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對話未來”學術沙龍第二期:數字藏品如何助力中華文化傳播

“對話未來”學術沙龍第二期:數字藏品如何助力中華文化傳播

時間: 2022-07-16 11:12:49 | 來源: 藝術中國

中國網訊 (記者 許柏成 吳瓊靜)隨著今年各大央媒和眾多機構先後發行各類數字藏品,作為NFT(非同質化代幣)目前在中國的主要表現形式,數字藏品受到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7月14日,元宇宙國際傳播實驗室以“數字藏品助力中華文化傳播”為題舉辦第二期“對話未來”學術沙龍。邀請視覺中國總裁柴繼軍、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肖颯國際知名藝術策展人李振華三位嘉賓做客本期沙龍,圍繞數字藏品如何賦能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以及如何做好數字藏品的合規工作等話題進行探討。本期沙龍由藝術中國主編許柏成主持。

自2021年起,國內網際網路巨頭、文博機構、加密藝術平臺、各大媒體等紛紛加入“數字藏品”發行者行列。從珍稀藝術品到流行潮玩,從紀念性報刊到黑膠唱片……大有“萬物皆可數藏”之勢。據統計2021年,我國一共發行數字藏品數量約456萬份,總發行價值約為1.5億。截至2022年6月,數字藏品領域入局機構與企業已超過500家。

視覺中國總裁柴繼軍介紹了視覺中國依託20多年積累的版權內容、平臺交易、技術創新優勢,啟動“區塊鏈+”戰略的情況。柴繼軍表示,通過區塊鏈和智慧合約讓原來的數字內容變成了數字資産,可以解決原來數字內容易被拷貝、被修改,難朔源的難題。柴繼軍認為,用區塊鏈技術手段進行確權,其根本目的還是為了更好地流通和傳播。通過區塊鏈技術建立視覺藝術交易平臺——“元視覺”藝術網,旨在打造全球領先的基於區塊鏈的藝術作品的創作、分享與交易平臺,構建平臺、消費者、藝術家的多贏機制,用數字化手段對一些珍貴的歷史影像、文物資料進行賦能等多種形式實現數字創新,運用數字化技術搶救不可再生的記錄歷史的底片、文檔,讓公眾可以穿越時空、親歷歷史,為傳播中國文化、增強中國文化影響力貢獻力量。

6月30日,在中國文化産業協會牽頭下,近30家機構在京聯合發起《數字藏品行業自律發展倡議》。具體內容包含平臺應依法具備相應資質、確保區塊鏈技術安全可控、堅持實名制等。首條就提出“數字藏品內容應重點向用戶傳播積極向上的社會正能量,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鼓勵文化創新,增強文化自信,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肖颯重點對數字藏品的法律邊界和合規等問題做了解讀。近日,上海發佈的數字經濟“十四五”規劃涉元宇宙NFT等熱點産業賽道,也給相關領域的從業者打了“一劑強心針”。對此,肖颯認為,對此應該保持審慎的態度,因為這不等同於給NFT的二級市場或者交易開綠燈,在我國現行的法律體系內,數字藏品的交易是不能異化為“金融交易”的,否則會面臨相關法律風險。但肖颯同時指出,NFT的合規發展,對於文化數字化、國際化是有好處的。目前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正加快推進中,也為整個行業提供了歷史發展機遇,從業者一定要把握住法律的紅線和邊界的前提下佈局發展。

國際知名藝術策展人李振華分享了他對區塊鏈藝術的實踐和思考。在中國並不缺本土原生的優秀加密藝術家,而通過舉辦線下展覽,讓鏈上和鏈下形成互動,將藝術家的觀念進行可視化表達,可以帶給觀眾們更多地震撼與思考,通過融合讓藝術表達“出圈”。他認為,雖然我們無法預計元宇宙何時到來,但可以肯定的是元宇宙時代需要大家的共建與共融,在文化上增進彼此理解和尊重,達成共識。善於學習、相容並包是中國文化的一大特點,在元宇宙時代將更加顯示出中華文化的豐富與深邃。

元宇宙國際傳播實驗室由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和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共同設立,是國內首個國際傳播領域聚焦元宇宙技術變革與應用的開放平臺。實驗室旨在匯聚國際傳播領域的理論研究和技術研發資源,及時跟進元宇宙最新發展態勢,加強産業行業合作,探索孵化相關技術和業態在國際傳播中的應用場景,推進元宇宙國際傳播戰略的理論研究和具體實踐,為應對未來挑戰、更好提升國際傳播效能提供有效支撐。

“對話未來”學術沙龍第二期:數字藏品如何助力中華文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