劉子翚在《夏日吟》寫道:“扇車起長風,冰檻瀝寒雨。”除了手持的扇子,“我”這宮裏還有似是電風扇的扇車。宮殿外有飛瀑懸空,座後水激扇車,成簾飛灑落于自雨亭上,檐上飛流四注,下注大池,池子裏種上荷葉,周圍種上修長翠綠的竹子。

頤和園諧趣園的荷花  圖片來源:作者拍攝

“我”這清涼宮可比西漢“中夏含霜,無上清涼”的未央宮的清涼殿,也如十六國的“涼殿”一般“陰陽更疊于外,而內無寒暑之別”,竟是不輸現代的空調房,讓人“不知人間有塵暑也”。

消夏自然也離不開冰。早在《周禮》中就已經有關於負責冰政機構的記載,這一機構專門在冬日時採集冰塊,儲存在冰窖中,以備夏日的使用。《周禮》有雲:“冬季取冰,藏之淩陰,為消暑之用。”

三國時曹操所建三台除了大名鼎鼎的“銅雀臺”,還有一個“冰井臺”專門用來儲藏冰塊。東晉陸翙《鄴中記》記載了冰井臺包含三座冰室,每座冰室有多個冰井。冰井的形狀似水井,在低溫環境下得以將冰塊保存。

宋代《歲時廣記》中記載了唐代售賣冰塊的緊俏:“長安冰雪至夏月則價等金璧。每頒冰雪,論筐,不復償價,日日如是。”

 《曾侯乙墓冰鑒》 戰國 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宮裏來人了,是“頒冰”和“賜冰”制度下“淩人”來送份例的冰。冰政機構裏的人員在《周禮·天官》中稱為“淩人”,負責採冰、藏冰、分配冰塊的使用。吳自牧的《夢梁錄》中記載:“六月季夏,正當三伏炎暑之時,內殿朝參之際,命翰林司供給冰雪。”

除了冰室與冰窖,充當“冰箱”之用的當屬銅鑒缶,又稱“冰鑒”。冰鑒由內層的方尊缶和外層的方鑒組成,作為酒器,“我”的冰鑒在鑒和缶之間可以盛放冰塊,來保持美酒的醇香。“我”曾見過形制最大、鑄造最精美的冰鑒是戰國早期曾國的國君曾侯乙所用,這一冰酒的用具在器壁上有“曾侯乙作持用終”銘文,被譽為是中國迄今為止最古老的“冰箱”。

《柏木冰箱》清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到了清代,“我”用的冰箱為柏木質。冰箱上有兩個箱蓋,箱內有鉛皮包裹,箱底的一層格屜下用來放置冰塊,上方放置將食物,來冷凍保鮮。比起曾經的青銅冰鑒,柏木冰箱的造型更加簡潔實用。

推開窗,便有熱氣撲面而來,前幾日新做的冰絲裀衣裙便有了用武之地。《歲時廣記》引《樂府雜錄》記載:“此是冰蠶絲所織,暑月置於座,滿室清涼,即酬千萬。”冰絲裀為一種由冰蠶絲織成的布料,價值不菲,穿著清涼消暑。

《貨郎圖》(局部)明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圖片來源:作者拍攝

午後,著新衣去赴友人的泛湖之約。乘船入湖,是江南人家的避暑方式之一。友人已備好了冰點與冷飲,漢代已有的蜜酒甘甜可口,宋人的冰激淩奶香四溢,清朝的冰點種類繁多。正如南宋楊萬里《荔枝歌》中有雲:“賣冰一聲隔水來,行人未吃心眼開。甘霜甜雪如壓蔗,年年窨子南山下。”“我”拿了喜愛的唐“酥山”,細品冰酪般的香甜奶香味。

 

文伯仁《泛太湖圖》 明 紙本設色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今兒是六月六日,崔府君誕辰日,這一日南宋臨安城裏“湖中畫舫,俱艤堤邊,納涼避暑,恣眠柳影,飽挹荷香,散發披襟,浮瓜沉李,或酌酒以狂歌,或圍棋而垂釣,遊情寓意,不一而足。”“我”們登舟泛湖,為避暑之遊,搖蕩在水天一色中,“多佔蒲深柳密寬涼之地,披襟釣水,月上始還”。還有放浪形骸者“高枕取涼,櫛髮快浴。或留宿湖心,竟夕而歸”,好不愜意快活。(文/孟孟)

紫竹院公園紫禦灣古碼頭 圖片來源:作者拍攝

頤和園泛舟 圖片來源:作者拍攝

三伏天酷暑難耐,看古人如何消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