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現場
4月29日,由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主辦的“樂觀鵲來——王振書法作品展”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開幕。
展覽現場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中國書協副秘書長潘文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民進中央開明畫院院長林陽、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李一等眾多嘉賓出席了此次活動。
展覽現場
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蘇士澍表示:“王振剛參加工作不久就被選到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一任主席舒同先生身邊工作,這對一個喜歡書法的青年來説是非常大的福氣和難得的機會,入門高、得真傳。舒老手把手教他執筆之法,一起討論古人的碑帖。王振聆聽教誨,細心觀察,用心體悟,深得舒老真傳。王振學習之用心,觀察之細緻,從他的文章裏可見一斑。王振不僅在舒體創作上達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比如,用筆堅實,筆到墨到,圓頭方頭各半,結構渾厚寬博穩如山嶽,有正氣凜然之勢,撲面而來,剋敵于丈外。在七分半的基礎上崇尚飄逸,魏晉之風多於唐,善用濃墨提鬥筆寫行楷,剛正可托六尺之孤。舒同先生去世以後,王振擔負起研究舒體、傳播舒體、整理舒同先生檔案、文獻資料的重任。目前,他整理的《舒同年譜》,已經有30萬字之多,報紙、報頭、刊物題詞、講話、文稿等,有上萬件之多。這些材料,將成為中國書法史乃至黨史的珍貴資料。”
展覽現場
蘇士澍認為:“王振有幸迷上了經典,選對了路經、築實了功底。成功的因素有許多,人生的路經會有不少叉路口。面對繁複迷亂的現實,王振沒有走捷徑,而是選擇了下笨功夫,走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大門。王振對經典的癡迷,遠過於一般人。不僅如此,從2006年開始,他在送孩子上學和放學的路上,陪著孩子讀經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道德經》《聲律啟蒙》等等,每天風雨無阻,即便是他在滑雪摔斷腿的時候,也拄著雙拐一起陪著孩子讀書。十年間,王振整理出來一套孩子曾經熟讀過的,適合中小學生的《經典誦讀與書寫》,總計45000字,分成了18冊,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我是這一套書的總顧問之一,另外兩個顧問是莫言老師和龐中華老師。我們古代先賢的經典是中華文明的基因,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內容。所以向經典致敬,同古人對話,是我們學習書法的人必須要上的一課。可以説,在這一點上,王振走到了前面。他能在經典中找到快樂,他把經典當成他生命中不可缺的一部分。當一個人肚子裏有無數的素材,寫成詩,填寫詞就不是難事了。這樣的生活是有價值有意義的;這樣的書法是有內涵有底蘊的。”
展覽現場
“王振有幸遇上了喜鵲,既涵養了愛心善心又展示了多方面才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王陽明先生也提出‘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向上向善是為人根本。從2013年到2019年初,跟蹤拍攝喜鵲搭建五個鳥巢,拍攝了近十萬GB的素材。今天展出的照片雖是其中極少的一部分,但也顯示出王振不僅是書法家,也是不錯的攝影家,顯示了他多方面的藝術潛質。並不是説書法家抄寫唐宋詩詞,是一件不好的事,而是如果有機會,有能力書寫自己的詩詞文章,將更有意義。王振寫的詩詞書法,以及整個故事的過程,我想通過這些足可以證明王振這個人對一個鳥都這麼好,對人能壞到哪去啊?所以説王振是一個善良的人,是一個有愛心的人。”蘇士澍這樣評價。
展覽現場
“王振有幸交上了莫言這位大師朋友,藝術人生更上層樓。莫言先生在和王振創辦的‘兩塊磚墨訊’上説:我和王振深感藝術之魅力,書法之有用,遂商定申請一公號名為‘兩塊磚墨訊’,以此為平臺與書友文朋通聲氣。我想王振能有什麼資格和莫言老師共同創辦公號?一個回答是肯定的:就是我總結的他前面的三個經歷和成就,遇見一代宗師、癡迷經典、心地善良。莫言老師在80年代末就是紅遍中國大江南北的著名作家,他是中國最高文學獎“茅盾文學獎”的獲得者,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前,他獲得了若干個世界級的文學獎項,目前他是包括北京大學在內的幾十所世界著名大學的教授、榮譽博士和院士。”蘇士澍説,“‘兩塊磚墨訊’到目前為止,已經發表了文章100多期,莫言、王振踏遍千山萬水尋找文蹤墨跡。到山東臨沂拜謁王羲之故居、顏真卿家族墓碑、河南安陽殷墟遺址去學習甲骨文、黑龍江東極去迎接照耀祖國的第一縷陽光、遠赴日本參觀訪問學習、看招牌、聽戲曲。他們讚美祖國的大好山河,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廣泛學習,精心創作,給我們當代書法注入了一股清風。‘兩塊磚墨訊’將思想與藝術、事件與時空機結合,重走書法創作與文學創作有機結合的傳統之路,這既是一條舊路又是一條嶄新的路,對於莫言來説是從一個作家到一個文人的轉變,對於王振來説是從一個書法家向文學學習,向大師學習,最終走向重合的成功之路!王振與莫言老師相識相交,使王振在藝術素養上有了新的提高,在文藝界和社會上有了更廣泛的影響。”
莫言在展覽現場發言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在發言中説:“我認識王振也有十幾年的時間了,我想在對中國古典文化的熱愛方面,我們肯定是志同道合的。另外,對於書法的熱愛,我們也是高度一致的。我和王振經常一起切磋、一起寫字,慢慢地對書法就有所感悟。2019年,我們決定創辦一個書法詩詞相關的公眾號,發表我們的習作和見解,跟文朋書友通詩氣,形成一個小小的交流學習的平臺。2019年10月至今,我們的“兩塊磚墨訊”已經辦了一百多期,上面有我們自己的原創詩詞、小散文,各種各樣的書法作品,有對古人的致敬,也有對當下的書法家、藝術家的讚賞,以及我們自己對書法點點滴滴的認識。我和王振的“兩塊磚墨訊”會繼續辦下去,我們也致力於讓它發揮一定的社會功能。我和王振一直認為書法的生命力正在於它的使用價值、應用價值。書法應該和社會實踐密切結合起來。”
莫言表示,今天的展覽好就好在它不是一個純粹的書法展覽,而是利用這樣一種形式,講述了一個故事:講述了一個保護動物的故事,講述了一個獻愛心的故事,講述了一個行者走遍了千山萬水的故事,也講述了一個藝術人的一段生涯、一段經歷。所以,它比一個純粹的書法展,會帶給大家更多的聯想和啟發。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館長臧傑斌向王振頒發捐贈證書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是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直屬的事業單位,是收藏、保護、研究和展示華僑華人歷史文化及其見證物的國家級博物館。王振向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捐贈書法作品,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館長臧傑斌在開幕式上向王振頒發捐贈證書。
王振在展覽現場發言
最後,王振對到場嘉賓表示了感謝。他認為,人與自然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人與自然的和諧是世界的和諧。王振將觀察喜鵲的感悟寫詩、填詞、寫對聯,寫出了他的心情和生活。
王振在展覽現場
王振書法作品
本次展覽作品緣于2014年書法家王振在工作室窗外發現兩隻喜鵲築巢、産卵、恩愛孵卵、小喜鵲破殼而出,窗內王振臨帖、會友、創作,書法家與喜鵲和諧相伴的生動故事。此次展覽從王振拍攝的數萬張照片裏挑選出十幾張,用書法給這些照片分別配上應景的對聯和詩詞。古人“洗硯魚吞墨,烹茶鶴避煙”的雅趣,在現代社會鋼筋水泥的都市森林中,喜鵲的到來,獲得了新的詮釋,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添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此外,2019年11月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和王振共同創辦“兩塊磚墨訊”微信公眾號。他們去山東看地方博物館,了解民間書法,主張“書法有用論”。他們一起去黑龍江撫遠看照耀祖國的第一縷陽光,去漠河北極村去體驗寒冷,去河南安陽學習甲骨文。
本次展出的95幅作品,王振自己填的詞並用書法長卷寫出來,長三米、高一米。這首《清平樂•喜鵲》受到廣泛好評。喜鵲來了,好事知多少,無限風光春通曉,自在心中鳴鳥。寄意筆墨丹青,放眼天上飛鷹。綠水青山如畫,最美人間真情。“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八個大字巨幅拓片,廣受好評,每個字近兩米,氣勢磅薄,雄渾古樸,鏗鏘之聲,響若驚雷。可以説書寫出了時代最強音。充分體現了一個書法家熱愛自然,敬畏自然,保護自然,向大自然學習的熱情。
展覽作者王振祖籍山東鄒平,民進會員,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市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舒同文化藝術研究會會長、《經典誦讀與書寫》主編、《兩塊磚墨訊》創辦人之一、中華慈善總會莫言同心項執行主任、十一屆全國文代會代表。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5月1日。